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工业化一般理论 1
第一节 工业化及其特点 1
一 工业化的概念 1
二 工业化的基本特征 5
第二节 工业化的理论阐释 6
一 配第—克拉克定理 6
二 恩格尔定律 9
三 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的二元结构理论 9
四 普雷维什、辛格的“贸易条件恶化论” 11
五 赫尔希曼的“关联效应理论” 13
第三节 工业化的条件及模式 14
一 工业化的起始条件 14
二 工业化的一般条件 16
三 工业化的模式 21
第四节 工业化的发展阶段 25
一 人均GNP 25
二 GDP与三次产业结构 27
三 就业的三次产业结构 27
四 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的比例 28
五 工业内部结构变化指标 28
六 城市化水平 30
第二章 新型工业化理论 32
第一节 新型工业化的提出 32
一 传统工业化的缺陷 32
二 新型工业化的提出 34
第二节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及特征 39
一 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内涵 39
二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征 42
第三节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原则与重点 47
一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思想和基本原则 47
二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重点 48
三 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优劣势分析 50
第四节 新型工业化的实现途径 52
一 走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52
二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53
三 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57
四 走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62
五 走开放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63
六 走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64
第三章 西部工业化的实践及发展进程 67
第一节 新中国工业化的简单回顾 67
一 初期的工业化 67
二 工业化调整时期 70
三 明显高度化阶段 74
第二节 西部工业化历程及特点 75
一 西部工业化历程 76
二 西部工业化历程的启示 80
三 西部工业发展的特征 83
第三节 西部工业化发展阶段评估 88
一 工业化阶段的判断标准 88
二 工业化指标体系 91
三 西部工业化状况评价 92
四 西部各省市区工业化水平对比 97
第四节 西部工业化滞后的成因分析 100
一 社会观念因素 100
二 历史因素 101
三 体制因素 102
四 经济因素 103
第四章 西部新型工业化的外部环境分析 108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对西部新型工业化的影响 108
一 经济全球化及本质 109
二 西部工业发展与经济全球化 112
第二节 信息化对西部新型工业化的影响 115
一 信息化 115
二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116
三 信息化对西部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121
四 西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思路 124
第三节 市场化对西部新型工业化的影响 127
一 市场化及其趋势 128
二 市场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130
三 西部市场化程度与东部的差距 133
四 西部推进市场化进程的思路 134
第四节 高新技术对西部新型工业化的影响 137
一 高新技术的重大推动作用 137
二 高新技术发展趋势 138
三 西部高新产业布局现状与影响 144
四 加快西部高新技术发展的思路 147
第五章 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模式选择 149
第一节 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殊性 149
一 工业化的多目标性 149
二 工业化条件的多元性 151
三 工业化内容的特殊性 152
第二节 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模式选择的原则、影响因素与依据 154
一 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的原则 154
二 西部影响工业化模式选择的因素 160
三 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模式选择的依据 166
第三节 西部新型工业化模式选择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模式 170
一 西部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模式的重要性 170
二 西部实施新型工业化的战略任务 173
三 西部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建议 175
第四节 西部新型工业化模式选择二:民营工业推动的工业化发展模式 182
一 民营工业对西部工业发展的重要性 182
二 西部发展民营经济的条件分析 186
三 以民营经济的发展推动西部工业化的措施 190
第五节 西部新型工业化模式选择三:强化农村工业的工业化发展模式 194
一 农村工业化是西部工业化的重要任务 194
二 西部农村工业化现状 199
三 西部推进农村工业化的有利条件 201
四 西部农村工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203
五 西部农村工业化的实现途径 204
第六节 西部新型工业化模式选择四:以循环经济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207
一 循环经济及其特征 208
二 西部传统发展模式及其后果 209
三 西部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211
四 西部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216
第六章 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思路 220
第一节 西部新型工业化空间开发模式的选择 220
一 西部经济总体开发模式选择:点轴模式 220
二 西部经济带具体开发模式的选择 225
第二节 西部工业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229
一 米尔顿·桑托斯的分享空间理论 229
二 西部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分享空间”结构分析 231
三 西部经济发展的“双循环战略” 232
四 关于双循环战略的前景和制约因素 235
第三节 西部工业经济发展的机理选择 236
一 企业集群的基本内涵及其优势分析 236
二 西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性 240
三 西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思路 243
四 实施中小企业集群战略切入点:新的定向劳务输出 244
五 西部中小企业集群战略实施的途径 246
第七章 西部新型工业化的产业布局 249
第一节 西部新型工业化产业布局的依据与原则 249
一 西部新型工业化区域布局问题的提出 249
二 西部新型工业化区域布局的基本依据 250
三 西部新型工业化区域布局应遵循的原则 252
第二节 西部新型工业化产业区域布局基本构想 254
一 西部新型工业化区域布局的总体构想 254
二 西部新型工业化区域布局的重要产业经济区的构想 255
第三节 优化西部新型工业化区域布局的保障机制 260
一 西部新型工业化区域布局调控机制 260
二 西部新型工业化区域布局制度创新机制 261
第八章 推进西部新型工业化的对策 264
第一节 推进市场化的产权制度创新 264
一 产权制度落后是西部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265
二 西部国有工业企业产权制度安排存在的主要问题 268
三 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途径 271
第二节 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管理创新 278
一 管理创新的内涵 278
二 基于市场的管理创新 280
三 西部工业企业管理创新障碍因素分析及解决途径 283
第三节 提高人力资源效益的激励制度创新 287
一 当前西部国有企业经营者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88
二 当前西部国有企业经营者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89
三 加快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290
四 实施年薪制和股票期权制 294
第四节 提高市场化程度的体制创新 302
一 国有工业企业管理体制创新 302
二 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317
三 市场准入体制创新 322
四 投融资体制创新 325
主要参考文献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