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五四时期的湖南社会 1
第一节 五四前后的湖南经济 1
一、封建半封建的农业经济占显著优势 2
二、帝国主义控制湖南经济命脉 6
三、民族资本主义由发展走向衰落 11
第二节 全省人民的反日爱国斗争 18
一、长沙学生“六三”大罢课 19
二、抵制日货的斗争 22
三、各县爱国运动与全省各界大联合 25
第三节 驱张运动与湘军进入长沙 28
一、谭延闿控制湘西南 28
二、学界的驱张运动 30
三、吴军北撤谭赵进入长沙 35
第四节 新文化运动继续发展 38
一、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 38
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进入高潮 41
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3
第五节 中共湖南地方组织的建立与罢工高潮 48
一、长沙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 48
二、湘区第一次罢工高潮 55
第六节 湖南自治运动与谭赵之争 63
一、民治与官治的斗争 64
二、湘军内讧赵恒惕独揽大权 67
三、省宪法草案的制订 68
四、援鄂自治失败与赵恒惕附北 70
五、公布省宪法改选省议会 72
六、谭赵战争和自治运动失败 74
第七节 教育改革与革命教育勃兴 78
一、驱张后的湖南教育界 78
二、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 81
三、平民教育的兴办 84
四、工人教育运动 86
五、新型的革命干部学校 89
第二章 国共合作大革命的发展与失败 93
第一节 大革命前后的湖南经济 93
一、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控制与剥削加深 93
二、经济的继续衰退和局部回升 97
第二节 湖南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反帝反军阀怒潮 103
一、国民党组织重建和国共合作形成 103
二、“五卅”反帝怒潮和赵政府的镇压 109
三、秘密农协的建立和初期农民运动 114
第三节 湖南军阀分化唐生智加入国民革命 117
一、湖南军阀的分化 118
二、赵恒惕被逐唐生智晋省 120
三、唐叶战争 126
第四节 北伐军在湖南战场的胜利 131
一、北伐军先遣队援唐告捷 131
二、涟水渌水战役攻克长沙 133
三、长沙军事会议 137
四、汨罗江战役攻占平江岳州 139
第五节 湖南国共两党的政纲与省政府的政策 144
一、中共湖南区委对时局的宣言及第六次代表大会 144
二、国民党第二次全省代表大会 147
三、湖南省政府的实施政策 150
第六节 农村大革命与反帝高潮 154
一、农民在乡里造反 155
二、农民运动曲折发展 161
三、工青妇革命群众运动高涨 169
第七节 革命文化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175
一、反对文化侵略 维护教育主权 175
二、新的省政府革新教育 177
三、农民教育蓬勃发展 180
四、新闻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184
第八节 马日事变与唐生智分共 187
一、马日事变的策划和发动 187
二、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的对策 192
三、唐生智“分共” 196
第三章 何键的反动统治与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200
第一节 国民党新军阀的初期统治 200
一、西征军入湘程潜主政 200
二、政局骤变鲁涤平任省主席 205
三、清乡大屠杀 206
第二节 共产党组织武装起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210
一、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初期斗争 210
二、湘南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214
三、桑植起义和开辟湘鄂西根据地 217
四、平江起义和开辟湘鄂赣根据地 221
第三节 新军阀混战中的湖南 225
一、“鲁案”和何键主湘 225
二、何键附蒋倒桂 227
三、湘军新八师投入张发奎部 230
四、中原大战中桂军入湘 232
第四节 红军攻克长沙何键加强反动统治 235
一、红军两打长沙南征津澧 236
二、何键强化统治措施 241
第五节 经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 248
一、帝国主义加剧对湘经济掠夺 248
二、各级政府层层搜刮 254
三、金融统治网的建立及其混乱 260
四、农村土地日益集中,剥削加剧 264
第六节 工农业生产曲折发展 270
一、主要农业经济部门缓慢发展 271
二、农业商品性生产的进展 275
三、传统轻工业的萎缩与落后 278
四、交通及部分工矿业发展较快 281
第七节 湖南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出现 291
