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鸽归来 1
探蜜源 8
复巢 12
涟江花朵 16
清泉情深 20
游金华湖 22
两株海棠 24
窗前的生态世界 26
香山赏红叶 28
珠海印象 31
沙头角一瞥 33
山里人见到了海 35
窗外雄狮今何在 39
照壁铜镜何处寻 42
花溪觅踪 44
军人梦的破灭 53
南豪北品 59
草鞋情 64
夜郎神骏 68
茶话 72
酒话 78
烟话 83
说猫 88
说狗 95
织金洞穴知多少 100
老鹰石 108
吃鼓藏——来自远古的盛典 110
新苗的生日 115
古稀今不稀 120
苗疆往事——读史札记 124
登大坪山记 137
苗疆访古 141
苗疆六厅今安在 159
告别营上 162
陋室闲趣 165
潜龙胜迹黔中地——朱明王朝与贵州之缘 167
振贵山富水之雄——品读甲秀楼 173
从苗王庙到苗王墓 180
榕江拜谒苗王坟 185
魂归何处 189
福泉豆腐桥探秘 192
拉车献金的联想 196
文明与批评 199
九驿堪称道 岂可概黔中 202
于微细处见精神——赞《花溪》袖珍报告文学 205
一封发人深省的信 207
“夜郎自大”与“莫知西东” 209
两岸情思如泉涌——喜读《黔人》杂志 212
勿忘审时度势 216
应以“黔虎”而自豪 220
呼啦圈与龙尾巴 222
鸡和鸡的世界 225
筑城“四字风” 230
天宫归来说洞游——追踪被遗忘的夜郎故居 232
时代的讽刺诗 237
戏说“老”字 239
权位与骄侈 241
俭以养廉 245
读书与参禅 248
观日食随想 253
历象授时春尤贵 258
同姓名的烦恼 264
手指的特异功能 267
重在塑造形象——也谈甲秀楼及其长联 269
辛亥90周年祭 273
为夜郎正名 276
厚俸与养廉——读史札记 279
为“高山苗”辩 290
雍正与密折制——读史札记 295
瞭望金筑——贵阳文化的源头及其流变 303
读《两地书》一得 318
鲁迅的第一篇文学作品 319
开展多学科讨论 丰富文艺整体认识 321
悲歌绝唱 动魄惊心——读《老井》和《井》随想 324
通向世界文学之路 333
黔人笔下的高原英雄——读张克《大地英杰》 339
漫论改革中的纪实文学 342
商品经济冲击下的文学漩流 353
漫谈散文创作——在凯里市文学讲习班上的讲稿 360
中国文化再认识 373
众源汇流 优化承传 375
略论中国文化的源流 378
一部完全的《苗族古歌》 390
苗族史与学的丰碑——读《中国苗族通史》和《中国苗学》 393
洋人笔下的中国妖术——读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397
扇虽小功奇绝——读陈耀卿《中国扇史与扇文化》 401
谪黔进士王守仁 406
谢六逸传 411
谒谢六逸墓 439
谢六逸在贵州省临时参议会 443
谢六逸与复旦大学新闻系 448
我所知道的谢六逸 452
还谢六逸以真实 455
罗登义与刺梨 458
叹贾生不遇 460
笔·舌·身——读龙光沛《黔苑拾英》 464
孙应鳌和他的师道观 470
上海探寻六逸踪 473
蚩尤在中华民族史上的地位应当受到尊崇 479
重塑蚩尤形象 493
谒“三一八”烈士墓 509
刘和珍和她的最后遗文 514
惊闻谢六逸墓被盗 518
答谢的话——为《谢六逸评传》获奖而作 521
谢六逸先生的最后岁月 525
谒李端棻墓 536
李端棻和他的《请推广学校》折 541
李端棻与梁启超 550
李端棻墓考察记 562
一代文宗谢六逸 567
郭沫若与贵州 578
谢六逸与林语堂 581
和珅及其和陵梦的破灭 586
刘瑾之祸 590
鲁迅的文艺之路 635
廉吏李卫二三事 645
汉民变苗——读史札记 649
敢论兴灭酬宿愿——悼龙光沛兄 654
喜见黔灵添新景——拜谒“群贤冢” 657
镇远侯顾成——贵州建省功臣 662
后记 669
附录 672
漫步在荒凉的原野 672
遭遇 675
文学研究会中坚及其与各派之争 678
难忘的记者生涯 736
犁沟穗影——在《贵州日报》的日子 755
秋阳写作年表 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