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黄先明 1
总述 3
第一章 机构、管理与活动 16
第一节 合肥群众文化活动概述 16
第二节 合肥市群众艺术馆建制沿革 24
第三节 合肥市工人文化宫 28
第四节 合肥市少年宫 32
第五节 安徽老年大学 35
第六节 合肥老年大学 37
第七节 三级群众文化网的建立 40
第八节 文革后三级群众文化网的发展 42
第九节 创品牌 增效益 努力开创城市群众文化工作新局面 52
第十节 社区文化的成功轨迹——东市区文化工作掠影 61
第十一节 发展有特色的城区群众文化——中市区文化工作新思路 66
第十二节 根据城区特点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西市区文化工作扫描 72
第十三节 热力四射的“城郊型”文化——郊区文化工作巡礼 76
第二章 文化学习 83
第一节 工人业余学校 83
第二节 图书阅览 85
第三节 文艺资料供应 86
第四节 市群艺馆业余艺校 87
第五节 “群众文化专业”大专班 88
第三章 时政宣传 90
第一节 黑板报 90
第二节 合肥有线广播站 92
第三节 讲座 报告会 朗诵会 92
第四节 抗美援朝宣教运动 94
第五节 展览、展出活动 96
第四章 文体娱乐 99
第一节 解放初期的“周末晚会” 99
第二节 解放初期的群众体育 100
第三节 职工灯谜活动 102
第四节 风筝比赛会 104
第五节 接待民间演艺团体演出 104
第六节 三届“庐州灯会” 105
第七节 “三鼓擂台赛” 110
第八节 ’90合肥欢乐夺标竞赛 110
第九节 新春文化庙会 民间文艺踩街 111
第五章 群众文艺 114
第一节 群众戏剧 114
解放初期的合肥戏剧舞台 114
解放初期的“戏改”工作 117
合肥的群众话剧活动 120
解放初期合肥农村的春节文化活动 126
第二节 群众歌舞 127
大型文体表演《大地彩虹》 127
业余文艺演出大赛 129
“幸福家园”广场文化周活动 131
“诚信合肥”广场文艺演出 132
“中老年文化周”活动 132
第三节 群众曲艺 133
解放初期的群众曲艺 133
合肥的群众曲艺活动 135
“首届全国评书故事会串” 138
“首届中国相声节”社文活动 139
第四节 文学 民间文学 140
馆办“业余文学创作组” 140
合肥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 141
合肥民间故事 142
合肥民间歌谣 144
合肥民间谚语 147
《包公故事集》 148
第五节 群众美术 148
美术宣传 148
“合肥美术馆” 149
合肥“火笔画” 150
第六章 文化艺术节 152
第一节 首届文化节 152
第二节 第二届文化艺术节 153
第三节 “广玉兰”文化艺术节 154
第四节 第二届“广玉兰”文化艺术节 156
第五节 第三届“广玉兰”文化艺术节 157
第六节 合肥市合唱节 159
第七节 合肥市少儿艺术节 162
第七章 群众文化典型、组织、团队、建设第一节 群众文化典型、组织解放初期的群众俱乐部 164
1958年的群众文化“大跃进” 165
工厂文化协作区 169
安庆路街道“妈妈合唱队” 170
“贾国荣家庭文化活动室” 171
“群众文化工作协调委员会” 173
合肥市国际标准舞协会 174
第二节 群众文艺团队 175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战士演出队 175
合肥炮兵学院业余艺术团 177
馆办“星星”业余电视艺术团 178
馆办“合肥市青年相声艺术团” 180
馆办“合肥市票友京剧团” 181
馆办“合肥市少儿艺术团” 182
馆办“合肥地区业余黄梅剧社” 183
第三节 群众文化建设 183
合肥市的企业文化建设 183
农村文化工作队 185
合肥农村“杜鹃花工程”点建设 187
第八章 理论建设 189
第一节 合肥市群众文化学会 189
第二节 群文理论研究工作 190
第三节 《群文论坛》 192
第四节 《群文通讯》 198
第九章 群众文化人物 200
郜纯 200
邵剑真 205
刘犁 207
女民歌手殷光兰 208
“花大姐”——张爱源 216
“门歌”艺人贾德云 220
第十章 论文选编 222
发挥企业文化优势 协作联办区街文化 222
面对“广场文化年活动”的思考 229
探析合肥旅游文化及其活动项目的开发 235
郊区小康文化建设的经验与思考 241
建立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文化活动机制 244
第十一章 总结 工作经验 249
立足改革 开创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局面(1984) 249
广场文化,城市文化的亮点——合肥市广场文化活动10年回眸 257
脱颖而出的十强文化站 263
第十二章 县区群众文化典型、特色第一节 肥东县群众文化定光乡“山王俱乐部” 268
“大路俱乐部” 269
“大李文化室” 270
复兴公社 271
王铁农民文化宫 273
“任家权文化专业户” 273
“洋蛇灯” 274
肥东“门歌” 277
第二节 肥西县群众文化 278
扫除文盲 278
幻灯放映 280
“汤文轩文化挑” 280
“三河龙舟赛” 281
“三河灯会” 283
首届“派河灯会” 284
“山南馆大庙庙会”(一庙双庙会) 285
“西庐寺庙会” 286
“三河业余剧团” 288
“实验业余剧社” 289
“官亭民间职业庐剧团” 289
“三河业余小乐队” 290
曲艺“皖西道情” 291
王传圣和肥西民歌 291
肥西馆办文艺报、刊、集 292
“雪花吟诗社” 293
“楹联学会” 294
第三节 长丰县群众文化 294
长丰县的几种民间艺术 294
“灯会”及“灯会文化节” 297
业余剧团及其演出 301
铁字书法艺术 303
陶仁志铁字书法艺术 303
“智源铁字画美术公司” 305
第四节 郊区群众文化 307
淝河之滨的“书画之乡” 307
《中国群艺馆、文化馆馆长名录》 307
骆岗镇文化站 308
全省第一家现代化农民影剧院 309
群众摄影队伍中的一支尖兵 310
“再造辉煌”文艺专场演出 310
瑶海街道“女子军乐团” 311
瑶海公园 313
第五节 东市区群众文化 314
红火的东市区业余庐剧舞台 314
自行车彩车比赛 316
群众性歌咏活动 316
儿童泥塑 318
东市区群众文化理论研究 318
第一家区级“群众文化学会” 319
第六节 中市区群众文化 320
电影宣传活动 320
“合肥小百灵歌舞团” 321
“庐阳京剧团” 323
“庐阳书画社” 325
双岗“老年锣鼓队” 325
《新歌台》刊物 326
第七节 西市区群众文化 327
首创“群众文化协调委员会” 327
“合肥西市书画协会” 330
业余创作与艺术群体 331
第十三章 市馆大事记 333
第十四章 附录 410
附录一:解放前合肥的群众文化 410
附录二:合肥市人民文化馆机构、任务一览表 414
附录三:1949—1959群众文化各类统计表 415
附录四:合肥市县区文化馆站基本情况一览表 421
附录五:市群艺馆群文获奖成果一览表 422
附录六:市群艺馆业务干部获奖情况一览表 426
附录七:合肥市群众艺术馆机构设置(1987) 429
附录八:合肥市文化馆(群众艺术馆)馆长名录 429
编后 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