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论 1
1.1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 1
1.2 语用的静态和动态 3
1.3 主位、主题和话题 9
1.4 汉语的主题、主语的语法地位 12
1.5 “句法话题”和“语用话题” 12
1.6 孤立句、语境句和主述结构 15
1.7 汉语主题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18
第二章 主题 22
2.1 已有的研究 22
2.2 主题的定义 28
2.3 主题的功能 31
2.4 划分主题和述题界限的形式标准 33
2.5 关于主述结构的层次性 38
2.6 主述结构的表现手段 38
2.7 主题的有无 39
2.8 主题的分类 40
2.9 降级的主述结构 41
第三章 次主题 45
3.1 几种背景和思路 45
3.2 “多主题论”综述 46
3.3 句首多项NP与句子的多项主题 47
3.4 次主题与述题的分界及次主题类型 51
3.5 主题与次主题 52
第四章 主题化 58
4.1 “主题化”的涵义 58
4.2 小句主题的生成 60
4.3 复句的主题和主题的层次性 66
4.4 语序中多种因素的统一 75
第五章 主题和信息 77
5.1 主题和信息结构 77
5.2 主题和心理结构 81
5.3 主题和指称信息 88
第六章 主述结构对相关语法现象的解释 94
6.1 主述结构和关联副词的位置 94
6.2 介词短语作状语的位置与句子的主述结构 99
6.3 表示模态语义的词语的位置 105
6.4 NP1-NP2-VP句中NP2的语义羡余现象 108
6.5 VP1作为次主题的NP-VP1-VP2 111
6.6 主述结构的述题化:准固定结构 117
6.7 主述结构和成句条件 119
第七章 主题和语篇 122
7.1 语篇结构和主题推进 122
7.2 主题串和主题的隐现问题 128
第八章 主述结构的语言对比和汉语的类型学特点 132
8.1 主述结构的语言对比 132
8.2 汉语的类型学特点 140
8.3 主述结构的句法化:动补结构 144
8.4 主语和主题 146
第九章 主述结构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150
9.1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困惑 150
9.2 把“主题”范畴引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153
9.3 短语平面的教学和句子平面的教学 157
9.4 主述结构教学中的练习手段 159
参考文献 162
附录 170
专家评审意见(一) 170
专家评审意见(二) 172
后记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