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 MPA 简明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乐夫主编
  • 出 版 社: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63349790
  • 页数:360 页
图书介绍:暂缺《公共管理简明教程(MPA)》简介

第一编 公民与政府 2

第一章 公民:权利与义务 2

第一节 公民概念及其宪政意义 2

一、公民与公民身份 2

二、公民概念的宪政意义 3

第二节 公民的权利框架 4

一、法律权利 4

二、政治权利 5

三、社会权利 5

四、参与权利 5

第三节 公民的义务结构 6

一、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6

二、公民义务的内容 6

第四节 中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8

一、当代中国公民权利的发展 8

二、中国公民的义务结构 10

第二章 政府(上):起源与类型 12

第一节 政府的起源:解释模式 12

一、阶级论 12

二、契约论 13

第二节 政府的形式:政体类型 14

一、君主制与共和制 14

二、民主政体 15

三、极权政体 16

四、威权政体 17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政体 17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与特征 17

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与作用 18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19

第三章 政府(下):结构与功能 21

第一节 政府的组织结构 21

一、现代政府的权力配置与行使原则 21

二、立法机构 23

三、行政机构 24

四、司法机构 25

第二节 政府的职能与能力 26

一、政府职能 26

二、政府能力 27

第三节 当代中国政府的职能与能力 28

一、当代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28

二、当代中国政府能力的提高 29

第四章 宪政与民主 31

第一节 宪法与宪政 31

一、宪法 31

二、宪政 33

第二节 民主与选举 34

一、民主的类型 34

二、选举制度 35

第三节 中国宪政民主的建设 37

一、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 37

二、中国的选举民主 38

三、中国的宪政建设 39

第二编 公共管理学 42

第一章 公共管理概述 42

第一节 公共管理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42

一、公共管理的含义 42

二、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 43

第二节 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与研究方法 44

一、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44

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45

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45

第三节 公共管理学与中国改革 46

一、公共管理学与中国市场经济建设 46

二、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社会发展 47

第二章 公共管理组织 48

第一节 公共管理中的组织 48

一、公共组织的含义 48

二、公共组织的性质 49

三、公共组织的结构 49

第二节 公共组织的类型与作用 50

一、政府 50

二、非营利组织 51

三、公共组织的作用 52

第三节 公共组织中的人员 52

一、公共组织中的领导者 52

二、公共组织中的一般管理者 54

三、被管理者 55

第三章 公共管理的职能 57

第一节 公共管理职能概述 57

一、公共管理职能的含义 57

二、公共管理的程序性职能 58

三、公共部门的任务性职能 59

第二节 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 60

一、传统社会的公共管理职能 60

二、西方国家公共管理职能及其演变 61

三、建国后我国公共管理职能的演变 62

第四章 公共管理的过程 64

第一节 公共管理计划 64

一、公共管理计划的含义 64

二、公共管理计划的编制 65

三、我国公共管理计划的改进 65

第二节 公共管理决策 66

一、公共决策的过程 66

二、公共决策的基本原则 67

三、我国公共决策的优化 68

第三节 公共管理执行 69

一、公共管理执行的含义 69

二、我国公共管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69

三、公共管理执行的新趋势 71

第四节 公共管理控制 71

一、公共管理控制的内涵 71

二、我国公共管理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72

三、公共管理控制的有效化 73

第五章 公共管理的手段 75

第一节 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 75

一、战略管理概述 75

二、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产生 76

三、公共部门战略规划 76

四、公共部门战略实施 77

第二节 公共部门的目标管理 78

一、目标管理的含义 78

二、目标管理的过程 78

三、目标管理的实施 79

