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30年来马克思宗教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1
第1章:从本体的设立到本体的信仰——从古希腊哲学到中世纪哲学对于宗教的批判历程 12
一、古希腊哲学对原始宗教的批判 13
(一)古希腊自然本体论哲学源于对原始宗教神话的批判 13
(二)本原存在方式的转变:由物质存在的方式到理性的存在方式 18
二、中世纪哲学对上帝本体的信仰 28
(一)基督教的哲学打造 29
(二)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关于上帝存在的哲学证明 36
第2章:理性领域神学批判的终结——从近代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对于宗教神学的批判 49
一、近代哲学的宗教批判 49
(一)近代唯理派的宗教批判 50
(二)近代经验派和无神论对于上帝的批判 59
(三)近代哲学在宗教批判中陷入了自身的理论困境 66
二、康德的宗教批判——从理性的批判到上帝的道德化 75
(一)康德的哲学革命与宗教批判 75
(二)康德的宗教批判对哲学的影响 83
(三)康德在哲学和宗教批判中存在的问题 85
三、黑格尔哲学对宗教的批判:上帝人本化的完成 87
(一)上帝的人本化与形而上学的最高形式 87
(二)宗教批判在理性领域的终结及其现实转向 92
第3章:宗教批判回归现实之路——马克思宗教批判的理论前提 105
一、施特劳斯的宗教批判 106
(一)隐藏在“神迹”下的背叛 106
(二)施特劳斯对于“神迹”的历史主义考察 108
(三)施特劳斯宗教批判的进步意义 112
(四)施特劳斯宗教批判的局限性 117
二、鲍威尔的宗教批判 124
(一)鲍威尔的“自我意识”理论 124
(二)“自我意识”对宗教的批判 127
(三)鲍威尔对宗教批判的进步意义 132
(四)鲍威尔宗教批判的局限性 136
三、施特劳斯和鲍威尔在宗教批判史上所起到的历史性作用 143
(一)完成了黑格尔理性批判原则与现实宗教之间的连接 144
(二)完成了基督教从教条批判、教义批判向基督教哲学批判之间的连接 145
(三)完成了黑格尔“绝对精神”与“人”之间的连接 147
(四)完成了从基督史到人类史的连接 151
四、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 154
(一)费尔巴哈实现了人向自然基础的回归 154
(二)费尔巴哈对于宗教的批判 160
(三)费尔巴哈宗教批判的局限性 165
(四)宗教存在根据的现实转向 168
第4章:宗教存在根据的颠覆——马克思的“人性”革命 171
一、马克思人性观变革的理论基础和前提 171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展示人性观发生变革的理论平台 171
(二)感性物质活动的至上性是马克思人性观变革的理论基础 175
(三)马克思“人的感性活动”的具体含义 180
二、马克思人性观变革的基本内容 187
(一)将费尔巴哈以自然为基础的人改造成为以感性活动为基础的人 189
(二)将人从费尔巴哈的精神中的类存在物改造成为社会实践中的类存在物 192
(三)将费尔巴哈的精神性的“类关系”改造成为现实性的“社会关系” 193
三、马克思人性观对宗教存在根据的颠覆 197
(一)宗教不属于人的真正的“类生活” 197
(二)生产领域中异化成为宗教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205
第5章:宗教批判的革命性转向——马克思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217
一、宗教成为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宗教批判革命性变革的标志 217
(一)原始宗教最初是人们基于实践活动的一种精神产品,是人们对于现实生活过程的意识形式 218
(二)异化后的私有财产生产过程使得自然宗教发展成为宗教神学 221
(三)宗教成为私有制下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 224
二、马克思在宗教批判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 227
(一)从批判对象上看,由单纯的基督教批判转变为对一切宗教的批判 227
(二)从批判的神秘性内容上看,由揭露宗教的秘密转向揭露商品的秘密 232
(三)从批判的方式上看,由理性的批判转变成为行动的批判 237
(四)从批判的根据上看,由认识根据的批判转向社会根据的批判 241
(五)从宗教批判的结果上看,由宗教的批判转向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246
三、马克思在宗教批判上所实现的变革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56
(一)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所实现的是一场带有全面性的哲学变革 257
(二)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丰富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内容 261
结束语 268
主要参考文献 271
后记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