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1
山城追忆童年纪事 3
山城中学生活一瞥 14
我心中的山水 20
四院—沙滩—未名湖初进北大 39
我在北大中文系——1948 50
你真能实现过去为将来设计的生活吗? 53
我与文化热 62
美丽的治贝子园 84
国外纪闻从哈佛到柏克莱 91
世纪末访意大利 102
翻译文学应是本国文学的一部分——序孟昭毅主编:《中国翻译文学史》 293
双向阐发一例——序何文祯:《中西文化的撞击与融合》 295
传统思想的现代诠释与中西文论的双向互动——序陈跃红:《比较诗学导论》 298
铸造一片跨越时空的思想园地——序林国华:《诗歌与历史:政治哲学的古典风格》 304
启蒙政治的审美化——序张旭春:《政治的审美化与审美的政治化》 308
隐喻是不断转换生成的有机存在——序张沛:《转换生成:隐喻存在形态之研究》 312
文化的折射——序曾艳兵:《东方后现代》 315
孤独与文学——序龚伯禄:《孤独与文学》 318
他们战死在山城——序田原编:《王启霖文学作品选》 320
别一种青春——序刘中陆主编:《青春方程式》 323
文学的幻影——序《欲望与幻象——东方与西方》 326
在寻找中西文化普遍性中的误读——序《独角兽与龙》 332
承接古今,汇通中西——总序《跨文化沟通个案丛书》 336
追寻片刻恬适的心境——总序《往事随想丛书》 339
寻求跨文化对话的话语——《跨文化对话》卷首语备查 341
附录“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序 季羡林 377
从现代文学到比较文学——《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序 王瑶 380
一个具有丰富感性和个性的女性——《面对暴风雨》跋 (日本)丸山升教授 384
“中国知识分子总想献身祖国”——To The Storm(《面向风暴》英文版)序 (美国)John S.Service(约翰·斯·塞维斯) 391
在中西古今的文化坐标上——乐黛云的《跨文化之桥》(广州大学)刘介民 400
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的拓荒者 (贵州社科院文研所)王鸿儒 409
得失穷通任评说,敢开风气敢为先——乐黛云先生的学术世界(北京大学)陈跃红 433
乐黛云生平及创作年表 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