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爱文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307060746
  • 页数:33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地球表层即自然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把组成自然环境的各种要素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以阐明自然环境的整体,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结构、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示以及地球分异规律。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地球系统 4

第一节 地球运动系统 4

一、地球自转运动及其环境效应 4

二、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5

第二节 地球表层系统 6

一、地球表层与地球表层学 6

二、地球表层系统的时空特性 6

第三章 地球演化 13

第一节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13

一、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13

二、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17

三、地质年代表 18

四、地球的演化历史 20

第二节 地质构造 22

一、内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22

二、地质构造形式 24

第四章 岩石圈系统 31

第一节 大陆岩石圈 31

一、地壳盖层 31

二、上地壳刚硬层 32

三、中地壳塑性层 32

四、下地壳刚硬-软弱复合层 33

五、莫霍面过渡带 33

六、地幔盖层 34

第二节 大洋岩石圈 34

一、未固结沉积层(层1) 34

二、火山岩层(层2) 35

三、玄武岩层(层3) 35

四、壳幔过渡层 36

五、浅地幔刚硬层 36

第三节 岩石圈的基本构造单元 37

第四节 板块构造 39

一、板块概念与板块划分 40

二、板块边界 41

三、板块运动的全球图谱及运动速率 43

四、板块运动的观测方法 45

第五章 地貌过程 48

第一节 经典地貌发育理论 48

第二节 地貌发育系统 49

一、地貌发育的内动力 49

二、地貌发育的外动力 50

三、内外力相互作用 52

第三节 地貌形体类型 53

一、地貌形体 53

二、地貌类型 54

第六章 地貌系统 57

第一节 岩石地貌系统 57

一、砂质岩石地貌 57

二、喷出岩地貌 58

三、花岗岩地貌 59

四、岩溶地貌 60

五、黄土地貌 65

六、生物岩地貌 67

第二节 动力地貌系统 67

一、构造地貌 68

二、坡地重力地貌 72

三、流水地貌 76

四、冰川地貌 84

五、冻土地貌 88

六、风沙地貌 90

七、海岸地貌 96

第七章 地球大气 101

第一节 大气成分与结构 101

一、大气成分 101

二、大气圈的垂直结构 104

第二节 大气能量 107

一、大气辐射平衡 107

二、大气热力均衡 115

第三节 大气运动 121

一、大气运动的驱动力 121

二、大气环流和风系 123

三、气旋和反气旋 129

第四节 大气降水 134

一、大气湿度 134

二、水汽凝结 135

三、大气降水 137

第八章 气候与环境 141

第一节 气候形成 141

一、气候形成的太阳辐射因素 141

二、气候形成的大气环流因素 141

三、气候形成的地表环境因素 142

第二节 气候分异 148

一、气温分异 148

二、湿度和降水分异 149

三、气候分异 150

第三节 气候类型 151

一、柯本气候分类 151

二、斯查勒气候分类 153

三、世界气候类型 154

第四节 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 155

一、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155

二、臭氧层耗竭对人类生态环境的影响 159

三、酸雨的危害 160

四、大规模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干扰 161

第五节 全球气候变化 165

第九章 水循环与水分运动 168

第一节 地球上水的分布 168

第二节 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170

一、水循环 170

二、水量平衡 174

第三节 水分运动和输送 176

一、海水的运动和输送 176

二、径流的流动与输送 184

第十章 地球水环境系统 189

第一节 海洋水环境 189

一、海水的性质 189

二、海洋的组成 191

三、海洋形态结构 193

四、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94

五、海平面变化 194

六、海洋荒漠化问题 197

第二节 陆地地表水环境 199

一、河流 199

二、湖泊 203

三、沼泽 206

四、冰川 207

第三节 地下水环境 209

一、地下水的概念 209

二、地下水的类型 209

三、地下水的动态与平衡 212

四、地下水污染 215

第四节 水资源及其全球尺度的国际前沿研究 216

一、地球上的水资源 216

二、国际前沿研究 219

第十一章 土壤过程 223

第一节 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和特性 223

一、土壤圈的物质组成 223

二、土壤圈的特性 228

三、土壤剖面及其变化 234

第二节 土壤形成与演化 237

一、成土因素分析 237

二、土壤形成的一般过程 241

三、土壤的主要发生过程 243

第十二章 土壤环境系统 246

第一节 土壤类型与分布 246

一、土壤分类 246

二、土壤地理分布 249

第二节 土壤圈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预测 252

一、土壤圈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反馈 252

二、土壤圈未来变化的预测 256

第十三章 生物圈系统 258

第一节 生物圈与生物多样性 258

一、生物圈 258

二、生物多样性 259

三、生物与环境 261

第二节 生物群落 262

一、群落 262

二、群落结构 263

三、群落演替 264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265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265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66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 268

第四节 生态系统功能 271

一、生物生产 271

二、能量流动 273

三、物质循环 276

四、信息传递 287

第五节 生态平衡 288

一、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288

二、生态平衡 289

第六节 生态修复 290

第十四章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 292

第一节 森林生态系统 292

一、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292

二、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294

三、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295

四、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 296

第二节 草原生态系统 297

第三节 荒漠与苔原生态系统 298

一、荒漠生态系统 298

二、苔原生态系统 299

第四节 湿地生态系统 300

一、湿地的特点 300

二、湿地的功能 301

三、湿地的价值 302

第五节 河流、湖泊生态系统 303

一、河流生态系统 304

二、湖泊生态系统 304

第六节 海洋生态系统 306

一、浅海带生态系统 306

二、外海带生态系统 307

第七节 农业生态系统 308

第八节 城市生态系统 310

第九节 工业生态系统 312

一、工业生态系统概念 312

二、工业生态系统组成 313

三、工业生态系统特性 313

第十五章 自然地域系统 317

第一节 自然地域分异 317

一、自然地带性的实质 317

二、纬向地带性和经向地带性 318

三、垂直地带性 321

四、地方性、隐域性及微域分异 326

第二节 综合自然区划 327

一、自然区划的基本原则 327

二、自然区划的方法 328

三、自然地域界线的性质和类型 329

四、中国综合自然区划 331

主要参考文献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