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才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振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302106460
  • 页数:41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人才学的角度,运用哲学、思维科学、管理学的理论,结合医学的特点、重点对医学人才的基本,素质,成长周期、临床思维、临床能力的提高、科研创造能力、临床失误的防范及人才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第一章 概 论 1

第一节 人才及人才学 1

一、人才 1

二、人才的作用 3

三、人才学 3

第二节 人才思想史回顾 4

一、强调人才的作用 4

二、荐才与考核 5

三、重德才而择善 6

四、举才不论亲疏 8

五、用其才而不求全 9

六、因材施教和实践培养 11

第三节 我国现代人才思想 12

一、人才来自于培养 12

二、新的人才观念 13

三、以能力建设为核心 14

四、完善人才流通体系 15

五、加强高层人才建设 16

第四节 人才成长的智力因素 17

一、大脑 17

二、智力 19

三、感觉能力 20

四、知觉能力 20

五、观察能力 21

六、想象能力 22

七、联想能力 22

八、记忆能力 23

九、思维能力 24

十、经验积累 25

第五节 人才成长的非智力因素 25

一、需要与动机 26

二、性格与气质 27

三、兴趣与志向 29

四、理想与意志 30

五、毅力与挫折 32

第六节 人才成长的环境 33

一、地理环境 33

二、社会环境 34

三、家庭环境 35

四、教育程度 36

五、群体影响 37

六、机遇的“恩赐” 39

第七节 正确的人才观 40

一、人才是历史的产物 40

二、人才在实践中产生 41

三、进步性和创造性 42

四、人无完人 42

第二章 医学人才学概述 45

第一节 医学的性质与特征 45

一、医学的性质与范围 45

二、医学的学科定位 47

三、研究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48

第二节 医学的特殊性 50

一、医学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 50

二、医学的研究方法特殊 51

三、生物与人文特点 52

四、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54

第三节 医学人才 55

一、医学人才 55

二、医学人才的分类 56

三、医学人才的层次 58

四、医生的职业特征 59

五、医生的成长周期 60

第四节 医学人才学 63

一、医学人才学概况和现状 63

二、医学人才学的范围 63

三、医学人才学的内容 64

第五节 医学人才的知识结构 65

一、医学基础知识 65

二、临床医学知识 67

三、哲学与社会人文知识 67

四、其他方面知识 69

第三章 医学人才成长的基础 71

第一节 医学人才成长的内在动力 71

一、民族情感 72

二、报效情怀 73

三、大众情结 75

四、关爱生灵 76

五、探索未知 77

第二节 医学人才的一般素质 79

一、仪表 79

二、性格 80

三、表情 82

四、语言 83

第三节 医学人才的基本精神 85

一、奉献牺牲精神 85

二、虚心好学精神 87

三、永不满足精神 90

四、胆大心细精神 93

五、实事求是精神 95

六、一丝不苟精神 98

第四节 医学人才的伦理道德 100

一、伦理道德与医学人才 100

二、自尊自爱 104

三、平等待人 106

四、不贪钱财 108

五、医风廉正 110

六、不计恩怨 111

七、团结同行 113

第四章 医学人才的人文素质与专业能力 117

第一节 人文基础的重要性 117

一、医学发展的需要 117

二、医学本质的需要 118

三、服务对象的需要 119

第二节 把握人的整体性 119

一、把握人文特征 120

二、把握人的社会角色 120

三、把握历史,洞察现实 121

第三节 医学人才应具备的一般能力 122

一、被患者接受的能力 122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123

三、驾驭周边环境的能力 124

四、循证医学的能力 125

五、自我感知的能力 126

六、自制力与同情理解心 127

七、终生学习的能力 128

第四节 医学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129

一、应用知识的能力 130

二、识别真伪,发现变异 132

三、熟练的专业操作能力 133

四、动手加动脑,观察加思考 134

五、知识、技巧、工具缺一不可 136

第五节 医学人才能力的培养途径 137

一、四种严格要求 137

二、注重“四多” 138

三、强调“四会” 139

四、练好三个基本功 141

第五章 临床医学人才成长 143

第一节 临床医学的人才结构 143

一、临床医生、护士 144

二、临床医技人才 145

三、临床其他人才 145

第二节 临床医学的特点 145

一、生物学特点 146

二、心理学特点 148

三、社会学特点 149

第三节 临床对象的不确定性 151

一、患者的个体差异 151

二、机体功能的互相影响 153

三、病因的复杂性 154

四、疾病表现的动态多变 155

第四节 临床过程及特点 156

一、病史的调查追询 156

二、体征的识别与发现 158

三、仪器检查的选择 159

第五节 治疗效果与观察 160

一、对诊断的再认识 160

二、对治疗效果的观察与评价 160

三、治疗副作用的发现与防治 161

四、治疗方案的改进与提高 161

第六节 临床人才应具备的认识能力 162

一、审验明确 162

二、谋诸询问 164

三、溯本穷源 167

四、亲识其症 168

五、治多知悉 170

六、辨因识病 172

七、勤于思考 174

八、医无全人 176

第六章 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179

第一节 临床思维的性质 179

一、缺乏明确的界限 180

二、具有动态多变性 181

第二节 临床思维的特点 182

一、时间性极强 182

二、所需资料广 183

三、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并举 183