第三节 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 80

一、绩效管理概述 80

二、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的选择 81

三、公共管理绩效的改进 81

第六章 公共管理的责任 83

第一节 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 83

一、公共组织的发展与公共权力的形成 83

二、公共权力的内涵 84

三、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的统一 84

第二节 公共责任的性质与落实 84

一、公共责任的内涵 84

二、公共责任的性质 85

三、公共责任的落实 85

第三节 公共权力的监控 86

一、公共权力监控的内涵 86

二、公共权力监控的机制 86

三、公共权力监控的优化 87

第七章 公共危机管理 88

第一节 公共危机概述 88

一、公共危机的概念 88

二、公共危机的特点 89

三、公共危机的种类 91

四、公共危机的诱因 92

第二节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93

一、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93

二、公共危机管理原则 93

三、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94

第三节 公共危机管理过程 95

一、公共危机预防与准备 95

二、公共危机处理 97

三、公共危机善后处理及恢复管理 98

第四节 非正常集体上访事件处理 99

一、科学界定上访事件的性质 99

二、非正常上访事件的类型及诱因分析 99

三、非正常上访事件处理 99

第三编 公共政策分析 104

第一章 公共政策概述 104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含义 104

一、公共政策的定义 104

二、公共政策的特点 105

三、公共政策的类型 106

四、公共政策的功能 106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主体与环境 107

一、公共政策行为主体 107

二、政策环境 108

第三节 公共政策学科的历史沿革 109

一、公共政策学科的产生与特点 109

二、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历程 109

第二章 政策分析方法 111

第一节 方法论基础 111

一、公共政策与知识 111

二、公共政策与理论模型 112

第二节 方法论原则 112

一、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的统一 112

二、经验性分析和规范性分析方法的运用 113

三、综合分析能力的要求 113

四、理论运用和实证分析相结合 113

第三节 政策分析的方法 114

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114

二、专门的分析方法 114

第三章 政策过程 117

第一节 政策议程中的问题 117

一、政策问题的确认 117

二、政策议程设定 118

第二节 政策形成 119

一、供选择的政策方案的形成 119

二、政策制定 119

第三节 政策执行 120

一、政策执行的概念 120

二、政策执行的主体及其对象 120

三、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 121

第四节 政策评估 122

一、政策评估的概念 122

二、政策评估主体和标准 122

三、政策评估的类型 123

第五节 政策变迁与终结 123

一、政策变迁的原因和类型 123

二、政策终结的类型与方法 123

三、政策循环 124

第四章 公共政策的发展与前景 125

第一节 公共政策与全球化 125

一、什么是全球化 125

二、全球化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126

第二节 公共政策与治理理论 127

一、治理与善治 127

二、治理视角下的公共政策 128

第三节 公共政策与民主 129

一、科学与民主 129

二、政策民主 130

第四编 公共经济学 134

第一章 市场经济与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134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市场失灵 134

一、市场经济的含义与特征 134

二、市场失灵的机理与表现 135

第二节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137

一、资源配置职能 137

二、收入再分配职能 137

三、稳定经济职能 137

四、市场管制职能 138

第三节 政府经济管理效能改进 138

一、政府失败的含义与表现 138

二、政府经济管理效能改进 139

第二章 政府经济管理的方式 141

第一节 宏观调控 141

一、宏观调控的含义与特点 141

二、宏观调控的杠杆 141

第二节 政府管制 142

一、政府管制的含义 142

二、政府管制失灵 143

三、放松管制 143

第三节 行政审批 144

一、行政审批的含义与类型 144

二、行政审批改革的原则 144

第三章 政府经济管理的政策 145

第一节 财政政策 145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与特点 145

二、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 146

三、财政政策手段及其功能 146

第二节 货币政策 149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 149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 149

