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临床检验基础 1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查 1
一、红细胞计数 1
二、血红蛋白浓度 2
三、血细胞比容测定 3
四、白细胞计数 3
五、白细胞分类计数 4
六、血细胞直方图 7
七、网织红细胞计数 11
八、红细胞沉降率 12
第二节 尿液检验 13
一、尿液的一般性状检查 13
二、尿液的化学检查 18
三、尿沉渣检查 28
四、尿酶检查 32
第三节 粪便检验 34
一、粪便外观检查 34
二、粪便化学检查 36
三、粪便显微镜检查 36
第四节 脑脊液检验 37
一、脑脊液一般性状检查 37
二、脑脊液的显微镜检查 39
三、脑脊液的化学检查 40
第五节 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46
一、胃液一般检查和显微镜检查 46
二、胃液化学检查 48
三、十二脂肠引流液检查 49
第六节 浆膜腔积液检验 51
一、胸腔积液检查 51
二、腹水检查 53
三、心包积液检查 54
四、关节腔液检查 54
五、浆膜腔积液化学检查 56
第七节 痰液检查 62
一、痰液一般检查 62
二、痰液显微镜检查 64
第八节 生殖系统体液检查 65
一、精液检查 65
二、前列腺液检查 74
三、阴道分泌物检查 75
四、羊水检查 77
五、乳头溢液检查 80
六、妊娠试验 81
第九节 血型鉴定与配血试验 81
一、ABO血型鉴定 81
二、Rh血型鉴定 83
三、交叉配血试验 83
第十节 其他检验 84
一、红斑狼疮细胞 84
二、疟原虫 84
三、微丝蚴 85
四、弓形虫 85
五、回归热螺旋体 85
第二章 血液学与血液学检验 86
第一节 贫血检验 86
一、血清铁 86
二、血清总铁结合力 86
三、铁吸收率测定 87
四、血清铁蛋白 87
五、血清转铁蛋白 88
六、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测定 88
七、运铁蛋白结合铁饱和度 89
八、血清叶酸 89
九、血浆维生素B12 89
十、血清维生素B12吸收试验 90
十一、血清内因子阻断抗体测定 90
十二、血清结合珠蛋白 90
十三、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91
十四、红细胞寿命测定 91
十五、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92
十六、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 92
十七、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检测 93
十八、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93
十九、尿卟啉检测 94
二十、红细胞膜三磷酸腺苷活性测定 94
二十一、酸化甘油溶血试验 95
二十二、高渗冷溶血试验 95
二十三、红细胞膜蛋白电泳分析 95
二十四、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 96
二十五、红细胞丙酮酸激酶活性 96
二十六、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 97
二十七、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荧光斑点试验和活性测定 97
二十八、丙酮酸激酶荧光斑点试验和活性测定 98
二十九、谷胱甘肽还原酶缺陷检测 98
三十、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98
三十一、酸溶血试验 99
三十二、冷热溶血试验 99
三十三、蔗糖溶血试验 99
三十四、抗人球蛋白试验 100
三十五、血红蛋白电泳 100
三十六、红细胞包涵体试验 101
三十七、抗碱血红蛋白检测 102
三十八、HbF酸洗脱法检测 102
三十九、血红蛋白H包涵体 102
四十、异丙醇沉淀试验 103
四十一、热变性试验 103
四十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103
四十三、尿素裂解试验 104
四十四、高压电泳检测 104
四十五、血红蛋白基因PCR技术检测 104
四十六、蛇毒因子溶血试验 105
四十七、冷凝集素试验 105
第二节 白细胞检验 106
一、白细胞功能检验 106
二、白细胞代谢及其产物检验 109
三、白细胞动力学检验 112
第三节 出凝血检验 115
一、出血时间 115
二、血小板计数 115
三、血小板平均容积 116
四、血小板分布宽度 117
五、阿司匹林耐量试验 117
六、血块收缩时间 117
七、血小板生存时间检测 118
八、血小板粘附试验 118
九、血小板聚集试验 119
十、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束臂试验) 119
十一、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测定 120
十二、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 121
十三、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和血小板第4因子检测 121
