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一、研究的缘起 1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2
三、研究视角与试图解决的问题 3
四、相关研究综述 4
五、预期成果 9
第一章 国家治道与大学 12
第一节 政府与民间社会 13
一、国家与政府的含义 13
二、民间社会 14
三、国家治道的理论与实践模式 17
四、中国自1840年以来的国家治道 25
第二节 政府与大学 25
一、疏离型政校关系及其特点 26
二、隶属型政校关系及其特点 29
三、合作型政校关系及其特点 33
四、政校关系的改革 34
五、中国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37
第二章 知识生产与大学知识生产职能 39
第一节 知识的分类与特点 39
一、知识的分类 40
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特点 42
三、自然科学知识的特点 48
四、知识的共性 55
第二节 知识生产的社会机制 58
一、知识生产的分工与知识的互补 59
二、知识生产基于多元知识的自由平等交流 60
三、批评竞争促进知识生产 63
四、知识生产需要自由的公共空间 65
第三节 知识生产制度与知识生产 67
一、制度与知识生产制度 68
二、政治经济体制与知识生产 69
三、学术自由与知识生产 70
四、出版审查制度与知识生产 72
五、专利制度与知识生产 74
六、知识型与知识生产 75
第四节 大学是一个特殊的知识生产机构 80
一、教育即知识的授受 80
二、大学作为教育教学机构与知识生产 82
三、大学作为公共空间与知识生产 86
四、大学作为社会服务站与知识生产 88
五、教师的双重职业与知识生产 90
六、大学知识生产的指标 92
第三章 无序型社会中的大学及其知识生产 94
第一节 无序型社会的形成及其特点 95
一、无序型社会的形成 95
二、无序型社会的特点 100
第二节 京师同文馆的创建与新知识型的萌芽 104
一、传统知识型的特点 105
二、新知识型的萌芽与京师同文馆的建立 108
三、新旧知识型的博弈与京师同文馆的发展 109
四、新式学堂的知识生产 112
第三节 现代大学体系的创立与知识转型 116
一、现代大学体系的创立 117
二、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 119
三、知识转型的初步完成 123
第四节 大学的发展及其知识生产 131
一、教育独立的诉求 132
二、学术自治的进程 133
三、学术力量与政治权力的博弈 138
四、大学知识生产状况 142
第四章 总体性社会中的大学及其知识生产 150
第一节 总体性社会的形成及其特点 151
一、总体性社会的形成 152
二、总体性社会的特点 157
第二节 总体性社会中的大学 163
一、政校一体化的形成 164
二、政校一体化的特点 166
三、政府直接管理大学内部事务 168
四、大学单位中的规训技术 170
第三节 大学的知识生产 179
一、自然科学知识的生产状况 180
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生产状况 185
三、复式簿记知识型的形成及其特点 195
第五章 治理型社会中的大学及其知识生产 200
第一节 治理型社会的形成及其特点 201
一、治理型社会的形成 202
二、治理型社会的特点 207
第二节 治理型社会中的大学 212
一、政校分开的改革 213
二、大学的办学自主权 218
三、学术与政治的分离 221
四、大学的市场化 224
第三节 大学的知识生产 229
一、自然科学知识的生产状况 229
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生产状况 241
三、实利主义知识型的形成及其特点 246
结束语 走向学术自治 256
参考文献 263
后记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