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疼痛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文阁,王春亭,傅志剑等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34939433
  • 页数:58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24章阐述了疼痛临床相关的基础理论、实用技术及临床经验和教训。

第一章 疼痛观念的演变与治疗的发展史 1

第一节 历史回顾 1

一、原始时期 1

二、古代 2

三、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5

四、17世纪和18世纪 5

五、19世纪 6

六、20世纪 7

第二节 疼痛治疗的现状 10

一、概况 10

二、疼痛治疗不足的原因 11

第三节 疼痛治疗的进展与未来 13

一、进展 13

二、未来 14

第二章 疼痛的术语与分类 15

第一节 常用疼痛术语的定义 15

第二节 慢性疼痛分类 18

一、基础的疼痛分类方法 19

二、国际疼痛研究学会的疼痛分类方法 21

三、疼痛的心理学分类方法 23

第三章 疼痛的评估 26

第一节 疼痛的定性评估 26

第二节 疼痛的定量评估 27

一、视觉模拟评分法 27

二、口述描绘评分法 28

三、多因素疼痛调查评分法 29

四、行为疼痛测定法 31

五、数字评分法 31

六、45区体表面积评分法 32

七、临床疼痛测量法 33

八、手术后疼痛的Prince-Henry分级 33

第三节 疼痛患者的心理评估 33

一、心理评估的适应证和目的 34

二、心理评估的患者准备 34

三、心理评估的内容 35

四、心理评价的工具 45

第四章 疼痛的诊断、治疗与护理 47

第一节 疼痛的诊断 47

一、疼痛诊断的概念 47

二、疼痛临床诊断的分类 47

三、疼痛临床诊断的分期与分型 48

四、疼痛临床诊断的思维方法 48

五、建立临床诊断的步骤 49

六、疼痛诊断的手段及注意事项 49

第二节 疼痛的治疗 51

一、疼痛治疗的概念 51

二、疼痛治疗的范围 51

三、疼痛治疗的原则 51

四、疼痛治疗的方法 52

第三节 疼痛的护理 52

一、门诊患者的护理 52

二、住院患者的护理 53

三、出院指导 54

第五章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55

第一节 病史采集的思路与内容 55

一、病史采集指南 55

二、疼痛的特点 56

三、病史的一般内容 57

第二节 体格检查 59

一、全身检查 60

二、头、面、颈部检查 61

三、肩及上肢部检查 62

四、腰、骶、髂、臀部检查 64

五、髋股部检查 66

六、膝部检查 68

七、踝足部检查 70

第三节 神经肌肉系统检查 72

一、筛查性神经系统检查 72

二、定位原则 74

三、肌肉骨骼系统检查 76

第六章 相关影像学检查与辨析 78

第一节 X射线检查 78

一、透视 78

二、X射线平片 78

三、X射线造影 82

四、数字X射线成像 84

第二节 CT检查 85

一、CT检查方法 85

二、CT影像的分析与诊断 85

第三节 MRI检查 90

一、颅脑MRI检查 91

二、脊柱MRI检查 92

三、胸部MRI检查 95

四、骨骼、肌肉和关节MRI检查 95

五、骶丛、坐骨神经MRI检查 97

第四节 超声检查 97

一、超声检查方法 97

二、运动系统的超声表现 97

第五节 核医学成像 98

一、分类 98

二、临床应用 98

第六节 红外热成像与近红外光学成像 99

一、红外热成像 99

二、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 99

第七章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 101

第一节 血液学检查 101

一、血常规检查 101

二、红细胞沉降率检测 101

三、电解质检测 102

四、酶学检测 102

五、代谢物检测 102

第二节 临床免疫学检查 103

一、免疫血清学实验 103

二、体液免疫实验 104

三、细胞免疫实验 105

四、自身抗体检查 106

五、肿瘤标志物检测 106

六、病毒免疫学实验 107

七、血气及酸碱分析 107

第三节 尿液检查 108

第四节 体液检查 108

一、脑脊液检查 108

二、胸腹水检查 110

三、关节腔积液检查 110

第五节 其他辅助检查 111

一、心电图检查 111

二、脑电图检查 112

三、肌电图检查 113

四、诱发电位 115

五、红外热像图 117

第八章 药物疗法 119

第一节 概述 119

一、药物的相互作用 119

二、药物治疗的原则 120

三、老年人及小儿用药注意事项 120

四、药物的配伍禁忌 121

第二节 镇痛药 121

一、阿片受体激动药 121

二、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 126

三、阿片受体拮抗药 126

四、其他镇痛药 126