十四、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检测 121
十五、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 122
十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 122
十七、血浆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检测 123
十八、凝血时间 123
十九、复钙交叉试验 124
二十、凝血酶时间检测 124
二十一、凝血酶时间纠正试验(甲苯胺蓝纠正试验) 125
二十二、普通肝素和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检测 125
二十三、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检测 126
二十四、狼疮抗凝物质的筛选试验和确诊试验 126
二十五、凝血酶原消耗试验 126
二十六、凝血酶原消耗纠正试验 127
二十七、凝血酶原时间 127
二十八、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128
二十九、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129
三十、简易凝血活酶生成纠正试验 129
三十一、毕格凝血活酶生成时间 130
三十二、血浆因子Ⅱ、Ⅴ、Ⅶ、Ⅹ促凝活性检测 130
三十三、血浆因子Ⅷ、Ⅸ、Ⅺ和Ⅻ促凝活性检测 131
三十四、因子ⅩⅢ定性测定 131
三十五、凝血因子ⅩⅢ亚基抗原检测 132
三十六、蝰蛇毒时间 132
三十七、血浆抗凝血酶活性检测 133
三十八、抗凝血酶Ⅲ活性和抗凝血酶Ⅲ抗原 133
三十九、凝血酶时间 134
四十、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134
四十一、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135
四十二、纤溶酶原活性 136
四十三、α2纤溶酶抑制物活性 136
四十四、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 137
四十五、乙醇胶试验 137
四十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138
四十七、D-二聚体 138
四十八、血浆内皮素-1检测 139
四十九、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检测 139
五十、血浆6-酮-前列腺素F1a检测 140
五十一、血栓调节蛋白活性 140
五十二、血浆蛋白C活性检测 140
五十三、血浆蛋白C抗原检测 141
五十四、血浆蛋白S抗原检测 141
五十五、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检测 142
五十六、纤维蛋白原检测 142
五十七、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活性检测 143
五十八、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抗原检测 143
五十九、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检测 143
六十、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检测 144
六十一、血浆纤溶酶原抗原检测 144
六十二、血浆α2-抗纤溶酶活性的检测 145
六十三、血浆α2-抗纤溶酶抗原的检测 145
第四节 血液流变学检验 145
一、全血黏度 145
二、血浆黏度 146
三、血清黏度 147
第五节 骨髓细胞学检验 147
一、骨髓细胞染色检查 147
二、骨髓细胞检查 159
三、贫血和白血病骨髓象分析 164
第三章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172
第一节 蛋白质及氨基酸检查 172
一、血清总蛋白 172
二、血清白蛋白 173
三、血清球蛋白 174
四、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 174
五、血清前白蛋白 174
六、血清蛋白电泳 175
七、血清黏蛋白 177
八、血清纤维蛋白原检测 177
九、血清铁蛋白 178
十、血清转铁蛋白 178
十一、铜蓝蛋白 178
十二、血清结合珠蛋白 179
十三、高铁血红蛋白测定 180
十四、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测定 180
十五、α1酸性糖蛋白测定 180
十六、α1微球蛋白 181
十七、α2巨球蛋白 181
十八、尿液血红蛋白 182
十九、血清人层粘连蛋白 182
二十、血清β2微球蛋白 183
二十一、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 184
二十二、血清纤维结合蛋白 184
二十三、C反应蛋白 184
二十四、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185
二十五、血清肌红蛋白 186
二十六、尿液肌红蛋白 186
二十七、糖化血红蛋白 187
二十八、糖化血清蛋白 187
二十九、氨基酸检测 188
