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杨贤江诞辰110周年丛书》序 1
第一章 时代生平及教育活动 1
第一节 幼童时代的求学活动 1
一、进步思想的萌芽 2
二、注意全面发展 3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
第二节 一师的生活 6
一、注意提升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7
二、积极参加各种团体活动,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 8
三、简朴有序、自觉服从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品质 10
第三节 与国家主义派的斗争 13
一、杨贤江与国家主义派的斗争历程 14
二、杨贤江与国家主义派论争的焦点 16
三、杨贤江与国家主义派斗争的重要意义 21
第四节 革命的编辑家 24
一、杨贤江的编辑生涯 24
二、杨贤江的编辑思想 25
第五节 旅居日本 29
一、日本的流亡生涯 30
二、杨贤江对日本的研究 32
三、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建设的努力 34
第六节 活跃在沪上教育界 36
一、在上海的教育实践 37
二、与国故派的斗争 39
第七节 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者 40
一、杨贤江的革命生涯 40
二、杨贤江对青年革命人生观的指导 46
第八节 介绍东西方各国的教育理论 49
一、日本的教育 49
二、美国的教育 50
三、英国的教育 52
四、德国的教育 53
五、其他国家的教育 53
第二章 传播、研究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 55
第一节 对形形色色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反思与批判 55
一、批判“教育神圣说”、“教育清高说”、“教育中正说”、“教育独立说”等超政治的教育观,科学阐明教育的本质 56
二、批判“教育万能论”、“教育救国论”、“先教育后革命论”等改良主义的教育观,澄清教育的效能 58
三、深刻批判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剖析人类社会教育的特征 61
第二节 介绍苏俄教育 64
一、介绍苏俄教育的主要作品 65
二、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苏俄教育 67
三、转借日本,间接输入苏俄教育 7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早期著作——《教育史ABC》、《新教育大纲》 73
一、《教育史ABC》 73
二、《新教育大纲》 76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早期尝试 82
一、杨贤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早期尝试的背景 83
二、杨贤江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主要贡献 84
第三章 推动现代教育科学发展(上) 90
第一节 教育起源论 90
一、教育产生的缘由:“实用” 90
二、教育出现的时间:“自有人生,便有教育” 91
三、教育起源时的内容及形式 92
四、教育的本质 93
第二节 教育本质论 94
一、原始社会教育的本质 94
二、教育属性的演变及阶级社会教育的本质 95
三、未来社会教育的本质 99
第三节 教育目的论 101
第四节 教育经济论 104
一、经济对教育的作用 104
二、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 106
第四章 推动现代教育科学发展(下) 109
第一节 道德教育论 109
一、德育的特征 109
二、德育内容 112
三、德育方法 117
第二节 教与学的理论 120
一、教学论 121
二、课程论 123
三、学习法 124
四、教师观 126
第三节 学校体育论 134
一、体育的四大要素 134
二、体育的功能 136
三、体育的方法 138
第四节 学校美育论 142
一、美育的价值 142
二、美育的实施 144
第五节 劳技教育论 146
一、劳动是人生存生活的需要 146
二、劳动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147
第六节 心理教育论 149
一、学习法指导 150
二、青春期教育 152
三、职业指导 154
四、精神卫生指导 156
第五章 “全人生指导理论”(上) 158
第一节 “全人生指导理论”的内涵及其成因 158
一、“全人生指导”的基本内涵 158
二、“全人生指导”理论产生的原因 160
第二节 青年研究的历程及思想特色 166
一、研究的历程 166
二、青年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色 168
第三节 研究青年的身心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174
一、“青年”的概念 174
二、青年身心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175
第四节 对青年全面关心、全面指导 178
一、青年期教育万分重要 179
二、旧中国的教育是“畸形的或蹩脚的教育” 180
三、对青年要全面关心、全面指导 181
第五节 现代人的培养目标 185
一、“现代人”的基本内涵及其提出 186
二、“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 188
第六章 “全人生指导理论”(下) 197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 197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走上光明的人生大道 197
二、培养高尚的道德,造就灿烂的人生 201
第二节 获取丰富的知识,磨练健美的身心 204
一、获取丰富的知识 205
二、磨练健美的身心 208
第三节 推行劳动技术教育、实施美感教育 217
一、推行劳动技术教育 217
二、实施美感教育 222
第四节 闲暇教育与课外活动 228
一、闲暇教育 228
二、课外活动 234
第五节 青年教育方法的探究 238
一、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239
二、提高内在理论修养与进行实践锻炼相结合 240
三、个别接触与团体训练相结合 241
四、榜样示范与以身作则相结合 244
第七章 杨贤江教育思想与当代教育改革 246
第一节 杨贤江教育思想与学校整体改革 246
一、教育本质论与学校整体改革 246
二、杨贤江的教师观与学校整体改革 251
三、杨贤江的学生观与学校整体改革 255
第二节 杨贤江的教学论与当代教学改革 261
一、对传统学校教育和教学模式的继承与批判 261
二、学生的自学 263
三、加强学生的课外活动 264
四、教学的任务是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 265
五、学习内容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要求 266
六、教学过程是一个学、思、行的过程 267
七、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268
八、教材观和课程观 268
第三节 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与“全面发展”理论 277
一、“全人生指导”与“全面发展 277
二、对当代全面发展教育的启示和意义 282
第四节 “全人生指导”与“素质教育”理论 287
一、杨贤江对国民素质的忧虑与企盼 287
二、批判旧教育,提倡新教育 288
三、中西方有关素质教育的历史演进 289
四、“全人生指导”和“素质教育”的特征 293
后记 299
《纪念杨贤江诞辰110周年丛书》编后记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