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应试指南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上 2009最新修订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2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医师资格考试指导用书专家编写组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17110495
  • 页数:81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国家医学考试中心指定的考试用书。依据大纲编写,目的是帮助考生复习备考。是权威的考试用书。

上册 1

第一部分 基础综合 1

第一章 生物化学 1

第一节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

第二节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7

第三节 酶 12

第四节 糖代谢 19

第五节 生物氧化 23

第六节 脂类代谢 25

第七节 氨基酸代谢 31

第八节 核苷酸代谢 34

第九节 遗传信息的传递 35

第十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 40

第十一节 基因表达调控 44

第十二节 信息物质、受体与信号转导 46

第十三节 重组DNA技术 48

第十四节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49

第十五节 血液生化 51

第十六节 肝胆生化 54

第二章 生理学 60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 60

第二节 血液 65

第三节 血液循环 70

第四节 呼吸 84

第五节 消化和吸收 92

第六节 能量代谢和体温 96

第七节 尿的生成和排出 98

第八节 神经系统的功能 103

第九节 内分泌 113

第十节 生殖 119

第三章 医学微生物学 121

第一节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121

第二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21

第三节 细菌的生理 124

第四节 消毒与灭菌 126

第五节 噬菌体 128

第六节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28

第七节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130

第八节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133

第九节 病原性球菌 136

第十节 肠道杆菌 139

第十一节 弧菌属 142

第十二节 厌氧性杆菌 142

第十三节 棒状杆菌属 144

第十四节 分枝杆菌属 145

第十五节 放线菌属和奴卡氏菌属 146

第十六节 动物源性细菌 146

第十七节 其他细菌 148

第十八节 支原体 150

第十九节 立克次氏体 151

第二十节 衣原体 152

第二十一节 螺旋体 152

第二十二节 真菌 154

第二十三节 病毒的基本性状 155

第二十四节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157

第二十五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160

第二十六节 呼吸道病毒 162

第二十七节 肠道病毒 164

第二十八节 肝炎病毒 166

第二十九节 虫媒病毒 172

第三十节 出血热病毒 173

第三十一节 疱疹病毒 174

第三十二节 逆转录病毒 175

第三十三节 其他病毒 177

第三十四节 亚病毒 178

第四章 医学免疫学 180

第一节 绪论 180

第二节 抗原 181

第三节 免疫器官 184

第四节 免疫细胞 185

第五节 免疫球蛋白 193

第六节 补体系统 196

第七节 细胞因子 199

第八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204

第九节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206

第十节 免疫应答 208

第十一节 黏膜免疫系统 216

第十二节 免疫耐受 217

第十三节 抗感染免疫 220

第十四节 超敏反应 222

第十五节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227

第十六节 免疫缺陷病 230

第十七节 肿瘤免疫 231

第十八节 移植免疫 234

第十九节 免疫学检测技术 237

第二十节 免疫学防治 243

第五章 药理学 247

第一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247

第二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249

第三节 胆碱受体激动药 251

第四节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252

第五节 M胆碱受体阻断药 254

第六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256

第七节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259

第八节 局部麻醉药 261

第九节 镇静催眠药 262

第十节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263

第十一节 抗帕金森病药 264

第十二节 抗精神失常药 265

第十三节 镇痛药 268

第十四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 270

第十五节 钙拮抗药 272

第十六节 抗心律失常药 273

第十七节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275

第十八节 抗心绞痛药 277

第十九节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279

第二十节 抗高血压药 280

第二十一节 利尿药 281

第二十二节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284

第二十三节 组胺受体阻断药 286

第二十四节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287

第二十五节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288

第二十六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288

第二十七节 抗甲状腺药物 291

第二十八节 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物 292

第二十九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93

第三十节 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295

第三十一节 氨基苷类抗生素 295

第三十二节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 297

第三十三节 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298

第三十四节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299

第三十五节 抗结核病药 300

第三十六节 抗疟药 301

第三十七节 抗恶性肿瘤药 302

第六章 医学心理学 304

第一节 绪论 304

第二节 医学心理学基础 307

第三节 心理卫生 315

第四节 心身疾病 317

第五节 心理评估 320

第六节 心理治疗 325

第七节 医患关系 334

第八节 患者的心理问题 336

第七章 医学伦理学 341

第一节 绪论 341

第二节 医学道德的规范体系 345

第三节 医疗活动中的人际关系道德 350

第四节 预防医学道德 356

第五节 临床医学实践道德 358

第六节 医学科研的道德 365

第七节 医学高科技伦理 369

第八节 医学道德的修养和评价 376

第八章 卫生法规 378

第一节 执业医师法 378

第二节 母婴保健法 382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法 386

第四节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392

第五节 艾滋病防治条例 393

第六节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395

第七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397

第八节 食品卫生法 398

第九节 职业病防治法 400

第十节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403

第十一节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404

第十二节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405

第十三节 药品管理法 407

第十四节 处方管理办法 408

第二部分 临床综合 413

第一章 症状与体征 413

第二章 呼吸系统 435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35

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 437

第三节 肺炎 440

第四节 肺结核 443

第五节 肺癌 448

第三章 心血管系统 452

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 452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 455

第三节 心脏瓣膜病 457

第四章 消化系统 466

第一节 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 466

第二节 肝脏疾病 472

第三节 胰腺疾病 475

第四节 肠道疾病 477

第五章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 480

第一节 肾小球疾病 480

第二节 泌尿系感染 483

第三节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484

第六章 女性生殖系统 486

第一节 正常妊娠 486

第二节 病理妊娠 490

第三节 妊娠合并症 495

第四节 分娩期并发症 498

第五节 异常产褥 500

第六节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501

第七节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502

第八节 生殖内分泌疾病 505

第七章 血液系统 508

第一节 贫血 508

第二节 白血病 510

第三节 输血 511

第八章 内分泌系统 520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520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525

