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一、研究对象和范围 1
二、课程体系和结构 3
三、学习目的和方法 4
第一章 宪法基本理论 9
第一节 宪法概念 9
一、宪法的词源 9
二、宪法的定义 10
三、宪法的特征 11
四、宪法的实质 13
第二节 宪法类型和原则 17
一、宪法的分类 17
二、宪法的原则 19
第三节 宪法作用 27
一、巩固国家权力 27
二、维护经济基础 29
三、健全法律制度 30
四、促进精神文明 31
第四节 宪法制度 31
一、宪法的宣传和解释 31
二、宪法的变迁和修改 34
三、宪法的惯例和补充 37
四、宪法的保障和监督 38
第二章 宪法历史发展 44
第一节 近代宪法的产生 44
一、宪法产生的条件 44
二、早期宪法的产生 45
三、宪法的发展趋势 50
第二节 旧中国的宪政和宪法 52
一、宪政、宪法和革命、政权的关系 52
二、清朝、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的宪法 54
三、资产阶级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8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宪法性文件 59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历史回顾 61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61
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5
三、1975年和1978年的两部宪法 67
第四节 现行宪法的特色 70
一、历史经验总结和现实形势发展的产物 70
二、现行宪法是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 71
三、现行宪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 72
第三章 国家性质和政党制度 74
第一节 国家的阶级属性 74
一、国体和宪法 74
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78
三、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结构 81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85
一、宪法和政党制度 85
二、我国的政党制度 89
三、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和领导性质 92
四、中国各民主党派 93
第三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00
一、人民政协的沿革 101
二、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106
三、政协的组织 108
第四章 政权组织形式 110
第一节 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110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和种类 110
二、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性质的关系 113
第二节 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5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15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23
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5
第三节 选举制度 127
一、选举制度的概念 127
二、我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 128
三、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和程序 132
第五章 国家结构形式 142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概述 142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种类 142
二、国家结构的权力模式 145
三、我国采取单一制形式的原因和特性 149
第二节 行政区划 153
一、行政区划的概念和特点 153
二、我国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 154
三、我国行政区划的审批权和特点 156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 158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和特征 158
二、民族自治地方建立的原则和类型 159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161
四、我国宪法关于民族政策和制度的规定 163
第四节 特别行政区 165
一、建立特别行政区的理论和法律依据 165
二、特别行政区和中央的关系 168
三、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香港) 171
第六章 经济制度和精神文明建设 173
第一节 经济制度 173
一、社会经济制度和宪法的关系 173
二、我国现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经济形式 177
三、我国的分配制度 182
四、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 184
五、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和公民个人财产 18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90
一、精神文明及其建设的概念 190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任务 192
三、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194
第七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00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 200
一、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200
二、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历史发展 203
三、公民权和人权 205
四、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权利和义务 208
第二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09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209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224
第三节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及行使的原则 227
一、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227
二、我国公民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原则 232
第八章 中央国家机关 235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述 235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 235
二、我国现行国家机构的体系及历史沿革 236
三、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241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46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组成和任期 246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会议和工作程序 248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51
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 254
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56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258
一、国家元首概述 258
二、我国国家主席制度的历史沿革 259
三、国家主席的性质、地位和职权 260
四、我国国家主席制度的特点 262
第四节 国务院 262
一、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的历史沿革 262
二、国务院的性质、地位、组成和任期 265
三、国务院的领导体制和会议制度 266
四、国务院的职权 267
五、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和其他机构 269
第五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270
一、我国中央军事领导机关的历史沿革 270
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和任期 270
三、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体制和责任 271
第九章 地方国家机关 272
第一节 地方国家机关概述 272
一、地方国家机关概念 272
二、我国地方国家机关的历史沿革 272
三、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 274
第二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75
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任期 275
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77
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程序和各委员会 278
四、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79
五、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281
六、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82
第三节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83
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性质、地位、组成和任期 283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和领导制度 284
三、地方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 285
四、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286
第四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286
一、民族自治机关的概念 286
二、民族自治机关的组成和任期 287
三、民族自治机关的职权 288
四、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的领导和帮助 292
第十章 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 294
第一节 人民法院 294
一、人民法院的性质、任务和组成 294
二、人民法院的组织系统和审级制度 295
三、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原则 298
第二节 人民检察院 301
一、人民检察院的性质、任务和组成 301
二、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和领导体制 302
三、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和工作原则 303
第三节 公安、检察、法院三机关相互关系 305
一、公安、检察、法院三机关相互关系的宪法原则 305
二、公安、检察、法院三机关的相互制约制度 306
第十一章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308
第一节 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性质 308
一、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历史和发展 308
二、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310
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基层政权的关系 314
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和任务 317
一、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设置和组织 317
二、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主要任务 321
第十二章 国家标志 324
第一节 国旗和国徽 324
一、国旗、国徽是国家的标志 324
二、我国国旗、国徽的图案及含义 324
三、国旗和国徽的使用 326
第二节 国歌 329
一、国歌是国家的象征 329
二、我国国歌的含义 329
第三节 首都 330
一、宪法规定国都的意义 330
二、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331
附录一: 33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33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363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364
附录二: 366
编写本书时主要参考书目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