第三节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 130

一、水杨酸类 131

二、吡啶类 132

三、苯胺类 132

四、吲哚乙酸类 133

五、邻氨基苯甲酸类 134

六、异丁芬酸类 135

七、丙酸类 135

八、昔康和昔布类 138

九、其他 140

第四节 局部麻醉药 145

一、局麻药中毒反应的防治 145

二、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145

三、常用局麻药 145

第五节 激素类药物 146

一、糖皮质激素 146

二、性激素 150

第六节 镇静、催眠及抗惊厥药 152

一、镇静、催眠药 152

二、抗惊厥类药 153

第七节 抗精神病、抗焦虑与抗抑郁药物 154

一、抗精神病药 155

二、抗焦虑药 156

三、抗抑郁药 158

第八节 维生素类药物 162

第九节 酶类药物 165

第十节 神经破坏药物 166

第十一节 抗代谢药物 167

一、抗痛风药 167

二、抗骨质疏松药 168

第十二节 其他相关药物 171

一、抗酸药、抗消化性溃疡药、胃肠动力药和止吐药 171

二、抗肿瘤药物 173

第九章 神经阻滞疗法 175

第一节 脑神经阻滞 175

一、三叉神经阻滞 175

二、舌咽神经阻滞 182

三、面神经阻滞 183

第二节 椎管内神经阻滞 184

一、应用解剖 184

二、蛛网膜下隙阻滞 187

三、硬膜外阻滞 188

第三节 神经丛阻滞 191

一、颈丛阻滞 191

二、臂丛阻滞 193

三、腹腔神经丛阻滞 194

四、腰骶丛阻滞 197

第四节 神经节阻滞 198

一、星状神经节阻滞 198

二、腰交感神经节阻滞 200

第五节 神经干与神经支阻滞 201

一、枕大、枕小神经阻滞 201

二、颈部脊神经后支阻滞 201

三、膈神经阻滞 202

四、肋间神经阻滞 203

五、腰神经后支阻滞 203

六、选择性腰神经根阻滞 204

七、肩胛上神经阻滞 205

八、腋神经阻滞 206

九、桡神经阻滞 206

十、尺神经阻滞 206

十一、正中神经阻滞 207

十二、指总神经阻滞 207

十三、坐骨神经阻滞 208

十四、臀上皮神经阻滞 208

十五、股神经阻滞 209

十六、闭孔神经阻滞 209

十七、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210

十八、阴部神经阻滞 211

十九、胫神经阻滞 212

二十、腓总神经阻滞 212

第六节 治疗性诊断 213

一、治疗性诊断的理论基础 213

二、头部痛的治疗性诊断 213

三、颌面部痛的治疗性诊断 213

四、颈、肩、上肢痛的治疗性诊断 214

五、胸、背、腹部痛的治疗性诊断 214

六、腰、下肢痛的治疗性诊断 215

七、蛛网膜下隙阻滞、硬膜外阻滞在治疗性诊断中的应用 215

第十章 超前镇痛、术后镇痛与病人自控镇痛 217

第一节 超前镇痛 217

一、超前镇痛的机制 217

二、超前镇痛的临床应用 217

第二节 术后镇痛 218

一、术后疼痛的分类 218

二、影响术后疼痛的因素 219

三、术后疼痛产生的机制 219

四、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219

五、术后镇痛的原则 220

六、术后镇痛的方法 220

七、术后镇痛的常用药物 222

第三节 病人自控镇痛 223

一、PCA的分类 224

二、PCA的参数设置 224

三、与PCA有关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225

四、PCA的临床应用 226

第十一章 微创疗法 227

第一节 射频热凝疗法 227

一、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射频治疗 229

二、脊柱源性疼痛的射频治疗 231

三、其他疼痛的射频治疗 235

第二节 臭氧疗法 236

第三节 化学溶盘术 239

第四节 经皮激光间盘减压术 246

第五节 经皮等离子消融椎间盘减压术 251

第六节 椎间盘内电热疗法 254

第七节 经皮旋切间盘减压术 256

第八节 硬膜外腔镜技术 258

第九节 脊髓电刺激疗法 261

第十节 鞘内输注疗法 264

第十一节 针刀疗法 267

第十二节 银质针疗法 278

第十二章 物理疗法 281

第一节 光疗法 281

一、疼痛的激光疗法 282

二、红外线疗法 284

三、紫外线疗法 285

第二节 电疗法 286

一、直流电疗法 287

二、低频低压脉冲电疗法 289

三、微波疗法 293

第三节 超声波疗法 294

第四节 磁疗法 295

第五节 水疗法 296

第六节 温热疗法 298

一、石蜡疗法 298

二、药化汽疗 298

第七节 泥疗法 300

第八节 运动疗法 301

第九节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 302

一、概述 302

二、韩氏经皮穴位和神经电刺激疗法 302

三、经皮热神经电刺激疗法 303

四、神经肌电促通治疗 303

第十节 联合疗法 304

