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 1
第一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
一、整体观念 1
二、辨证论治 2
第二节 阴阳学说 2
一、阴阳的属性 2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3
三、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 5
第三节 五行学说 6
一、五行学说的含义 6
二、五行的生克乘侮 7
三、五行学说的临床应用 9
第四节 藏象 11
一、五脏的生理功能 12
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15
三、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17
四、六腑的生理功能 20
五、奇恒之腑 22
六、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22
第五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24
一、气 24
二、血 26
三、津液 27
第六节 经络 28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28
二、十二经脉 29
三、奇经八脉 31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 32
第七节 体质 33
一、体质的形成与分类 33
二、影响体质的因素 34
三、体质学说的应用 35
第八节 病因 36
一、六淫 36
二、七情 38
三、饮食不调 39
四、劳逸失常 39
五、痰饮 40
六、瘀血 40
第九节 发病与病机 41
一、发病 41
二、邪正盛衰病机 42
三、阴阳失调病机 43
四、气、血、津液失调病机 45
第十节 预防与康复 47
一、预防 47
二、康复 47
第二章 中医诊断基础 49
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 49
一、主要内容 49
二、基本原则 49
第二节 四诊 50
一、望诊 50
二、闻诊 58
三、问诊 59
四、切诊 66
第三节 辨证 70
一、八纲辨证 70
二、脏腑辨证 73
三、气血津液辨证 78
第三章 常见病辨证论治 80
第一节 治则与治法 80
一、治病求本 80
二、扶正与祛邪 81
三、调整阴阳 82
四、三因制宜 83
第二节 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举例 83
一、感冒 83
二、咳嗽 84
三、喘证 85
四、不寐 86
五、胃痛 87
六、呕吐 88
七、泄泻 88
八、便秘 89
九、头痛 90
十、眩晕 91
十一、淋证 91
十二、阳痿 92
十三、郁证 93
十四、汗证 94
十五、虚劳 94
十六、痹证(关节痹痛) 96
十七、中暑 97
十八、疮疖 98
十九、乳癖 99
二十、瘾疹 99
二十一、痔疮 99
二十二、跌打损伤 100
二十三、月经不调 101
二十四、痛经 103
二十五、带下病 104
二十六、积滞 105
二十七、厌食 105
二十八、鼻渊 106
二十九、口疮 106
三十、咽喉肿痛 107
第四章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109
第一节 藏医药基础知识 109
一、藏药的概念 109
二、藏医基础知识 109
三、藏药基础知识 111
第二节 蒙医药基础知识 114
一、蒙药的概念 114
二、蒙医基础知识 114
三、蒙药基础知识 115
第五章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18
第一节 血液检查 118
一、白细胞计数 118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119
三、红细胞计数 121
四、血红蛋白 122
五、血小板计数 122
六、红细胞沉降率 123
第二节 尿液检查 123
一、尿液酸碱度 124
二、尿比重 124
三、尿蛋白 125
四、尿葡萄糖 125
五、尿液隐血 126
六、尿沉渣白细胞 126
七、尿沉渣管型 126
八、尿沉渣结晶 127
九、尿酮体 127
十、尿肌酐 128
十一、尿尿酸 128
第三节 粪便检查 129
一、粪外观 129
二、粪隐血 130
三、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 130
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 130
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131
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131
三、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 132
四、血清碱性磷酸酶 132
五、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 133
第五节 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 134
一、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134
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134
三、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135
四、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 135
五、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135
第六节 肾功能检查 136
一、血清尿素氮 136
二、血肌酐 137
第七节 血液生化检查 137
一、血清总胆固醇 137
二、三酰甘油酯 138
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38
四、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39
第六章 药学服务与咨询 140
第一节 药学服务概述 140
一、药学服务的含义 140
二、实施药学服务的背景 141
三、从事药学服务应具备的素质 142
第二节 药学服务的内涵 145
一、药学服务的主要实施内容 145
二、药学服务的具体工作 145
三、药学服务的对象 146
四、药学服务的效果 147
第三节 用药咨询服务 147
一、患者用药咨询 147
二、医师用药咨询 149
三、护士用药咨询 150
四、公众用药咨询 150
第七章 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 151
第一节 处方概述 151