三十、酪氨酸 189
三十一、苯丙氨酸 190
三十二、赖氨酸 190
第二节 糖类及其代谢产物检查 191
一、血清葡萄糖 191
二、葡萄糖耐量试验 191
三、葡萄糖可的松耐量试验 193
四、果糖 193
五、半乳糖 193
六、血液乳酸 194
七、血清丙酮酸 194
八、乙酰乙酸 195
九、β-羟丁酸 195
十、血酮体测定 196
十一、血清1,5-脱水山梨醇测定 196
第三节 血脂和脂蛋白类检查 196
一、总胆固醇 196
二、甘油三酯 197
三、磷脂 198
四、血清游离脂肪酸 198
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99
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亚类 199
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00
八、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00
九、脂蛋白电泳 201
十、血清载脂蛋白 201
十一、脂蛋白(a) 202
十二、血清过氧化脂质 203
十三、血清脂蛋白-X 203
第四节 肾功能检查 204
一、血尿素氮 204
二、血清肌酐 204
三、尿肌酐 205
四、血尿酸 205
五、24h内生肌酐清除率 206
六、血氨 206
七、酚磺酞试验 206
第五节 酶类检查 207
一、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207
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208
三、血清碱性磷酸酶 208
四、血清碱性磷酸酶同工酶 209
五、血清酸性磷酸酶 209
六、血清肌酸激酶 210
七、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210
八、血清淀粉酶 211
九、血清淀粉酶同工酶 211
十、尿淀粉酶 212
十一、血清乳酸脱氢酶 212
十二、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213
十三、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 214
十四、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 214
十五、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同工酶 214
十六、血清胆碱酯酶 215
十七、血清5′-核苷酸酶 215
十八、单胺氧化酶测定 216
十九、血清醛缩酶 216
二十、血清精氨酰琥珀酸裂解酶 217
二十一、谷氨酸脱氢酶测定 217
二十二、亮氨酸氨基肽酶测定 217
二十三、血清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 218
二十四、血清脂肪酶 218
二十五、血清腺苷脱氨酶 218
二十六、血清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219
二十七、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219
二十八、尿β半乳糖苷酶 220
二十九、a-L-岩藻糖苷酶测定 220
三十、血清胰蛋白酶 221
三十一、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221
三十二、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221
三十三、血清多巴胺β羟化酶 222
三十四、血清溶菌酶 222
三十五、尿溶菌酶 223
三十六、丙氨酸氨基肽酶 223
三十七、血清丙酮酸激酶 224
三十八、血清异丙枸橼酸脱氢酶 224
三十九、血清精氨酸酶 224
四十、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 225
四十一、血清α1-酸性糖蛋白 225
四十二、α1-抗胰蛋白酶 225
四十三、血清α2-巨球蛋白测定 226
四十四、血清铜蓝蛋白测定 226
四十五、血清纤维结合蛋白测定 227
四十六、亮氨酸氨基肽酶测定 227
第六节 肝功能的生化检验 228
一、总胆红素 228
二、直接胆红素 228
三、间接胆红素 229
四、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 229
五、总胆汁酸 229
六、透明质酸 230
七、血清Ⅲ型前胶原肽 230
八、血清Ⅳ型胶原 231
九、吲哚花青绿滞留试验 231
十、脯氨酰羟化酶测定 231
第七节 无机离子的测定 232
一、血清钾 232
二、尿钾 234
三、血清钠 235
四、尿钠 236
五、血清氯化物 236
六、尿氯化物 238
七、血清钙 238
八、尿钙 240
九、血清无机磷 240
十、血清镁 241
十一、血清锌 243
十二、血清铜 244
十三、血清铁 244
十四、血清硒 245
十五、血清铬 245
十六、血清锰 246
十七、血清铅 246
十八、血清砷 246
十九、血清汞 247
二十、血清钴 247
二十一、血清镉 247
二十二、血清锂 248
二十三、血清氟化物 248
二十四、尿碘 248
第八节 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 249
