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史钩沉:笔记绪论 1
一、笔记正名及探源 2
二、中国笔记本色 7
三、笔记演变及分类 12
(一)尊经对笔记的影响 12
(二)笔记的演变轨迹 15
(三)笔记的文史分类 20
四、中国笔记的学术地位 31
(一)笔记——中国历史的另一半 32
(二)笔记——中国人的心史丛碑 34
(三)笔记——中国文学的推陈出新 36
(四)笔记——中国文化的继往开来 38
第二章 混沌初开:先秦笔记 43
一、左史记言与右史记事 44
二、诸子语录体与中国笔记 49
三、《山海经》与《穆天子传》 54
四、吕不韦及其《吕氏春秋》 59
第三章 云开月朗:秦汉笔记 66
一、李斯与秦代笔记 67
二、西汉笔记 71
(一)西汉笔记尺牍 73
(二)刘安与《淮南子》 84
(三)刘向及其笔记 90
三、东汉笔记 97
(一)东汉前期笔记 99
(二)东汉后期笔记 105
(三)应劭与《风俗通义》 111
(四)蔡邕及其《独断》 118
第四章 金声玉振:魏晋南北朝笔记 122
一、魏晋南北朝时代精神与笔记风貌 123
二、魏晋南北朝笔记小说的勃兴 134
(一)以志怪为特征的笔记小说 135
(二)以志事为特征的笔记小说 150
三、魏晋南北朝笔记小品的出现 162
四、魏晋南北朝山水笔记 168
(一)郦道元及其《水经注》 170
(二)杨炫之及其《洛阳伽蓝记》 173
五、魏晋南北朝学术笔记 177
第五章 云蒸霞蔚:隋唐五代笔记 181
一、隋唐文学的复古与笔记的特色 182
二、隋朝笔记的承上启下 186
三、唐传奇与笔记小说的分野 190
(一)唐传奇的兴起 190
(二)唐传奇与明清小说的异同 192
(三)唐传奇与笔记的分合 194
(四)唐传奇的分类 197
四、唐传奇的作品 199
(一)唐传奇的单篇作品 199
(二)唐传奇的文集作品 205
五、唐代野史笔记 209
(一)刘肃与《大唐新语》 211
(二)《隋唐嘉话》与《唐国史补》 213
(三)《朝野佥载》与《因话录》 217
(四)《明皇杂录》与《次柳氏旧闻》 221
(五)《开天传信记》及其他笔记 226
六、唐代学术笔记 232
(一)《大唐西域记》及其他地理笔记 233
(二)文坛记事与诗话体的形成 240
(三)唐代的艺术笔记 245
(四)唐代其他学术笔记 251
七、五代时期笔记 256
(一)五代时期的怀旧笔记 257
(二)五代时期的杂著笔记 265
(三)五代时期的学术笔记 271
第六章 百花争艳:宋代笔记 276
一、宋代笔记的时代特征 277
(一)宋代人的忧患意识 278
(二)宋代文人的地位与追求 279
(三)宋代的道统和文统 281
(四)笔记在宋代的正名及分化 283
二、宋代笔记大家及其笔记 289
(一)欧阳修与司马光及其笔记 290
(二)苏轼与苏辙及其笔记 297
(三)陆游与洪迈及其笔记 305
(四)叶梦得与周密及其笔记 323
三、宋代笔记小说 342
(一)宋代志人笔记小说 342
(二)宋代志怪笔记小说 349
四、宋代野史笔记 355
(一)北宋野史笔记 356
(二)南宋野史笔记 371
五、宋代学术笔记 388
(一)沈括与王应麟的学术笔记 390
(二)《云麓漫钞》及其他学术笔记 399
六、宋代山水园林笔记 411
(一)记叙都市生活的园林笔记 413
(二)记叙自然风物的山水笔记 422
七、宋代杂著笔记 429
(一)宋代文人杂著笔记 429
(二)宋代释氏杂著笔记 438
第七章 承前启后:金元笔记 445
一、金元人的内心追求与文学创造 446
二、金元笔记小说 448
三、金元学术笔记 461
(一)《隐居通议》与《南村辍耕录》 461
(二)《青楼集》与《录鬼簿》 470
(三)金元考辨类学术笔记 477
四、金元杂著笔记 484
第八章 风起云涌:明代笔记 492
一、理学复兴与明代笔记 493
(一)明代理学与文学的恩恩怨怨 495
(二)明代的学风与文风 498
(三)明代笔记的时代特征 502
二、明代初期笔记 508
(一)明初刘基及其笔记 509
(二)明初宋濂及其笔记 517
(三)明初其余诸家笔记 525
三、明代中期笔记大家及其笔记 534
(一)祝允明及其笔记 534
(二)杨慎及其笔记 543
(三)王世贞及其笔记 552
四、明代晚期笔记大家及其笔记 564
(一)陈继儒及其笔记 565
(二)张岱与徐霞客及其笔记 575
五、明代中晚期笔记小说 588
(一)明代中晚期志怪笔记小说 590
(二)明代中晚期志人笔记小说 599
六、明代中晚期野史笔记 614
(一)明代中期野史笔记 615
(二)明代晚期野史笔记 624
(三)南明时期野史笔记 655
(四)明代野史笔记的命运 684
七、明代笔记小品 693
(一)明代笔记小品的艺术世界 694
(二)徐渭及李贽和屠隆诸家笔记小品 703
(三)张大复及王思任诸家笔记小品 716
(四)公安派诸家笔记小品 725
(五)竟陵派诸家笔记小品 742
(六)朱国桢及晚明诸家笔记小品 748
八、明代学术笔记 755
(一)胡应麟及其《少室山房笔丛》 756
(二)《五杂组》及其他学术笔记 767
九、明代中晚期杂著笔记 783
(一)明代中期杂著笔记 784
(二)晚明焦竑杂著笔记 791
(三)晚明王弘撰诸家杂著笔记 798
(四)晚明其余杂著笔记 808
第九章 波澜壮阔:清代笔记 817
一、清代笔记发展轨迹 818
(一)遗民故国之思与清朝焚书坑儒 818
(二)清代学术思想的否定之否定 822
(三)清代文学与清代笔记 825
二、清代笔记大家及其笔记 829
(一)清初屈大钧及其笔记 829
(二)清初王士祯及其笔记 835
(三)清代中期袁枚及其笔记 850
(四)清代中期赵翼及其笔记 858
(五)清代晚期梁章钜及其笔记 870
三、清代笔记小说 879
(一)清代初期志怪笔记小说 880
(二)清代中期志怪笔记小说 891
(三)清代志人笔记小说 901
四、清代野史笔记 914
(一)清代初期野史笔记 914
(二)清代中期野史笔记 929
(三)清代晚期野史笔记 948
五、清代学术笔记 965
(一)顾炎武及其学术笔记 966
(二)清初诸家学术笔记 978
(三)清代中期学术笔记 991
(四)清代晚期学术笔记 1008
六、清代杂著笔记 1025
(一)清代初期杂著笔记 1025
(二)清代中期杂著笔记 1034
(三)清代晚期杂著笔记 1051
主要参考文献 1083
后记 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