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建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新范式 1
一、比较文学危机与比较文学学科领域 1
二、重新整合比较文学学科的研究领域 15
第一章 文学跨越学 36
第一节 跨越性:比较文学的根本属性 36
一、比较文学的根本属性:跨越性 36
二、跨越性与可比性辨析 39
三、从学科属性来重新界定比较文学的定义 45
第二节 文学跨国研究 50
一、比较文学跨国研究辨析 50
二、比较文学跨国研究的内涵 56
第三节 文学跨学科研究 60
一、跨学科研究的学理依据 61
二、跨文明视野中的跨学科研究 67
三、跨学科对话的途径 74
第四节 文学跨文明研究 81
一、建构跨文明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倡导及其学理与现实依据 81
二、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方法途径 89
三、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特性及其意义 94
第二章 文学关系学 105
第一节 文学发展状态学 105
一、文学发展状态的网状描述及学术现状 105
二、文际交往是“世界文学”的内在肌理:从歌德到久里申 112
第二节 文学发展动力学 119
一、文学发展和文学发展的动力 119
二、文学纵向和横向的发展以及彼此的关系 124
三、比较文学视野中的文学发展动力研究 130
四、结论 135
第三节 流传学 136
一、流传学的渊源、定义及特征 136
二、流传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138
三、流传学研究的基本模式与实例分析 142
四、流传学与渊源学的关系 148
第四节 渊源学 151
一、渊源学的学科史回顾和学科特征 151
二、渊源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155
三、渊源学的文本建构及形式 161
四、渊源学的当下发展及方向 165
第五节 媒介学 168
一、什么是媒介学 168
二、媒介学的内容 172
三、媒介学研究的新发展 177
第三章 文学变异学 184
第一节 译介学 184
一、学科渊源与研究现状 184
二、译介学:翻译研究的新发展 189
三、基本内容与学科特征 195
四、研究意义与学科前景 200
第二节 形象学 203
一、学科定位及学科史概要 203
二、形象概念及形象学基本原理 206
三、当代形象研究的主要特点 209
四、形象研究的基本方法 211
五、形象学在中国及形象研究的新趋势 214
第三节 接受学 217
一、接受学的发展沿革 217
二、接受学与接受理论、影响研究的联系和区别 221
三、接受学的研究内容、方法与模式 224
四、接受学对于比较文学研究及其学科理论建设的意义 228
第四节 主题学 231
一、主题学与比较文学 231
二、从文学变异学理解主题学 241
第五节 文类学 254
一、文类的划分与文类学的研究简述 255
二、文类学的界定、研究范围和对象 261
三、异质性视野下的文类变异:文类学研究的新视阈 267
第六节 文化过滤与文学误读 270
一、文化过滤 271
二、跨文化文学交流中的文学误读 283
三、文化过滤与文学误读的关系 291
四、文化过滤和文学误读对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意义 293
第四章 总体文学学 296
第一节 总体文学 296
第二节 多元时代的总体文学 306
一、研究现状 306
二、全球化浪潮与多元化 308
三、关于“失语症”与“话语霸权” 313
四、多元化时代的总体文学 317
第三节 比较诗学与一般诗学 323
一、诗学和比较诗学 323
二、比较诗学追求的目标是一般诗学(总体诗学) 328
三、比较诗学的研究状况 333
四、跨文明语境下的比较诗学研究 336
第四节 文学人类学与总体文学 343
一、文学人类学发展概述 343
二、文学人类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范式 350
三、全球化和多元化语境中的文学人类学 357
主要参考文献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