三、货币政策的作用 150

四、货币政策的手段 150

第三节 产业政策 152

一、产业政策的含义与特征 152

二、产业政策的功能 152

三、产业政策的选择 153

第四节 收入分配政策 153

一、收入分配政策的含义 153

二、收入分配政策的功能 154

三、收入分配政策的选择 155

第四章 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 156

第一节 公共产品 156

一、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 156

二、公共产品的种类 157

三、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158

四、公共产品的生产方式 159

第二节 公共选择 160

一、公共选择与私人选择 160

二、公共选择理论 161

三、公共选择的规则 162

四、公共选择的政治行为分析 163

第五章 公共支出与公共收入 166

第一节 公共支出 166

一、公共支出的含义 166

二、公共支出的规模分析 167

三、公共支出的结构分析 169

四、公共支出的效率分析 170

第二节 公共收入 171

一、公共收入的含义与分类 171

二、公共收入的规模分析 172

三、公共收入的结构分析 173

四、国债 174

第三节 国家税收 175

一、税收的含义与特征 175

二、税种分类 176

三、税收原则 177

四、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 177

第六章 政府预算管理 180

第一节 政府预算概述 180

一、政府预算的含义 180

二、政府预算的原则 181

三、政府预算的作用 181

第二节 政府预算收支 182

一、政府预算收入 182

二、政府预算支出 182

第三节 政府预算的编制与执行 183

一、政府预算的组织形式 183

二、政府预算的编制 184

三、政府预算的执行 184

四、政府预算的调整 185

第四节 政府决算 186

一、政府决算的含义与决算的组成 186

二、决算草案的编制 186

三、决算的审核分析与审查批准 186

第五编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与国家公务员制度第一章 国家公务员制度及其由来 190

第一节 公务员与公务员制度 190

一、公务员的含义和范围 190

二、公务员制度 191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产生的历史动因 193

一、公务员制度产生的社会经济原因 193

二、公务员制度产生的思想文化基础 193

三、公务员制度产生的社会政治原因 194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的历史过程 195

一、西方公务员制度建立的历史阶段 195

二、西方公务员制度发展演化的内在客观原因 195

三、主要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的具体过程 196

第二章 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分类 199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职务分类的结构 199

一、国家公务员职务分类的基本类型 199

二、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的比较 200

第二节 西方国家公务员职务分类系统的发展趋势 200

一、西方国家公务员职务分类系统的两种模式 200

二、西方国家公务员职务分类系统的改革趋向 201

第三节 中国公务员的职务分类系统 202

一、中国公务员的职位分类系统 202

二、中国公务员职位分类的特色 204

三、进一步完善中国公务员职位分类系统 205

第三章 国家公务员的录用 206

第一节 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含义、原则和功能 206

一、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含义 206

二、考试录用制度的原则与功能 207

第二节 西方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 208

一、西方国家公务员录用的原则 208

二、西方国家公务员录用的标准 208

三、西方国家公务员录用方式 209

第三节 中国公务员录用的程序和方法 209

一、中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原则 209

二、中国公务员录用方式 210

三、中国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发展方向 211

第四章 国家公务员的考核与职务升降 212

第一节 西方国家公务员考核与职务升降机制 212

一、国家公务员考核与职务升降机制概述 212

二、西方国家公务员考核与职务升降机制的特点 213

第二节 中国公务员考核与职务升降机制 214

一、中国公务员考核的内容与方式 214

二、中国公务员考核与职务升降机制的特点 215

第三节 进一步完善中国公务员考核与职务升降机制 215

一、中国公务员考核机制所面临的问题 215

二、完善中国公务员考核与职务升降机制的对策 216

第五章 国家公务员的培训 218

第一节 公务员培训及其意义 218

一、公务员培训的含义 218

二、公务员培训的意义 218

第二节 西方国家公务员培训制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219

一、西方国家公务员培训的特点 219

二、西方国家公务员培训的发展态势 220

第三节 中国公务员的培训制度 221

一、中国公务员培训制度的特点 221

二、完善中国公务员培训制度的举措 222

第六章 国家公务员的退出机制 225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退出机制的含义 225

一、公务员退出的方式和内容 225

二、公务员退出机制的特点 226

第二节 西方国家公务员退出机制的特点 226

一、西方国家辞职、辞退的特点 226

二、西方国家公务员的退休机制 227

第三节 优化中国公务员退出机制的思考 228

一、引入“引咎辞职”和“过错追究”,建立公务员责任追惩制度 228

二、建立配套措施,完善公务员辞退制度 229

三、借鉴“暂时退休”制度,协调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比例 229

第六编 行政法学 232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 232

第一节 行政法的概念和特点 232

一、行政法的概念 232

二、行政法的特点 232

三、我国行政法的立法沿革 233

第二节 行政法的渊源 234

一、宪法 234

二、法律 234

三、行政法规 234

四、行政规章 234

五、其他 234

第三节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235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 235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 235

