《现代中医疫病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2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袁长津,何清湖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122018304
  • 页数:93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对古今中医疫病文献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大胆吸收传染病学的理论,真正反映了现代中医疫病学的基本内容。

上篇 理论篇 1

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中医疫病学基本概念 1

第二节 疫病的基本特征 3

一、疫病的基本特点 3

二、疫病的临床特点 6

第三节 中医疫病学发展源流 10

一、萌芽阶段 10

二、成长阶段 14

三、形成与发展阶段 17

四、发扬阶段 26

第四节 现代中医疫病研究概况 28

一、对外感热病的病因及发病有新认识和发展 28

二、寒温融合成为当代论治外感热病的主流趋势 30

三、有关外感热病治则治法的创新举要 33

四、名家学术经验举要 37

五、中医对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贡献 49

第二章 疫病的病因病机 53

第一节 疫病的中医病因 53

一、疫疠病邪的共同致病特点 53

二、各种属性疫疠病邪的致病特点 54

第二节 疫病的中医病机 58

一、发病因素 58

二、感邪途径 59

三、发病类型 60

第三节 西医对疫病发病的基本认识 62

一、病程发展的阶段性及临床类型 62

二、病原体与感染 62

三、传染性 63

四、流行性 63

第三章 疫病的流行病学 64

第一节 中医对疫病流行的认识 64

一、有特异的致病因素 64

二、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64

三、病程具有阶段性 66

四、临床表现具有共同性 66

第二节 西医对疫病流行的认识 67

一、传染源 67

二、传播途径 68

三、人群易感性 68

四、免疫性 68

第四章 疫病的诊断 69

第一节 疫病与传统四诊 69

一、辨舌 69

二、验齿 75

三、辨斑疹、疱疹 76

第二节 疫病与现代西医诊断技术 80

一、临床诊断 80

二、常规实验室检查 83

三、病原体的分离与证实 87

四、免疫学诊断 95

五、基因诊断技术 104

第三节 疫病常用辨证方法 104

一、卫气营血辨证 104

二、三焦辨证 109

三、六经辨证 114

四、表里辨证 119

五、气血辨证 120

第四节 疫病常见症状 122

一、辨发热 122

二、辨口渴与口味异常 123

三、辨汗出 124

四、察头身 125

五、辨胸腹不适 129

六、辨神志异常 130

七、动风 131

八、厥脱 131

九、出血 132

十、二便异常 133

十一、呕恶 134

第五章 疫病的治疗 135

第一节 疫病的治疗原则 135

一、辨证与辨病治疗相结合 135

二、邪正合治 137

三、并发性感染的治疗 137

第二节 疫病的常用中医治法与方药 137

一、解表法 137

二、清解气热法 141

三、和解表里法 145

四、祛湿清热法 148

五、通下逐邪法 152

六、清营凉血法 156

七、开窍法 159

八、滋阴生津法 161

九、固脱法 164

十、活血化瘀法 166

第三节 疫病的常用西医治疗方法 168

一、一般治疗 168

二、对症治疗 168

三、病原治疗 169

四、合并症治疗 170

五、后遗症的治疗 170

第六章 疫病的预防与护理 171

第一节 疫病的中医预防 171

一、养护正气,强壮体质 171

二、隔离患者,控制传播 171

三、预施药物,防止染病 171

第二节 疫病的西医预防 172

一、隔离消毒 172

二、医院感染与控制 174

第三节 疫病的护理 177

一、疫病的现代护理 177

二、疫病的中医护理 180

中篇 临床篇 184

第七章 呼吸道传染疫病 184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 184

第二节 麻疹 189

第三节 风疹 195

第四节 幼儿急疹 199

第五节 水痘 203

第六节 单纯疱疹 208

第七节 流行性腮腺炎 212

第八节 支原体肺炎 217

第九节 猩红热 221

第十节 肺结核 226

第十一节 白喉 236

第十二节 百日咳 244

第十三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51

第十四节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256

第八章 消化道传染疫病 266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266

第二节 脊髓灰质炎 283

第三节 伤寒与副伤寒 289

一、伤寒 289

二、副伤寒 298

第四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298

一、胃肠型食物中毒 299

二、神经型食物中毒(肉毒中毒) 303

第五节 霍乱 306

第六节 细菌性痢疾 313

第七节 阿米巴痢疾 322

第八节 阿米巴肝脓肿 327

第九章 虫媒传染疫病 331

第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331

第二节 登革热 340

第三节 回归热 347

第四节 疟疾 351

第五节 黑热病 360

第六节 恙虫病 365

第十章 动物源性传染疫病 370

第一节 流行性出血热 370

第二节 狂犬病 380

第三节 布鲁菌病 385

第四节 鼠疫 391

第五节 炭疽病 395

第六节 钩端螺旋体病 400

第十一章 蠕虫疫病 408

第一节 血吸虫病 408

第二节 蛔虫病 414

第三节 蛲虫病 420

第四节 囊虫病 424

第五节 钩虫病 430

第六节 丝虫病 437

第七节 姜片虫病 444

第八节 绦虫病 448

第十二章 性传播疫病 453

第一节 淋病 453

第二节 梅毒 463

第三节 艾滋病 475

第四节 滴虫病 491

第五节 阴虱病 495

第六节 疥疮 498

第七节 软下疳 503

第八节 尖锐湿疣 509

第九节 传染性软疣 516

第十节 生殖器疱疹 520

第十一节 生殖器念珠菌病 527

第十二节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532

第十三节 非淋菌性尿道炎 536

第十四节 细菌性阴道病 542

第十三章 其他疫病 546

第一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546

第二节 麻风 551

第三节 破伤风 556

下篇 文献篇 562

第十四章 医论选 562

第一节 《黄帝内经》 562

第二节 《伤寒杂病论》 565

第三节 《肘后备急方》 569

第四节 《备急千金要方》 572

第五节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574

第六节 《济生方》 575

第七节 《温疫论》 576

第八节 《瘟疫明辨》 597

第九节 《痧胀玉衡》 604

第十节 《温病条辨》 610

第十一节 《疫疹一得》 676

第十二节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699

第十三节 《时病论》 719

第十四节 《温热经纬》 753

第十五章 医案选 827

第一节 古代医案选 827

一、王仕雄《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医案篇》 827

二、余霖《疫疹一得·附验案》 843

三、雷丰《时病论·临证治案》 846

四、其他医案选 865

第二节 现代医案选 878

一、流行性感冒 878

二、麻疹 879

三、风疹 880

四、水痘 881

五、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883

六、流行性腮腺炎 884

七、支原体肺炎 885

八、猩红热 886

九、肺结核 888

十、白喉 889

十一、百日咳 890

十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891

十三、SARS 892

十四、病毒性肝炎 893

十五、脊髓灰质炎 895

十六、伤寒与副伤寒 896

十七、霍乱 898

十八、痢疾 899

十九、流行性乙型脑炎 901

二十、登革热 902

二十一、疟疾 903

二十二、恙虫病 905

二十三、流行性出血热 907

二十四、钩端螺旋体病 908

二十五、血吸虫病 909

二十六、蛔虫病 910

二十七、绦虫病 911

二十八、囊虫病 912

二十九、钩虫病 913

三十、丝虫病 913

三十一、淋病 914

三十二、梅毒 915

三十三、艾滋病 916

三十四、阴虱 917

三十五、疥疮 918

三十六、软下疳 919

三十七、尖锐湿疣 920

三十八、传染性软疣 921

三十九、生殖器疱疹 921

四十、非淋菌性尿道炎 923

四十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924

方剂索引 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