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研究(1977-1982)》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沈士光著
  • 出 版 社:南昌:江西出版集团;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210039259
  • 页数:449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论述了中国当代政治制度包括党的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行政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干部人事制度、选举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等,我国根本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在特殊时期即1977~1982年期间的恢复、改革和发展的过程,既是一种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学理研究,也是为了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暨改革开放30周年而作。

第一章 党的领导制度的历史性变革 1

第一节 集体领导制度的重新确立 1

一、党的领导制度的集体反思 2

二、集体领导进入制度改革议程 11

三、切入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 19

四、八二宪法:党和国家政治职能的归位 31

五、特殊时期的顾问委员会制度设计 37

第二节 逐步规范党内民主和监督制度 46

一、党内民主实现历史性突破 46

二、为党内民主建章立规 51

三、中央纪委的重设和职能方针 58

第二章 最高权力机关的制度回归 69

第一节 最高权力机关的制度安排 69

一、新中国新制度新时期新发展 69

二、我国人大制度成长的里程碑 76

三、全力提升人大的立法权能 85

四、整体性构划权力机关职权 95

五、逐步加强权力机关各方面的制度规范 104

六、不断探索行使人大监督权的有效途径 111

第二节 《选举法》的颁布与首次县级直选 119

一、选举理念的重要突破 119

二、我国首次县级直选大实践 125

三、选举法、组织法的修改 137

四、不断总结选举经验,推动选举制度的发展 141

第三章 政府行政制度的改革探索 147

第一节 政府行政领导制度的转换 147

一、行政首长负责制的确立 147

二、地方政府行政领导体制变革 156

第二节 机构改革和政府管理体制的变革 159

一、国务院机构的迅速扩大和1982年的机构改革 159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174

三、突破计划经济的藩篱,实行放权让利等改革措施 183

第四章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重现生机 192

第一节 民主党派政治和组织活动的恢复 192

一、民主党派恢复活动和政协会议的召开 192

二、落实政策,民主党派渐露生机 195

第二节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不断发展 201

一、多党合作制度新的政治基础 201

二、多党合作的十六字方针 209

三、重启政治协商活动 220

第五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构想 228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迎来历史转机 228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恢复 228

二、高度重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 240

三、促进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经济发展 256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化的法制保证 259

第二节 “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初步实践 266

一、“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 267

二、“一国两制”的初步实践 277

第六章 干部人事制度大调整 282

第一节 政治精英整体性转换 282

一、恢复组织路线,启动干部新老交替 282

二、干部选拔制度的标准及落实 287

第二节 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试水 300

一、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建立离退休制度 300

二、干部制度改革的多方面探索 308

第七章 基层民主的悄然兴起 315

第一节 村民自治的起步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初建 315

一、村民自治的起步 315

二、企业领导制度的改革 323

三、改进企业中党的领导方式 331

四、工会性质的重新定位和理顺与职代会关系 335

第二节 人民信访工作 338

一、信访高峰和信访工作的逐步规范化 338

二、总结经验,逐步使信访工作有章可循 342

第八章 20世纪的第三次法律革命 348

第一节 我国司法制度的全面恢复 348

一、司法工作步入正常化 348

二、党委审批案件制度与司法独立行使权 355

三、历史性审判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法制建设 370

第二节 司法行政制度在发展中不断规范 376

一、两度修改宪法和两院组织法 376

二、不断恢复和发展我国司法的相关制度 390

第九章 建设迈向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的军队 400

第一节 改革人民军队领导组织制度 400

一、军委领导体制的变化 400

二、军队组织体制的创新 412

第二节 改革开放初期军队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 418

一、邓小平启动军队体制改革 418

二、我国军事制度恢复和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426

三、改革军队干部人事制度 431

主要参考文献 436

后记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