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第一章 天下之中 9
第一节 河洛地区 10
一、河洛地区 10
二、“中国” 12
三、河洛文化 13
第二节 洛阳 14
一、周公营洛 14
二、古今兴废事,只看洛阳城 15
第二章 河图洛书 20
第一节 黄河 20
一、一条性情浪漫的河 20
二、一条胸怀宽广的河 21
三、黄河是一条神秘灵异的河 23
第二节 洛水 24
一、美丽的洛神 24
二、神奇的洛水 28
第三节 河图洛书 28
一、典籍记载 28
二、河图洛书之文本 31
三、河图洛书之图样 39
第四节 河图洛书的影响 43
一、河图洛书与八卦 43
二、河图洛书与五行 49
三、天人文化 52
四、德文化 54
五、忧患文化 57
六、河图洛书与符号学 60
第三章 黎明前的曙光文化 64
第一节 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64
一、能人、直立人和智人 64
二、石器时代 65
三、社会文明 66
第二节 五帝文化 67
一、伏羲文化 67
二、五帝文化 72
第三节 相衔如环的考古学文化 81
一、裴李岗文化——远古的“四大发明” 81
二、安特生和仰韶文化 84
三、王国维和殷墟 87
四、安金槐和王城岗 91
五、徐旭生揭开了夏墟之面纱 92
六、偃师商城 96
第四节 文明的疑团 97
一、“玉琮王” 97
二、“玉猪龙” 101
三、“青铜神树” 107
第五节 啊,摇篮 112
一、文明起源在初级阶段是多源的 112
二、各地区进入文明时代有先有后 114
三、黄河,中华文明的摇篮 115
四、社会分工促进了城市化发展,脑力劳动者阶层的出现以及巫的专业化等则促进了文字的产生 117
第四章 三代的奠基文化 120
第一节 国家文化的雏形 121
一、农耕文化 122
二、历法文化 124
三、饮食文化 124
四、水文化 125
五、建城文化 126
第二节 成长中的国家文化 127
一、甲骨文化 127
二、青铜文化 135
三、宗法文化 139
四、礼乐文化 141
第三节 周代的学术思想及文化 144
一、周公与儒家文化 145
二、吕尚与兵家文化 150
三、老庄与道家文化 152
四、墨子与墨家文化 157
五、韩非与法家文化 161
六、邓析与名家文化 164
第五章 河洛经文化 171
第一节 汉代的经学 171
一、儒术被独尊了吗 172
二、经学的形成 177
三、经学的传承 179
四、谶纬之学 184
第二节 魏晋的玄学 188
一、玄学及其流变 189
二、玄学大家 195
三、玄学的贡献及影响 198
第三节 洛学与理学 204
一、早期理学 205
二、二程洛学 206
三、朱子理学 209
四、陆王心学 210
第四节 邵雍的易学 213
一、邵雍其人 213
二、象数之学 214
三、性命之学 215
四、二进位制和“加一倍法” 216
五、邵雍会算命吗 219
第六章 佛学的汉化和儒化 223
第一节 佛教的传入 223
一、伊存授经 224
二、白马驮经 224
三、永平斗法 226
第二节 佛经的汉译 229
一、《孝经》与《四十二章经》 230
二、早期的译经 232
三、牟融的经论 234
第三节 佛学的传承 235
一、传戒与受戒 236
二、佛教学派 238
三、中国的禅宗 240
第四节 佛教与世俗 247
一、崇佛 247
二、抑佛 251
三、乐佛 253
四、石窟艺术 259
第七章 河洛圣贤文化 264
第一节 河洛道家 264
一、老子的思想及影响 265
二、庄子的思想及影响 268
三、道学与道教 270
四、河洛道教 273
第二节 河洛“九圣” 276
一、科之圣 276
二、医之圣 280
三、字之圣 283
四、书之圣 285
五、佛之圣 287
六、画之圣 291
七、诗之圣 295
八、文之圣 303
九、乐之圣 312
第八章 客家文化 316
第一节 客家民系 316
一、“客家”不是千古之谜 316
二、中原汉人的几次南向播迁 319
三、南播汉人的河洛之思 321
四、客家民系 323
第二节 河洛神话与民间传说 327
一、经典的神话传说 327
二、经典的民间传说 333
第三节 河洛民俗 342
一、农事习俗 343
二、节庆习俗 347
三、人生礼仪 351
四、信仰习俗 352
五、游艺习俗 356
第四节 客家的分布与社团 369
一、分布简况 370
二、抗争与正名 378
三、客家社团 380
第五节 客家文化 383
一、传统的客家文化风貌 383
二、独特的客家文化事象 395
第九章 河洛文化与闽台 404
第一节 河洛与闽台 404
一、渊源追溯 404
二、光州固始——闽台人永远的故乡 405
三、入台河洛姓氏 410
第二节 台湾的发展 412
一、台湾的前期开发 412
二、客家人在台湾 415
第三节 台湾河洛郎 417
一、昔日的开拓者 417
二、今天的河洛郎 419
第四节 连接海峡两岸的纽带 430
一、闽台文化与河洛文化同根同系 430
二、共同的经济利益与政治认同 433
后记 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