一、血液酸碱度 249
二、二氧化碳分压 249
三、二氧化碳总量 250
四、标准碳酸氢盐 251
五、实际碳酸氢盐 251
六、缓冲碱 251
七、碱剩余 252
八、血氧分压 252
九、血氧饱和度 253
十、阴离子间隙 253
十一、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254
十二、血渗透量浓度 254
十三、血氧含量 255
十四、血氧饱和度50%时氧分压 255
十五、二氧化碳结合力 255
第九节 维生素测定 256
一、血清维生素A 256
二、血清β胡萝卜素 256
三、血清维生素E 257
四、维生素D 257
五、维生素B1 257
六、维生素B2 258
七、维生素B6 258
八、维生素B12 259
九、维生素C 259
第十节 内分泌激素检查 259
一、甲状腺素和甲状旁腺激素 259
二、下丘脑-垂体激素检查 263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脏相关激素检查 266
四、性激素检查 272
五、胰腺激素和胃肠激素检查 276
六、其他激素 278
七、内分泌激素动态功能试验 280
八、生长激素运动刺激试验 287
九、胰岛素低血糖兴奋试验 287
十、生长调节素检测 288
第四章 免疫学检验 289
第一节 体液免疫和免疫复合物检查 289
一、免疫球蛋白测定 289
二、免疫球蛋白轻链 291
三、血清冷球蛋白 292
四、血清M蛋白检测 292
五、循环免疫复合物 293
第二节 血清补体检查 294
一、补体成分检查 294
二、血浆总补体活性测定 295
三、血清补体C3测定 296
四、血清补体C4测定 297
五、血清补体C1q测定 297
六、B因子测定B因子 297
七、补体旁路途径活性测定 298
第三节 细胞免疫检查 298
一、总T淋巴细胞E玫瑰花结形成试验 298
二、活性E玫瑰花结形成试验 299
三、T淋巴细胞亚群 299
四、结核菌素皮内试验 300
五、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300
六、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301
七、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302
八、K细胞活性 302
九、EAC玫瑰花结形成试验 303
十、EA玫瑰花结形成试验 303
十一、B淋巴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测定 303
十二、红细胞C3b受体粘附酵母菌花结试验 304
十三、中性粒细胞杀菌试验 304
十四、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 305
十五、中性粒细胞趋化试验 305
十六、吞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 305
十七、白细胞介素-2 306
十八、白细胞介素-2受体 307
十九、白细胞介素-6 307
二十、白细胞介素-8 307
二十一、肿瘤坏死因子 308
二十二、干扰素 308
二十三、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309
二十四、转化生长因子 309
二十五、人酸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309
第四节 感染免疫学检查 310
一、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 310
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 310
三、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与抗-前S1抗体测定 311
四、乙型肝炎病毒前S2蛋白与抗-前S2抗体测定 312
五、乙型肝炎病毒DNA定性和定量检测 312
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 313
七、丙型肝炎病毒RNA检测 313
八、丁型肝炎病毒抗原 313
九、丁型肝炎病毒抗体测定 314
十、戊型肝炎病毒抗体 314
十一、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测定 315
十二、巨细胞病毒抗体 315
十三、麻疹病毒抗体 316
十四、人类轮状病毒抗体 316
十五、EB病毒壳抗原、抗体测定 316
十六、风疹病毒抗体 317
十七、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测定 317
十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 318
十九、柯萨奇病毒B抗体测定 318
二十、艾柯病毒抗体 319
二十一、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 319
二十二、乙型脑炎病毒抗体 320
二十三、阿米巴原虫抗原和抗体 320
二十四、疟原虫抗原和抗体 320
二十五、弓形虫抗体 321
二十六、TORCH检查 321
二十七、囊虫抗体测定 321
二十八、钩端螺旋体乳胶凝集抑制试验 322
二十九、日本血吸虫抗体测定 322
三十、沙眼衣原体抗体IgM、IgG 323
三十一、肥达反应 323
