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主体性实践美学批判 3
一 走向后实践美学 3
二 再论超越实践美学——答朱立元先生 16
三 审美的超实践性与超理性——与刘纲纪先生商榷 42
四 对“后实践美学质疑”的质疑——答彭富春先生 53
五 乌托邦的建构与个体存在的迷失——李泽厚《第四提纲》质疑 63
六 “新实践美学”不能走出实践美学的困境——答易中天先生 76
七 实践乌托邦批判——兼与邓晓芒先生商榷 96
八 实践乌托邦再批判——答张玉能先生 123
九 实践美学是抬高实践而贬低自由的美学——与徐碧辉研究员商榷 155
十 关于《美学》的答辩——与张法对话 188
十一 “情感乌托”邦批判 224
下篇 建设主体间性的超越美学 241
十二 从实践本体论到生存本体论 241
十三 世俗的美学与超越的美学 252
十四 文学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258
十五 从实践美学的主体性到后实践美学的主体间性 274
十六 本体论的主体间性与美学建构 285
十七 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理论 296
十八 信仰主义与审美主义的主体间性理论 310
十九 论文学语言的主体间性 324
二十 论生态美学的主体间性 340
二十一 中华美学的古典主体间性 348
二十二 审美同情与审美理解:中西美学主体间性的互补 360
二十三 超越意识美学与身体美学的对立 375
后记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