一、处方的意义 151
二、处方的格式 151
三、处方的常用术语 151
四、处方的分析要点 152
第二节 中药饮片处方的药品名称 152
一、中药饮片的正名和别名 153
二、并开药名 155
三、处方应付 156
第三节 中药的用药禁忌 157
一、配伍禁忌 157
二、妊娠禁忌 157
三、饮食禁忌 158
四、证候禁忌 158
第四节 中药的用法用量 159
一、汤剂的用法用量 159
二、中成药的用法用量 159
三、毒、麻中药的使用 162
第五节 中药的调剂 164
一、中药饮片处方的调剂程序及注意事项 164
二、中药斗谱排列 166
三、中成药调剂注意事项 167
第六节 中药汤剂的煎煮 168
一、中药汤剂的煎煮程序及注意事项 168
二、特殊煎药方法 169
第八章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 171
第一节 中药的质量变异现象 171
一、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 171
二、中成药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 172
第二节 引起中药质量变异的因素 172
一、自身因素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 172
二、环境因素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 173
第三节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 175
一、中药材和饮片的贮藏 175
二、中药材和饮片的养护 176
三、中成药的养护 180
四、《中国药典》“凡例”贮藏项下对各名词术语的规定 182
第九章 非处方药 183
第一节 方剂学知识 183
一、方剂的含义 183
二、方剂的分类 183
三、方剂的组成 183
四、方剂的配伍与剂量变化 184
第二节 非处方中成药 185
一、非处方药的基本概念 185
二、非处方中成药遴选原则 185
三、非处方药遴选分类 185
四、合理使用非处方药的注意事项 185
第三节 常用非处方中成药的介绍 186
一、内科用药 186
二、外科用药 224
三、妇科用药 226
四、儿科用药 233
五、五官科用药 238
六、骨伤科用药 246
七、皮肤科用药 249
第十章 中药的合理应用 251
第一节 合理用药概述 251
一、基本概念 251
二、目的与意义 251
三、基本原则 252
四、执业药师的作用 252
五、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 252
六、不合理用药的后果 253
七、保证合理用药的主要措施 253
第二节 中成药的联合使用 255
一、中成药的合理联用 255
二、中成药联用的配伍禁忌 255
第三节 中西药的联合使用 256
一、中西药联用的特点 257
二、中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 257
三、中西药联用的例举 259
四、含西药组分中成药的品种及使用注意事项 264
第十一章 特殊人群中药的使用 272
第一节 老年人中药的使用 272
一、老年人合理使用中药的原则 272
二、老年人合理服用滋补药 273
第二节 哺乳期患者和婴幼儿患者中药的使用 273
一、哺乳期患者中药的使用 273
二、婴幼儿患者中药的使用 273
第三节 肾功能不全者中药的使用 274
一、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274
二、常见对肾功能有影响的中药 275
第四节 肝功能不全者中药的使用 276
一、肝功能不全者用药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276
二、常见对肝功能有影响的中药 277
第十二章 中药不良反应 278
第一节 药物不良反应概述 278
一、不良反应的概念 278
二、不良反应的分类 278
第二节 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的临床表现 279
一、皮肤症状 279
二、全身症状 279
第三节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280
一、药物和使用的因素 280
二、机体因素 281
第四节 常用有毒中药的中毒反应和基本救治原则 281
一、乌头类药物 281
二、马钱子及含马钱子的中成药 282
三、蟾酥及含蟾酥的中成药 282
四、雄黄及含雄黄的中成药 283
五、含朱砂、轻粉、红粉的中成药 284
六、含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的中成药 284
七、黄药子 285
第五节 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 286
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概念 286
二、实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意义 286
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286
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监管系统 287
五、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范围 288
六、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程序 288
七、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289
第十三章 中医药文献与信息 292
第一节 概述 292
一、概念和特点 292
二、中医药信息来源 293
第二节 常用中医药信息 294
一、传统中医药典籍 294
二、现代中医药信息 297
第十四章 医疗器械基本知识 302
第一节 医疗器械概述 302
一、医疗器械的概念 302
二、医疗器械的基本质量特性 302
三、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保证 303
四、医疗器械产品的分类 303
五、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 303
第二节 家庭常用医疗器械的基本知识 304
一、卫生材料及敷料 304
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 306
三、体温计 308
四、血压计 309
五、手持式家用血糖分析仪 310
六、制氧机 311
七、助听器 312
八、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 313
九、拔罐器 314
十、针具 315
十一、灸具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