第三节 单纯性甲状腺肿 526

第四节 糖尿病 527

第九章 神经、精神系统 530

第一节 脑血管疾病 530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 535

第三节 心境障碍 538

第四节 神经症及癔症 541

第十章 运动系统 546

骨折概论 546

第十一章 儿科 549

第一节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549

第二节 遗传性疾病 555

第三节 感染性疾病 557

第四节 结核病 561

第五节 消化系统疾病 563

第六节 呼吸系统疾病 567

第七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 571

第十二章 传染病 574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574

第二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 576

第三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578

第四节 伤寒 580

第五节 细菌性痢疾 582

第六节 霍乱 583

第七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584

第八节 疟疾 586

第九节 日本血吸虫病 587

第十节 囊尾蚴病 589

第十一节 艾滋病 590

第十三章 性传播疾病 593

第一节 淋病 593

第二节 梅毒 594

第三节 生殖道病毒感染 595

第四节 尖锐湿疣 597

第十四章 其他 598

第一节 无菌技术 598

第二节 外科感染 600

第三节 创伤和战伤 606

第四节 乳房疾病 609

第五节 中毒 613

第三部分 专业综合 621

第一章 流行病学 621

第一节 绪论 621

第二节 疾病的分布 623

第三节 描述性研究 631

第四节 队列研究 637

第五节 病例对照研究 644

第六节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652

第七节 筛检 658

第八节 系统评价 661

第九节 偏倚及其控制 663

第十节 病因与因果关系推断 669

第十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672

第十二节 传染病流行病学 674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683

附录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694

第十三节 传染病暴发调查 700

第十四节 艾滋病 703

第十五节 病毒性肝炎 708

第十六节 肺结核 717

第十七节 医院感染 720

第二章 卫生统计学 725

第一节 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725

第二节 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726

第三节 总体均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 734

第四节 方差分析 743

第五节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 749

第六节 率的抽样误差与Z检验 756

第七节 x2检验 758

第八节 秩和检验 765

第九节 直线回归与相关 771

第十节 统计表和统计图 779

第十一节 统计设计 782

第十二节 医学常用人口统计指标 788

第十三节 寿命表 792

第十四节 生存分析 796

附表1 t界值表 802

附表2 F界值表(单侧检验,方差分析用) 804

附表3 q界值表(Student-Newman-Keuls检验用) 808

附表4 百分率的置信区间 809

附表5 x2界值表 812

附表6 T界值表(配对比较的符号秩和检验用) 813

附表7 T界值表(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用) 814

附表8 H界值表(三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用) 815

附表9 r界值表 816

附表10 rs界值表 818

下册 819

第三章 卫生毒理学 819

第一节 卫生毒理学基本概念 819

第二节 化学毒物的生物转运 827

第三节 化学毒物的生物转化 834

第四节 影响毒作用的因素 841

第五节 一般毒作用 847

第六节 化学致癌作用 860

第七节 化学致突变作用 868

第八节 化学毒物生殖和发育毒作用 878

第九节 管理毒理学 887

第四章 环境卫生学 899

第一节 绪论 899

第二节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904

第三节 大气卫生 913

第四节 水体卫生 927

第五节 饮用水卫生 943

第六节 土壤卫生 960

第七节 住宅与办公场所卫生 967

第八节 公共场所卫生 978

第九节 城乡规划卫生 987

第十节 环境质量评价 993

第十一节 家用化学品卫生 1004

第十二节 环境卫生学基本技能 1012

第五章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1019

