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节 朱自清研究概述 1
第二节 朱自清文艺思想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0
一 对朱自清文艺思想的局部研究 11
二 综合研究与专题考察 22
第三节 本论文承担的主要任务、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 28
第一章 借鉴的目的 32
第一节 发展新文学 32
第二节 阐释旧传统 38
第二章 借鉴之一:朱自清与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1916—1922) 47
第一节 托尔斯泰的中国之路 47
第二节 借鉴托尔斯泰人道主义的原因 58
第三节 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与民众文学观 62
第四节 对托尔斯泰人道主义的改造 71
第三章 借鉴之二:朱自清与佩特的唯美主义(1922—1928) 76
第一节 沃尔特·佩特的中国之路 77
第二节 借鉴佩特唯美主义的原因 84
第三节 对佩特唯美主义的接受 99
第四节 对佩特唯美主义的改造 113
第四章 借鉴之三:朱自清与瑞恰慈和燕卜荪的语义分析学说(1929—1948) 124
第一节 瑞恰慈和燕卜荪的中国之路 124
第二节 借鉴瑞恰慈和燕卜荪的语义分析学说的原因 133
第三节 对瑞恰慈和燕卜荪语义分析学说的接受 142
第四节 对瑞恰慈和燕卜荪语义分析学说的改造 156
第五章 共生:朱自清化俗从雅文学观的建立 171
第一节 俗的认同:朱自清民众文学观的人道主义底蕴 171
一 朱自清日常研究与文学批评中对俗的认同 172
二 民众文学观在新文学发展史上的意义 182
第二节 新雅的建立:“意在表现自己”创作观的唯美倾向 193
一 表现与再现 196
二 对想象的重视 200
三 对情感的重视 208
四 表现自我 214
五 为艺术而艺术 216
第三节 解雅尝试:细读中的普及 222
一 朱自清的细读理论与实践 223
二 朱自清细读示范的意义及影响 229
参考文献 242
一 朱自清作品及研究资料 242
二 托尔斯泰文论及研究资料 244
三 佩特作品及唯美主义研究资料 245
四 瑞恰慈和燕卜荪作品及语义分析研究资料 246
五 其他相关资料 248
致谢 253
后记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