第十三章 中医中药疗法 306

第一节 概述 306

一、中医治痛历史 306

二、中医学对疼痛病机的认识 306

三、疼痛的辨证施治要点 307

第二节 中药疗法 308

一、中药内服疗法 308

二、中药外治疗法 310

第三节 针灸疗法 315

一、针刺镇痛作用机制 315

二、选穴原则与配穴方法 315

三、针刺方法 316

四、灸疗法 321

第四节 推拿疗法 323

第五节 器具疗法 326

一、牵引疗法 326

二、支具疗法 328

三、拔罐疗法 329

四、刮痧疗法 330

第十四章 疼痛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其防治 332

第一节 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其防治 332

一、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332

二、晕针及其防治 335

三、典型病例 335

第二节 硬膜外穿刺阻滞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336

一、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336

二、典型病例 338

第三节 关节腔外周神经及软组织注射治疗的并发症 341

一、关节腔和关节腔周围注射疗法的并发症 341

二、外周神经阻滞的并发症 341

三、软组织注射引起的并发症 342

第十五章 神经病理性疼痛 343

第一节 中枢痛 343

第二节 痉挛性疼痛 347

第三节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355

第四节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358

第五节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362

第十六章 头、面、颈及胸背部痛 364

第一节 头面部痛 364

一、概述 364

二、偏头痛 367

三、紧张性头痛 370

四、丛集性头痛 371

五、外伤后头痛 372

六、巨细胞性颞动脉炎 373

七、三叉神经痛 374

八、舌咽神经痛 377

九、枕神经痛 378

十、颞颌关节病 379

第二节 颈椎病 380

第三节 颈椎间盘突出症 391

第四节 胸背部痛 392

一、胸椎根性神经痛 392

二、肋间神经痛 393

三、肋软骨炎 394

四、肋胸骨痛 394

五、剑突痛 395

六、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395

七、胸肋椎关节紊乱症 396

第十七章 肩及上肢部痛 397

第一节 肩部疾病 397

一、肩关节周围炎 397

二、肩峰下滑囊炎 400

三、肩胛-肋骨综合征 400

四、肩销关节损伤 401

五、肩胛骨周围肌肉劳损 401

六、喙突下滑囊炎 402

七、菱形肌损伤 402

八、冈上肌损伤及冈上肌腱炎 403

九、冈上肌腱钙化 403

十、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 404

十一、大圆肌损伤及大圆肌下滑囊炎 404

十二、肩-手综合征 405

第二节 肘及前臂部疾病 405

一、肘部扭伤 405

二、肱骨外上髁炎 406

三、肱骨内上髁炎 406

四、尺骨鹰嘴滑囊炎 407

五、肱桡滑膜炎 407

六、前臂交叉综合征 408

第三节 腕及手部疾病 408

一、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408

二、尺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409

三、腕背隆突综合征 409

四、腕及手部滑囊炎 410

五、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410

六、腱鞘囊肿 411

第十八章 腰部痛 412

第一节 软组织损伤性腰痛 412

一、急性腰扭伤 412

二、慢性腰部肌筋膜炎 413

三、棘上韧带损伤 414

四、棘间韧带损伤 416

五、髂腰韧带损伤 417

六、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 418

七、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420

第二节 骨与关节损伤性腰痛 422

一、腰椎后关节紊乱综合征 422

二、退变型腰椎滑脱症 423

三、腰椎管狭窄症 425

四、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 427

第三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428

第十九章 臀、下肢及会阴部痛 447

第一节 臀髋及股部疾病 447

一、大转子疼痛综合征 447

二、梨状肌综合征 447

