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心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文华编著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60942903
  • 页数:31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借鉴国内外既有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两部分内容:系统回顾和分析乐关于社会理论现象的主要理论流派;以研究视角和理论观点为指导,对主要的社会心理现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 1

一、国内外关于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1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5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6

一、综合性 7

二、独立性 8

三、应用性 9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9

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概述 10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实证方法 11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21

第四节 社会心理学实证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22

一、研究偏差 22

二、伦理道德问题 23

本章小结 26

思考题 27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及其理论流派 28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建立 28

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 28

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29

三、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 32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34

一、国外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34

二、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38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理论流派 40

一、精神分析理论 40

二、社会学习理论 41

三、社会认知理论 43

四、群体动力学理论 45

五、社会交换理论 47

六、符号互动理论 48

七、社会角色理论 50

八、文化与人格理论 51

九、参照群体理论 54

十、社会生物学理论 55

本章小结 57

思考题 57

第三章 社会化 58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58

一、社会化的定义 58

二、社会化的特点 59

三、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61

四、社会化的历程 62

五、社会化的功能 65

第二节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66

一、本能决定论 66

二、环境决定论 69

第三节 社会化的几种主要类型 72

一、政治社会化 72

二、法律社会化 73

三、道德社会化 73

四、性别角色社会化 74

第四节 人格与社会化 75

一、人格的内涵及其特征 75

二、有关人格的几种理论 78

第五节 互联网与人的社会化 80

一、互联网所构建的虚拟社区 80

二、虚拟社区的特征 81

三、虚拟社区对人的社会化作用 82

本章小结 86

思考题 86

第四章 社会认知 87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87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87

二、社会认知的内容 88

三、社会认知的途径 96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98

一、社会知觉 98

二、社会印象 100

三、社会判断 104

第三节 社会认知效应 105

一、首因效应 105

二、近因效应 106

三、晕轮效应 106

四、刻板印象 107

第四节 社会认知与归因 110

一、归因理论 110

二、归因偏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113

三、归因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16

本章小结 119

思考题 120

第五章 社会动机 121

第一节 社会动机概述 121

一、动机概述 121

二、社会动机的定义 123

三、社会动机的性质 123

四、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124

第二节 关于社会动机的理论 126

一、动机理论发展的历史 126

二、动机与本能 127

三、动机与需要 130

四、动机与诱因 130

五、动机与认知 132

第三节 关于社会动机的研究 133

一、侵犯动机 134

二、利他动机 137

三、亲和动机 142

四、成就动机 144

第四节 社会动机研究的新领域 147

一、性别与动机 147

二、文化与动机 149

本章小结 150

思考题 151

第六章 社会态度 152

第一节 社会态度概述 152

一、社会态度的含义和特点 152

二、社会态度的结构与功能 156

第二节 社会态度与外显行为 158

一、社会态度与外显行为的关系 158

二、影响社会态度与外显行为关系的因素 160

第三节 社会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161

一、态度的形成 161

二、态度的变化 163

第四节 社会态度的测量及其技术 166

一、量表法 166

二、非量表法 169

三、使用态度测量方法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70

第五节 社会态度研究的实例——偏见 172

一、偏见的含义和特征 173

二、偏见形成的原因 174

三、偏见的危害及消除偏见的途径和方法 175

本章小结 176

思考题 176

第七章 社会角色 177

第一节 角色的认知 177

一、角色本质 177

二、角色理论 179

三、角色分类 180

第二节 角色行为过程 182

一、角色建立 182

二、角色扮演 184

三、角色丛与角色冲突 185

第三节 性别角色和性别文化中的职业角色差异 187

一、性别角色 187

二、性别角色习得及行为模式 188

三、性别文化中的职业角色差异 190

第四节 个体成长与社会变迁中的角色变化 192

一、生命过程中的角色变化 192

二、现代化与性别角色变化 194

三、农民工:艰难的角色变化 196

本章小结 199

思考题 199

第八章 社会行为 200

第一节 社会行为概述 200

一、社会行为的相关概念 200

二、社会行为的结构 201

三、社会行为的理论 202

第二节 制约社会行为的因素 205

一、个体因素:人格 205

二、社会环境 207

第三节 常见的几种社会行为及其实证研究 216

一、利他行为: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216

二、反社会行为:以人类的侵犯行为为例 220

三、失范行为 222

四、越轨行为 224

五、阿希从众行为研究 226

第四节 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取向 227

一、国内已有的相关研究 227

二、传统中国文化的特征与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取向 228

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229

四、中国独生子女社会行为取向研究 230

本章小结 230

思考题 230

第九章 人际交往 231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231

一、人际交往的含义 231

二、人际交往的产生 232

三、人际交往的相关理论 236

第二节 人际交往的功能 237

一、显功能 238

二、潜功能 239

第三节 人际交往模式 240

一、心理学家的观点 240

二、社会学家的观点 243

第四节 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246

一、印象整饰 246

二、心理效应 248

第五节 人际交往的工具 251

一、语言 251

二、非语言 252

第六节 中西方人际交往的差异 258

一、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259

二、圆式思维模式与线性思维模式 259

三、人格特征 260

四、情理观 261

第七节 互联网中的人际交往 262

一、互联网人际交往的含义 262

二、互联网人际交往的特点 262

本章小结 265

思考题 265

第十章 群体与集群行为 266

第一节 社会群体的定义及分类 266

一、社会群体的定义 266

二、社会群体的分类 268

第二节 群体规范及凝聚力 272

一、群体规范 272

二、群体凝聚力 275

第三节 集群行为 277

一、集群行为的定义 277

二、集群行为的性质和特点 278

三、集群行为发生的条件和过程 280

四、关于集群行为的理论 283

第四节 几种典型的集群行为 285

一、恐慌 285

二、流言、谣言与闲话 286

三、公众舆论 287

第五节 社会运动 289

一、社会运动的定义 290

二、社会运动的类型 291

三、社会运动的过程 292

四、关于社会运动的理论 293

本章小结 294

思考题 295

第十一章 社会心理学的未来展望 296

第一节 影响社会心理学未来发展的理论 296

一、社会生物学理论 296

二、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理论 298

三、图式理论 299

四、混沌理论 302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未来发展的综合趋势 304

一、社会心理学三种研究取向的不同特点 304

二、各种研究取向将进一步综合 306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展望 307

一、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含义 307

二、社会心理学应用研究的跨学科趋势 308

第四节 中国社会心理学的未来走向 310

一、加强理论研究 310

二、规范研究方法 311

三、继续进行本土化研究 311

四、综合自身学科体系 312

本章小结 313

思考题 313

参考文献 314

后记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