三十二、外-斐反应 324
三十三、冷凝集试验 324
三十四、嗜异性凝集试验 325
三十五、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 325
三十六、结核杆菌抗体 325
三十七、血吸虫环卵沉淀试验 326
三十八、布氏杆菌凝集试验 326
三十九、梅毒试验 326
四十、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327
四十一、梅毒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 327
第五节 自身免疫抗体检查 327
一、类风湿因子 327
二、抗核抗体 328
三、抗双链DNA抗体 328
四、可提取性核抗原多肽链抗体谱 329
五、抗心肌抗体 329
六、抗线粒体抗体 330
七、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330
八、抗甲状腺微粒抗体 330
九、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331
十、抗精子抗体 331
十一、抗卵子透明带抗体 332
十二、抗心磷脂抗体 332
十三、抗胰岛素抗体 332
十四、抗胰岛细胞抗体 333
十五、抗内因子抗体 333
十六、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333
十七、抗胃壁细胞抗体 334
十八、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334
十九、抗平滑肌抗体 334
二十、抗肾上腺皮质抗体 335
二十一、p53基因自身抗体 335
二十二、抗组蛋白抗体测定 335
二十三、抗核糖核蛋白抗体测定 336
二十四、抗SSA/Ro抗体测定 336
二十五、抗SSB抗体测定 337
二十六、抗核点抗体测定 337
二十七、抗核膜抗体测定 338
二十八、抗Scl-70抗体测定 338
二十九、抗原纤维蛋白抗体测定 339
三十、抗PM-Sel抗体测定 339
三十一、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测定 340
三十二、抗着丝点抗体测定 340
三十三、抗线粒体抗体测定 341
三十四、抗肌动蛋白抗体测定 342
三十五、抗Jo-1抗体测定 342
三十六、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测定 343
三十七、抗胃壁细胞抗体测定 343
三十八、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344
三十九、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344
四十、抗平滑肌抗体测定 345
四十一、抗胰岛细胞抗体测定 345
四十二、抗肝肾微粒体抗体 346
四十三、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 346
四十四、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测定 347
四十五、狼疮细胞试验测定 348
第六节 肿瘤标记物测定 348
一、肿瘤相关抗原检查 348
二、移植免疫检查 353
第五章 微生物检验 357
第一节 常见标本的普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357
一、血液及骨髓细菌培养 357
二、脓液和病灶分泌物培养 358
三、尿液细菌培养 359
四、粪便细菌培养 359
五、痰细菌培养 360
六、脑脊液细菌培养 360
七、胆汁细菌培养 361
八、穿刺液细菌培养 361
九、耳、鼻、咽拭子细菌培养 362
十、生殖系统分泌物细菌培养 363
十一、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363
第二节 其他细菌培养检查 364
一、淋病细菌培养 364
二、结核杆菌培养 364
三、厌氧菌培养 365
四、L型细菌培养 365
五、真菌培养 366
六、幽门螺杆菌培养 366
第六章 分子生物学检验 368
第一节 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检测 368
一、甲型肝炎病毒 368
二、乙型肝炎病毒DNA定性和定量检测 368
三、丙型肝炎病毒RNA检测 368
四、丁型肝炎病毒 369
五、戊型肝炎病毒 369
六、庚型肝炎病毒 369
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370
八、人乳头瘤病毒 370
九、梅毒螺旋体 370
十、淋球菌 370
十一、解脲脲原体 371
十二、沙眼衣原体 371
十三、白色念珠菌 372
十四、单纯性疱疹病毒 372
十五、人类巨细胞病毒 372
十六、EB病毒 373
十七、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373
十八、结核分枝杆菌 373
十九、肺炎支原体 374
第二节 内源性基因异常的检测 374
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374
二、血友病 375
三、镰状红细胞贫血 375
四、苯丙酮尿症 375
参考文献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