第二章 行政主体 236

第一节 行政主体概述 236

一、行政主体的定义和分类 236

二、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 237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 237

一、国家公务员的概念 237

二、国家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 237

第三章 行政行为 239

第一节 行政行为概述 239

一、行政行为的含义 239

二、行政行为的特征 240

三、行政行为的分类 240

四、行政行为的效力 242

第二节 行政立法 244

一、行政立法概述 244

二、行政立法的种类 245

三、行政立法的原则 245

四、行政立法的程序 248

第三节 行政许可 249

一、行政许可概述 249

二、行政许可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50

第四节 行政处罚 254

一、行政处罚概述 254

二、行政处罚的种类 255

三、行政处罚的设定权 255

四、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 256

五、行政处罚的程序 256

第四章 行政程序 259

第一节 行政程序概述 259

一、程序的价值 259

二、程序的意义 260

第二节 行政程序立法 260

一、行政程序法的立法概况 260

二、行政程序法的框架及其内容 261

三、行政程序立法中研讨的主要问题 261

第五章 行政救济 264

第一节 行政复议 264

一、行政复议概述 264

二、行政复议程序 266

第二节 行政诉讼法 267

一、行政诉讼法的概念 267

二、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267

三、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268

四、行政诉讼的管辖 269

五、行政诉讼参加人 270

六、行政诉讼的证据 273

七、行政诉讼的程序 274

第三节 行政赔偿救济 278

一、行政赔偿的概念 278

二、我国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 279

三、我国行政赔偿的范围 279

四、赔偿请求人的范围 280

五、我国的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281

六、行政赔偿程序 282

第七编 行政伦理学 286

第一章 行政伦理学概述 286

第一节 行政伦理学的定义 286

一、什么是行政 286

二、什么是伦理学 288

三、行政伦理学的含义以及特征 289

第二节 行政伦理学的学科发展 290

一、行政伦理学在美国兴起的时间 291

二、行政伦理学兴起的背景 291

三、行政伦理学的发展 294

四、美国行政伦理学的发展对中国行政伦理学的启示 298

第二章 国家机关伦理学 299

第一节 国家机关的起源、目的及其合法性 299

一、前现代国家机关的起源、目的及其合法性 300

二、现代国家机关的起源、目的及其合法性 300

第二节 国家机关的伦理基础 302

一、国家机关的边界及功能 302

二、国家机关的伦理原则 303

第三章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伦理学 309

第一节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所面临的伦理困境 309

一、现代社会中个人的处境 309

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特点 311

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职业中所面临的伦理冲突 312

第二节 影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伦理决策的因素 313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所面临的客观责任和主观责任 313

二、影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伦理决策的因素 315

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伦理自主性问题 317

第三节 如何提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道德品行 318

一、外部控制与内部控制的结合 318

二、外部控制 318

三、内部控制 319

第八编 电子政务 322

第一章 电子政务概述 322

第一节 电子政务的含义 322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背景 322

二、电子政务的含义 323

第二节 电子政务的特点 324

一、电子政务的价值 324

二、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区别 325

三、电子政务的特点 326

第三节 电子政务的内容、模式与功能 329

一、电子政务的对象与内容 329

二、电子政务的运行模式 331

三、电子政务的功能 335

第二章 电子政务的发展 338

第一节 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 338

一、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338

二、英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339

三、日本电子政务的发展 340

第二节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342

一、当代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要求 342

二、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的政府行为模式选择 343

三、电子政务应用领域的选择 343

四、提高电子政务绩效的措施选择 344

第三章 政府再造与电子政务建设 346

第一节 电子政务的实施模式 346

一、电子政务中网络驱动业务形式 346

二、电子政务的网络驱动应用 348

第二节 电子政务与政府再造的关系 349

一、电子政务是政府再造的动力与结果 349

二、政府再造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350

三、政府再造与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351

第三节 政府业务流程再造与电子政务实施 352

一、对传统行政业务流程的审视 352

二、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的含义与特征 354

三、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356

四、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步骤 358

后记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