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岩土成因类型与特征 1
1.1地质作用与地质年代 1
1.1.1地质作用 1
1.1.2地质年代 1
1.2岩石的成因类型与特征 3
1.2.1造岩矿物 3
1.2.2岩石的类型 3
1.2.3岩石的主要特征 4
1.3地质构造 5
1.3.1褶皱构造 5
1.3.2断裂构造 6
1.4土的成因类型与堆积年代 6
1.4.1土的成因类型 6
1.4.2土的堆积年代 12
1.5土的结构与构造 13
1.5.1土的结构 13
1.5.2土的构造 14
1.6土的组成 15
1.6.1土中的固体颗粒 15
1.6.2土中的水 17
1.6.3土中的气 19
第2章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20
2.1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20
2.1.1土的三相组成关系 20
2.1.2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 20
2.1.3土的其他物理性质指标 22
2.2土的力学性质指标 24
2.2.1概述 24
2.2.2土的力学性质指标 25
第3章 岩土的工程分类与工程地质性质 29
3.1岩土的工程分类 29
3.1.1岩石分类与工程地质性质 29
3.1.2碎石土分类与工程地质性质 35
3.1.3砂土分类与工程地质性质 36
3.1.4粉土分类与工程地质性质 38
3.1.5粘性土分类与工程地质性质 39
3.2特殊土类与工程地质性质 41
3.2.1红粘土和次生红粘土 41
3.2.2膨胀土 42
3.2.3人工填土 42
3.2.4有机土和泥炭土 43
3.2.5黄土 43
3.2.6软土 44
3.2.7风化岩与残积土 46
3.2.8混合土 47
第4章 土的渗透性与地下水 48
4.1土的渗透性 48
4.1.1土的渗透定律 48
4.1.2影响土的渗透性因素 49
4.2地下水 49
4.2.1地下水的类型 49
4.2.2地下水对地基及基础的作用 51
第5章 地震与工程抗震设防 52
5.1地震 52
5.1.1地震成因类型 52
5.1.2世界的地震活动 52
5.1.3我国的地震活动 55
5.1.4地震波 57
5.1.5地震基本概念 62
5.2地震烈度 65
5.2.1地震烈度概念 65
5.2.2中国地震烈度表 65
5.2.3平均震害指数 67
5.3地震区与地震带 68
5.3.1地震区与地震带划分的依据 68
5.3.2中国及邻区地震区与地震带的划分 69
5.3.3地震危险区与潜在震源区 71
5.4工程建设抗震设防要求 71
5.4.1地震区划对一般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 71
5.4.2重大工程抗震设防要求 72
5.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72
5.5.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73
5.5.2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74
5.5.3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场地土类型调整表 75
5.5.4新地震区划图的基本参数 76
5.6地震作用与地震影响 77
5.6.1地震作用 77
5.6.2地震影响 80
5.6.3多遇地震与罕遇地震的划分 81
5.7建筑抗震设防目标与设防标准 82
5.7.1三个水准抗震设防目标 82
5.7.2各类建筑抗震设防标准 82
5.7.3三个水准与设防烈度的关系 83
第6章 土的动力特性 84
6.1土的动应力与变形特征 84
6.1.1地震作用的特点 84
6.1.2土的动应力与应变关系 84
6.1.3土的动力特性指标 85
6.2砂土液化 87
6.2.1砂土的液化机理 87
6.2.2影响砂土液化的因素 88
6.2.3砂土的液化判别 89
6.3黄土液化 98
6.3.1黄土的液化机理 98
6.3.2黄土液化实例 98
6.4地基抗液化措施 99
6.4.1地基液化等级对建筑物震害的影响 99
6.4.2各类别建筑地基的抗液化措施 100
6.5软弱土震陷原因与估算 100
6.5.1软土震陷机理与估算 100
6.5.2黄土震陷原因与估算 104
6.5.3砂土液化震陷与估算 105
6.6土介质中的波 106
6.6.1不同物理状态的土对弹性波的影响 106
6.6.2土介质中波的传播 107
6.7场地土的周期特性 109
6.7.1场地的基本周期 109
6.7.2场地基本周期的测定 109
6.7.3场地地震卓越周期 111
6.7.4场地常时微振动卓越周期 112
6.7.5场地地震卓越周期与地脉动周期的关系 114
6.7.6场地设计特征周期 116
第7章 建筑场地与地基 119
7.1建筑场地与地基概念 119
7.1.1建筑场地 119
7.1.2建筑物基础与地基 119
7.1.3桩基础 120
7.1.4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 121
7.2场地土类型与建筑场地类别 121
7.2.1场地土类型的划分 121
7.2.2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 122
7.2.3建筑场地按抗震性能划分各类地段 125
第8章 场地地震效应与震害 127
8.1地震场地效应类型 127
8.2地震场地振动效应 127
8.2.1地震振动效应与震害 127
8.2.2地震共振效应与震害 129
8.2.3地震盆地效应与震害 132
8.3地震地面破裂效应 141
8.3.1构造性地裂缝与震害 141
8.3.2非构造性地裂缝与震害 157
8.4地震地基效应 161
8.4.1砂土地基液化与震害 161
8.4.2软土地基震陷与震害 170
8.5地震边坡破坏效应 175
8.5.1陡坡地震崩塌 176
8.5.2边坡地震滑动 176
8.5.3边坡破坏效应震害实例 177
8.5.4岸坡地震滑移与实例 181
第9章 场地条件与场地工程地震勘察 189
9.1场地条件 189
9.1.1场地地形地貌条件 189
9.1.2场地地质构造条件 192
9.1.3场地土质条件 195
9.1.4场地覆盖层条件 207
9.2场地工程地震勘察 208
9.2.1场地工程地震勘察内容 209
9.2.2场地第四纪地质与地貌调查 209
9.2.3场地土勘察 211
9.2.4场地工程地震钻探要求 213
9.2.5场地土层剪切波速测试 213
9.2.6 场地地面微振动测试 217
第10章 场地断层调查与鉴定 220
10.1断层的基本概念 220
10.1.1断层要素 220
10.1.2断层分类 221
10.2活动断层与能动断层 223
10.2.1活断层的涵义 223
10.2.2断层的工程分类 224
10.2.3能动断层的定义与鉴定标准 225
10.2.4活断层与能动断层的区别 226
10.3活动构造与发震构造 226
10.4场地断层活动性调查 226
10.4.1断层活动性的调查内容 226
10.4.2活断层的鉴定标志 227
10.4.3断层的地球物理探测 242
10.4.4断层岩分类及其微观构造形变分析 245
10.4.5断层岩年龄鉴定 248
10.4.6 断层活动段 249
10.5活断层的安全距离 250
10.5.1地震活断层对覆盖层的影响 250
10.5.2地震活断层的避让距离 252
第11章 地震危险性分析与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的估计 254
11.1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确定性分析方法 254
11.1.1地震构造方法分析计算步骤 254
11.1.2历史地震方法分析计算步骤 255
11.1.3地震危险性分析确定性分析结果的确定 255
11.2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概率分析方法 255
11.2.1概率分析方法概述 255
11.2.2概率分析方法计算步骤 256
11.3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的估计 260
11.3.1场地基岩人造地震动时程的确定 261
11.3.2场地土层地震反应计算 262
11.3.3一维场地模型地震地面运动影响分析 265
11.3.4场地地震相关反应谱的确定 266
主要参考文献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