四、个体差异性大 184

第三节 临床诊断的思维过程 184

一、病史调查 185

二、体格检查 186

三、医技检查 187

第四节 临床治疗的思维过程 188

一、对诊断正确性的再认识 188

二、对治疗效果的观察评价 189

三、治疗副作用的发现 189

四、治疗方案的变更 190

第五节 临床思维的分类 190

一、直觉思维 190

二、混沌思维 194

三、经验思维 197

四、理论思维 200

五、形象思维 201

第六节 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203

一、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 203

二、坚持实践第一 204

三、占有全面资料 205

四、深入了解疾病本质 206

五、不断更新知识 206

第七章 临床失误的防范 209

第一节 临床失误的种类 209

一、临床误诊 209

二、临床误治 210

三、医疗事故纠纷 211

第二节 导致医生误诊的思维原因 211

一、固守局部 212

二、拘泥于现象 213

三、一成不变 214

四、思维定势 216

五、主观臆断 217

六、满足于已知 218

七、习惯于经验 219

八、迷信仪器 220

第三节 医疗纠纷防范中的思维方法 221

一、与日俱新 221

二、依法行医 222

三、未雨绸缪 223

四、无中求有 224

五、小处着手 224

六、如履薄冰 225

七、尊重同行 225

第四节 防范医疗纠纷的临床措施 226

一、病史询问全面细致 226

二、临床检查宁繁不减 227

三、初步诊断一二三 228

四、治疗方案紧循常规 229

五、病案记录及时严谨 230

六、预先告知主动热情 231

七、判断预后留有余地 232

第八章 医学科研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235

第一节 医学科研的种类与特点 235

一、医学科研的概念 235

二、种类及特点 236

第二节 医学科研的选题方向 238

一、社会需要是方向 238

二、立足于临床实际 240

三、无人区里任纵横 242

四、禁忌证里勤求索 244

五、结合点上育奇葩 246

第三节 临床科研的思路与技巧 247

一、观念更新为先导 247

二、从临床病例入手 249

三、不满足于现状 250

四、把基础研究成果用于临床 250

五、着眼床边,立足长远 251

第四节 医学创造性思维 252

一、侧向思维 253

二、形象思维 255

三、想象联想 256

四、标新立异 260

五、大胆提出假说 261

六、捕捉灵感 262

第五节 医学创造性人才的素质 263

一、社会民族责任感 263

二、艰苦创业,不断积累 264

三、抗御诱惑,淡泊名利 265

四、作风严谨,实事求是 266

五、敢于攻坚,勇于创新 266

六、善于抓住机遇 267

第六节 医学创造性素质培养的内容 269

一、强烈的好奇心 269

二、丰富的想象力 269

三、准确的判断力 270

四、敏锐的洞察力 271

五、锲而不舍的耐力 271

六、博览广撷的习惯 272

七、强壮健康的体魄 273

八、借助“外脑”,通力协作 273

第七节 医学创造能力的培养 273

一、意志控制能力 274

二、经验转移能力 275

三、奇中取胜能力 278

四、观察思考能力 279

五、记忆综合能力 281

第八节 妨碍医学创造能力的自身因素 283

一、满足于已知 283

二、盲目胆怯 285

三、拘泥于经典 286

四、兴趣狭窄 288

第九章 古今名医成才的主观因素探析 291

第一节 基源于兴趣志向 291

第二节 激发于好奇探索 294

第三节 注重于基础理论 296

第四节 立足于继承创新 298

第五节 着眼于薄弱环节 301

第六节 致力于理论总结 303

第七节 成功于博采众长 304

第八节 寄希望于后来者 306

第十章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方法学启示 309

第一节20世纪诺贝尔医学奖回顾 309

一、获奖者的国籍 310

二、获奖者的民族 311

三、获奖者的年龄 312

四、获奖的项目 314

五、获奖的背景 315

第二节 分期与选题特点 319

一、获奖的历史分期 319

二、项目选题特点 320

三、瞄准时代前沿 321

第三节 少年立志,不懈追求 321

一、把贫困作为立志的动力 322

二、兴趣是志向的基础 324

三、在逆境中奋起 326

第四节 团结协作,淡泊名利 327

一、专心致志,抗御诱惑 327

二、尊重事实,淡泊名利 329

三、目标专一,真诚协作 330

第五节 复杂试验与高度综合 330

一、观察项目的回顾 330

二、灵感假说与机遇 331

三、信心与比较并举 332

四、受益于高度综合 334

第六节 把已知继续深化 336

一、站在前人之肩 337

二、分析实验综合 338

三、敢于自我否定 340

四、从已知中探索未知 341

第七节 获奖项目与药学研究 341

一、获奖的药学项目 342

二、瞄准临床所需 342

三、从病因研究入手 344

四、多学科联合攻关 345

第十一章 医学人才的管理与管理人才 347

第一节 医学人才的管理 347

一、管理的概念 348

二、医学管理人才 348

三、人才管理的目的 349

四、人才管理的内容 349

五、人才管理观念 351

第二节 医学管理人才的素质 352

一、提高对人性的认识 352

二、掌握需要层次理论 353

三、运用行为科学知识 354

四、运用激励和强化手段 354

五、惟绩是察,不拘一格 355

第三节 医学人才的识别与发现 356

一、要善于识别人才 356

二、要善于发现人才 357

三、注重全面素质考核 358

四、选拔任用原则 359

第四节 医学管理人才的成长 361

一、院长的人选 361

二、战略规划能力 362

三、终生学习能力 363

四、及时决策能力 363

五、识才用才能力 365

六、协调与全局能力 366

七、与时俱进能力 367

附录 现代部分医学家的人才学思想 369

一、吴阶平院士的人才观 369

二、裘法祖院士的医学感悟 374

三、陈灏珠院士谈内科医师的成才 377

四、吴英恺院士论医生的成长 384

五、顾玉东院士谈如何做一位好医生 389

六、张孝骞院士医学实践的启示 394

七、孙衍庆:勤奋是成功的基石 398

八、曾昭耆:临床如临战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