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从封闭走向开放——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时期价值观变革的历史轨迹 16
一、闭关自守时代的终结与开放性价值观的肇始 17
1.主体意识的萌动 17
2.社会批判与社会改革思潮的历史意义 23
3.由封闭走向开放:价值观变革的历史大趋势 27
二、从“经世致用”论到“中体西用”论 32
1.“师夷长技以制夷”:“经世致用”思潮的时代新内涵 32
2.洋务运动的兴起与洋务思想的形成 37
3.“中体西用”论的形成及其实质 45
4.“中体西用”论的历史地位 51
三、顽固派与洋务派斗争的核心问题:自我封闭还是对外开放 55
1.顽固派与洋务派的斗争:封闭还是开放的较量 55
2.洋务派价值观的实质及其历史命运 59
四、封闭僵化人才观的没落与近代开放人才观的发端 65
1.对封建专制主义人才观的批判和对近代人才观的探索 66
2.科举制的终结与近代学堂的兴起 71
3.留学:开放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始 82
第二章 近代价值观的启蒙——从戊戌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价值观变革(上) 91
一、维新派对传统价值观基础的批判和改造 92
1.戊戌维新时期对封建纲常名教的批判 92
2.从儒家变易思想到历史进化论 99
3.进化论的竞争观念取代中庸之道的保守观念 107
二、对平等、自由的探索和传播 113
1.维新派与守旧派在价值观上的对立 113
2.对等级特权意识的否定与近代平等观的形成 122
3.冲决网罗的精神与对自由的探索 131
4.学会报刊兴起的新高潮:对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深刻冲击 143
三、“仁”——“人道主义”——“博爱” 152
1.从“仁道”到“人道” 153
2.从儒家的“仁爱”到近代博爱论的转变 157
3.妇女解放的先声 162
四、新人生观的形成和传播 170
1.由“天理人欲”论到近代功利观的转变 170
2.从“公”“私”对立论到“合理利己主义” 176
3.以“崇奢黜俭”取代“黜奢崇俭”:一种新的幸福观 180
第三章 从臣民观念到公民观念的转变——从戊戌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价值观变革(中) 186
一、新民思想:从臣民观念到公民观念的过渡 187
1.“新民”:国民素质改造的重要价值目标 187
2.培养“新民”的迫切性及基本途径 192
3.“新民”:对臣民观念的批判和改造 197
二、近代民权观念与国民意识的确立和发展 210
1.铲除君权专制意识,树立近代民权观念 210
2.近代国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215
3.近代女权观念的不断成熟 222
第四章 从专制主义到民主主义:价值观的历史性转变——从戊戌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价值观变革(下) 232
一、由专制主义到民主主义的深刻转变 233
1.清末立宪运动对摧毁专制主义的历史作用 234
2.废除君主专制政体,开创民主主义的新纪元 240
二、民主主义革命观的形成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历史价值 246
1.民主主义革命观的形成与实质 247
2.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宝贵的历史财富 259
3.辛亥革命中民主志士自我牺牲精神的历史价值 265
三、专制制度的废除与自由、平等、博爱观的奠定 273
1.“去专制求自由”:民主主义自由观的实质 275
2.破除封建等级特权意识,树立民权平等观念 282
3.民生主义的博爱论:使人成为人 289
4.由君主思想到公仆观念的转变 294
第五章 新文化运动与人的解放(上)——五四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革命 307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性质:人的进一步解放 308
1.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基本历程 308
2.新文化运动:“人”的解放运动 313
二、五四时期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和批判 321
1.进步思想家对传统的激烈批判 322
2.五四时期批孔思潮的历史意义 332
三、从男女平等到人类平等 342
1.“妇女也是人”——妇女解放的思想前提 342
2.“贞操”“节烈”观的破除和妇女作为“人”的地位的实现 346
3.铲除封建“孝道”观念:从男女平等到人类平等 355
第六章 新文化运动与人的解放(下)——五四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革命 364
一、自由主义兴起和发展的新阶段 364
1.打倒奴隶主义,争取自主自由之人格 365
2.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意识的增强 371
3.“偶像破坏论”与“价值重估论”:对自由的理性追求 383
4.宽容:自由主义的精髓 390
二、个性解放思潮的历史意义 399
1.个性解放思潮的勃兴 400
2.个性解放思潮的发展与历史影响 410
三、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传播和演变 420
1.近代中国人对个人主义本质的认识以及个人主义的历史地位 420
2.西方个人主义在五四时期的传播及其影响 429
3.五四时期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演变 446
附录 459
后记 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