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地学研究史话 5
第一节 研究概略 5
第二节 研究内容 8
一、温泉与地震 9
二、第四纪冰川遗迹 9
附: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 11
三、地下热水 15
四、黄山花岗岩 17
附:主要资料书目辑录 19
第二章 自然地理概貌 23
第一节 位置与交通 23
一、地理位置 23
二、交通条件 25
第二节 多彩的气象特征 28
一、气温 28
二、日照 29
三、湿度 29
四、降水 29
五、霜冻与积雪 30
六、山谷风 30
七、黄山四季 31
第三节 雄奇的峰林地貌 32
一、山川大势 32
二、地貌类型 34
三、抬升的见证 35
四、风景地貌的形成 36
第三章 地质概貌 38
第一节 地层 40
第二节 岩浆岩 44
一、黄山花岗岩 45
二、太平花岗闪长岩 52
三、脉岩 53
第三节 地质构造 53
一、褶皱 55
二、断裂 56
三、节理 60
第四节 第四纪冰川遗迹 61
第五节 水文地质特征 64
一、地表水 64
二、地下冷、热水 65
三、温泉 67
四、“硃砂泉”的真面目 70
第四章 黄山地史演化 73
一、古构造轮廓 73
二、海陆的沧桑演变 74
三、“地下黄山”的诞生 76
四、冲出地表,翘首云天 77
五、自然美的再创造 78
第五章 地学旅游资源概述 80
第六章 地质地貌旅游景观 85
第一节 峰林 85
一、奇峰知多少 85
二、大峰与小峰 86
三、峰名的由来 88
四、峰林地质特征 88
五、四大名峰 91
第二节 怪石 96
一、怪石大观 96
二、成因分类 98
三、名石精粹 105
第三节 岩台、洞室和岭径 117
一、岩台 117
二、洞室 119
三、岭径 123
第七章 水体旅游景观 126
第一节 溪流与瀑布 126
一、峡谷湍流 126
二、悬崖落瀑 130
第二节 碧潭与彩池 134
一、碧水清潭 134
二、晶莹彩池 137
第三节 湖泊与水库 141
一、大、小洋湖 141
二、高山水库 142
第八章 生物旅游景观 145
第一节 植物景观 145
一、黄山天然植物园 145
二、黄山奇松 146
第二节 动物景观 150
一、黄山天然动物园 150
二、黄山猴灵趣 151
第九章 气象旅游景观 155
第一节 云海奇观 157
一、异景的形成 157
二、奇山观奇“海” 159
第二节 日出与晚霞 161
一、云海日出 161
二、落日晚霞 163
第三节 佛光与华彩 163
一、摄身佛光 163
二、日月华彩 165
第四节 雾凇与雨凇 165
第十章 人文旅游景观 167
第一节 崖刻和碑刻 167
第二节 楼舍亭阁 171
第三节 磴道和桥梁 174
一、石级磴道 174
二、峰间路桥 175
第十一章 旅游景区和路线 177
第一节 景区 177
一、温泉景区 179
二、玉屏楼景区 181
三、北海景区 181
四、云谷寺景区 184
五、松谷庵景区 186
六、钓桥庵景区 187
七、白云溪景区 188
八、东海景区 189
九、翠微寺景区 191
十、福固寺景区 192
第二节 路线 193
一、登山路线的形成 193
二、旅游交通条件 194
三、景区游览路线 196
四、地质考察路线 201
第十二章 保护与开发 206
第一节 资源环境的隐患与保护 206
一、地质地貌 207
二、温泉与水体 208
三、林木植被 210
四、人文景观 212
五、强化保护意识 213
第二节 旅游资源开发 214
一、老景区的深化开发 214
二、重振名泉丰采 215
三、新景区的规划开发 217
四、旅游开发中的规划管理 218
五、创建黄山国家地质公园 219
第十三章 周边旅游资源述要 221
第一节 山岳风景 221
一、“莲花佛国”九华山 221
二、“天开神秀”齐云山 224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 228
一、原始莽林牯牛降 228
二、绿色宝库清凉峰 231
第三节 水上风光 234
一、“江南翡翠”太平湖 234
二、“山水画廊”千岛湖 235
第四节 溶洞奇观 237
第五节 人文胜迹 239
一、历史文化名城歙县 239
二、古风犹存的桃花源——黟县 242
三、新兴旅游城里的“屯溪老街” 244
四、潜口明代民居博物馆 246
第六节 生物化石 247
一、齐云山地区恐龙化石 247
二、太平湖畔恐龙化石*250+++后记 252
附一:(黄山旅游地学志》鉴定材料 256
附二:(黄山旅游地学志》获奖证书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