三、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 448

四、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450

五、闭孔神经卡压综合征 450

六、臀上皮神经综合征 451

七、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451

八、臀肌筋膜综合征 454

第二节 膝部痛 455

一、应用解剖 455

二、骨性关节炎 460

三、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463

四、膝部滑囊炎 464

五、女性特殊的膝关节病 465

六、髌骨软骨软化症 465

七、伸膝筋膜炎 467

八、髌韧带损伤 468

九、髌下脂肪垫损伤 469

十、跳跃膝 470

十一、膝内侧副韧带损伤 471

十二、鹅掌腱弹响 472

十三、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 472

十四、隐神经痛综合征 473

十五、脂膜炎 474

十六、髂胫束摩擦综合征 474

十七、膝外侧副韧带损伤 475

十八、股二头肌腱腱鞘炎 476

十九、腓总神经鞘内囊肿 476

二十、腘绳肌痉挛 476

二十一、腘窝脂肪组织损伤 477

二十二、腓肠豆综合征 477

第三节 小腿及踝足部痛 478

一、腓肠肌劳损 478

二、网球腿 479

三、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 479

四、踝部腱鞘炎 480

五、跟腱周围炎 481

六、跖管综合征 481

七、跟痛症 482

八、?外翻与?囊炎 483

第四节 会阴部痛 484

一、尾痛症 484

二、会阴下降综合征 486

三、盆底痉挛综合征 488

四、会阴部神经痛 489

五、肛门直肠神经症 489

六、一过性肛门直肠痛 490

七、前列腺痛 491

八、幻肛痛 491

第二十章 免疫及代谢相关的疼痛性疾病 492

第一节 风湿性多肌痛 492

第二节 类风湿关节炎 493

第三节 强直性脊柱炎 501

第四节 痛风 508

第五节 纤维肌痛综合征 512

第六节 骨质疏松症 515

一、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515

二、继发性骨质疏松 518

第七节 艾滋病及其疼痛治疗 519

第二十一章 癌性疼痛 523

第一节 概述 523

一、目前国内癌性疼痛治疗的现状 523

二、癌痛三阶梯治疗原则 523

三、癌性疼痛治疗形式现状概析 525

第二节 癌性疼痛的机制 526

一、癌性疼痛的特点 526

二、癌性疼痛的病理学机制 526

三、癌性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529

第三节 对癌痛患者的评价 530

一、以疼痛为主线的病史采集 530

二、疼痛强度的评价 530

三、机体一般状况及器官功能的检查与综合评价 531

四、对目前治疗的评价 531

第四节 癌性疼痛的治疗 531

一、癌性疼痛的总体治疗模式 531

二、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 537

第二十二章 分娩痛 538

第一节 分娩镇痛的历史 538

第二节 分娩与分娩痛的机制及分娩痛的不良影响 538

一、分娩的机制 538

二、分娩痛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539

三、分娩痛的不良影响 539

第三节 麻醉药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 540

一、镇痛药 540

二、镇静药 540

三、静脉麻醉药 541

四、吸入性麻醉药 541

五、局部麻醉药 541

第四节 分娩镇痛的方法 542

一、非药物性镇痛 542

二、单纯药物镇痛 543

三、吸入性镇痛 543

四、区域阻滞镇痛 543

第二十三章 部分非疼痛性疾病 548

第一节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548

第二节 面肌痉挛 550

第三节 肢端感觉异常症 551

第四节 膈肌痉挛 552

第五节 格林-巴利综合征 556

第六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 558

第七节 眩晕 560

一、内耳眩晕症 560

二、颈性眩晕 561

三、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562

四、迷路炎 562

第八节 亚健康状态 563

第二十四章 药物依赖和物质滥用 565

第一节 概述 565

一、生理依赖性与心理依赖性 565

二、依赖性药物的双重作用 566

第二节 依赖性药物 567

一、毒品 567

二、精神药品 574

第三节 非限制性物质 576

一、乙醇 576

二、烟草 578

参考文献 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