第一节 绪论 1019

第二节 劳动过程中的生理与心理变化 1021

第三节 人类工效学原理与应用 1027

第四节 毒物与职业中毒 1032

第五节 粉尘与尘肺 1055

第六节 物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1066

第七节 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 1083

第八节 妇女劳动卫生 1085

第九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与控制 1087

第六章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1098

第一节 宏量营养素与能量 1098

第二节 矿物质 1119

第三节 维生素 1128

第四节 植物化学物 1145

第五节 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1154

第六节 特殊人群的营养 1169

第七节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 1185

第八节 社区营养 1190

第九节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1204

第十节 各类食品卫生及管理 1223

第十一节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1236

第十二节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1257

第七章 妇女保健学 1268

第一节 妇女保健概论 1268

第二节 女童保健 1272

第三节 青春期保健 1275

第四节 婚前保健 1279

第五节 孕产期保健 1283

第六节 节育保健 1295

第七节 更年期保健 1297

第八节 妇女常见病防治 1302

第八章 儿童保健学 1311

第一节 体格生长发育 1311

第二节 神经心理发育 1314

第三节 合理营养 1320

第四节 免疫规划 1328

第五节 心理卫生 1333

第六节 儿童各年龄期保健 1336

第七节 社区儿童保健 1340

第八节 儿童意外伤害 1349

第九章 学校/青少年卫生学 1354

第一节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1354

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1361

第三节 生长发育调查和评价 1368

第四节 儿童少年心理卫生 1377

第五节 儿童少年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预防 1387

第六节 体育锻炼与健康 1403

第七节 教育过程卫生 1410

第八节 学校建筑和设备卫生 1415

第九节 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1421

第十节 学校卫生监督 1428

第十章 社会医学 1432

第一节 绪论 1432

第二节 医学模式与健康观 1434

第三节 社会因素与健康 1438

第四节 社会医学研究 1447

第五节 社会卫生状况与社会卫生策略 1458

第六节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464

第七节 生命质量评价 1468

第八节 社区卫生服务 1472

第九节 社会病防治 1477

第十节 卫生服务研究 1480

第十一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489

第一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 1489

第二节 健康相关行为 1493

第三节 健康传播 1499

第四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计划设计 1504

第五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实施 1511

第六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评价 1515

第七节 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518

第八节 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522

第九节 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525

第十节 工作场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527

第十一节 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529

第十二节 成瘾行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531

第十三节 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535

第十四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