一、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291
二、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95
三、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 297
四、苏区的财政 302
第八节 国民党统治区与革命根据地的文教事业 307
一、封建专制主义教育的加强 307
二、资产阶级文教事业的发展 313
三、苏区的文化教育 326
第九节 红军长征过湖南和根据地的游击战争 332
一、红六军团突围转战湘南 332
二、红一方面军长征过湖南 334
三、红二、六军团创建湘鄂川黔根据地及突围长征 338
四、革命根据地坚持三年游击战争 341
第十节 国民党在湖南的争夺 346
一、省党部甲乙派的斗争 346
二、何键军事集团的发展和瓦解 354
第四章 国共合作抗日在湖南 359
第一节 全省人民的抗日怒潮 359
一、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359
二、红军游击队改编开赴抗日前线 362
三、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建立 365
四、中共湖南地方组织的恢复及其活动 368
第二节 张治中主湘与长沙大火 372
一、张治中的施政措施 372
二、长沙文夕大火及善后工作 380
第三节 国民党在湖南的专制统治 385
一、专制势力的强化 385
二、薛岳集团的反共 391
三、薛岳集团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394
第四节 正面战场的军事抗战 398
一、三次长沙战役 399
二、常德战役 408
三、长衡战役 412
第五节 国民党管辖区工农业的兴衰 422
一、工矿业的繁荣和衰落 422
二、农业大部衰退部分经济作物增长 433
第六节 沦陷区经济的衰退与殖民地化 439
一、日军对沦陷区的掠夺和破坏 440
二、沦陷区经济的殖民地化 442
第七节 教育事业的短期兴旺 445
一、各级学校数增加 445
二、学校布局趋于合理 447
三、教育质量有所提高 448
第八节 少数民族的革屯抗日与起事 449
一、湘西苗民的革屯抗日运动 450
二、“布将帅”起事 455
第九节 抗日战争在湖南的胜利 458
一、石公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459
二、八路军三五九旅转战湖南 463
三、湘西战役 468
四、芷江洽降 472
第五章 国民党统治在湖南崩溃 478
第一节 国民党在全省统治的恢复 478
一、战后复员 国民党厉行反动统治 478
二、党团摩擦和“国大”代表选举 486
三、湖南进一步卷入内战漩涡 491
第二节 湖南经济短暂复苏与全面崩溃 493
一、经济的短暂复苏 493
二、通货膨胀财政崩溃 497
三、民族工业破产 500
四、农业生产急剧衰败 502
第三节 学校复员与新闻界的进步 504
一、教育事业的恢复和危机 505
二、新闻界空前活跃 508
第四节 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 511
一、湖南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511
二、城市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 513
三、农村阶级矛盾尖锐武装斗争兴起 519
第五节 程潜主湘与省工委的统战工作 522
一、程潜主持湘政 523
二、争取程潜走和平道路 527
三、策动陈明仁率部回湘 531
第六节 湖南和平解放的实现 532
一、省内革命形势迅速发展 532
二、白崇禧入湘形势逆转 539
三、中共中央关于解放湖南的决策 547
四、解放军入湘程潜陈明仁起义 551
第七节 国民党在湖南统治的终结 556
一、两个政权短暂并存 556
二、衡宝战役 559
三、蓝嘉临战役和全省解放 566
第六章 民国时期湖南社会生活的嬗变 568
第一节 家庭与婚姻 568
一、家庭的基本状况 568
二、家庭的发展变化 570
三、有关婚姻问题的一场讨论 571
四、婚姻制度礼仪及特殊形式 573
第二节 公法团体与会党组织 578
一、公法团体活跃 578
二、会党组织衰微 586
第三节 宗教与会道门 589
一、宗教的正常活动 589
二、会道门的反动 596
第四节 衣食住行的习尚 601
一、服饰发型习尚及变化 601
二、饮食习尚及其特点 604
三、住所习尚及变迁 608
四、交通方式的进步及特点 610
五、“新生活运动”中的衣食住行 611
第五节 丧葬·节日·迷信·祭祀 613
一、丧葬及其特点 613
二、传统节日和新式节日 616
三、迷信对象和迷信活动 620
四、官祀民祀及其费用 621
第六节 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 623
一、土家族 623
二、苗族 626
三、侗族 628
四、瑶族 631
五、回族 633
六、维吾尔族 634
第七节 天灾战祸与社会救济 636
一、天灾 636
二、战祸 641
三、赈灾救荒 645
四、社会救济 648
第八节 社会弊病与除弊措施 650
一、吸食鸦片和禁烟 651
二、娼妓和废娼 655
三、土匪和地方武装 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