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2005—2006年总体就业形势和政策 1
就业的宏观环境 2
就业形势的特点 4
政策环境日臻完善 9
2007年总体就业形势展望 16
第1篇 宏观经济与就业 20
1.我国宏观经济总体形势与就业形势 20
1.1 2006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形势 20
1.2 2006年我国就业形势 26
2.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 32
2.1 经济增长带动了就业的增长 33
2.2 我国有效就业岗位在增加 34
2.3 就业增长的成因分析 35
2.4 我国社会经济转轨对就业与经济协调增长的影响 38
2.5 建立我国就业增长的长效机制 39
3.我国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 41
3.1 关于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 41
3.2 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要实施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发展战略 45
3.3 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要实行就业优先的宏观经济政策 48
3.4 工作步骤 52
4.外贸形势与就业 53
4.1 外贸形势与就业概述 53
4.2 人民币升值对就业的影响评估 65
4.3 欧盟制鞋业反倾销的就业影响 75
5.服务业与就业 85
5.1 发展信息产业促进就业 85
5.2 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 96
5.3 发展美容业促进就业 103
5.4 发展物业管理业促进就业 112
第2篇 积极就业政策的发展 118
1.积极就业政策发展与工作推进 118
1.1 积极就业政策的发展 118
1.2 国务院36号文件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120
1.3 国务院36号文件的配套文件 122
1.4 2006年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124
2.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125
2.1 “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内涵和特性 126
2.2 已有的就业促进机制 130
2.3 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市场化内容:普遍意义上的市场就业机制的完善 135
2.4 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宏观经济和社会内容:形成以促进就业为主要目标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36
2.5 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战略步骤和对策思路 139
3.促进就业立法 143
3.1 制定《就业促进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44
3.2 《就业促进法》应当体现的原则 145
3.3 《就业促进法》的内容 146
3.4 《就业促进法》与相关立法、政策的关系 148
3.5 关于制定《就业促进法》几个具体问题的建议 151
4.就业保障和就业投入 153
4.1 就业保障 153
4.2 国内外就业投入情况分析 160
5.灵活就业政策 168
5.1 就业保护立法对就业灵活性和安全性的影响分析 169
5.2 劳动力市场制度对就业灵活性和安全性的影响分析 172
5.3 劳动力市场政策对就业灵活性和安全性的影响分析 175
5.4 劳动力市场制度、政策、立法调整的概括评价及政策建议 181
6.统筹城乡就业试点 183
6.1 统筹城乡就业试点的目标任务 183
6.2 统筹城乡就业试点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84
6.3 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进展 186
6.4 统筹城乡就业试点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89
第3篇 素质就业与职业培训 192
1.劳动力素质状况研究 192
1.1 劳动力素质状况 192
1.2 劳动力素质状况分析 194
1.3 从产出的角度看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200
2.素质就业 207
2.1 素质就业的含义 207
2.2 实现素质就业的意义 207
2.3 素质就业的实现途径 210
2.4 素质就业的政策及实施 217
3.我国的职业培训及能力评价体系 218
3.1 我国的职业培训体系 218
3.2 我国的能力评价体系 222
3.3 我国的职业激励体系 226
4.创业与创业培训 226
4.1 创业的意义和作用 226
4.2 能力促创业计划 228
4.3 “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中国项目 231
5.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 233
5.1 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历史沿革和现状 233
5.2 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234
5.3 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的政策 236
5.4 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有关项目 241
第4篇 高技能人才培养 247
1.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特征和成长规律 247
1.1 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特点 247
1.2 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若干规律 250
2.我国高技能人才基本状况 254
2.1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 254
2.2 高技能人才存在的问题 254
2.3 原因分析 259
2.4 政策建议 264
3.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 270
3.1 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情况和基本经验 270
3.2 国家高技能人才东部地区培训工程 283
3.3 黑龙江省振兴老工业基地技能人才开发工作的经验 291
4.高技能人才的劳动保障 306
4.1 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 306
4.2 高技能人才劳动保障现状与问题 308
4.3 高技能人才劳动保障的思路 312
4.4 政策建议 315
第5篇 农民工就业 320
1.农民工就业的总体状况 320
1.1 农村外出务工就业的总量与结构特点 320
1.2 农民工的社会贡献 327
1.3 农民工流动就业存在的问题 328
1.4 农民工流动就业的基本趋势 333
2.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问题:基于典型调查的分析 336
2.1 农民工流动就业障碍的消除情况、针对农民工的收费情况和就业服务状况 336
2.2 农民工的就业状况 338
2.3 农民工的社会保险状况 341
2.4 关于农民工实现稳定转移的问题 342
2.5 结论和政策建议 345
3.从平等权利到社会融入:针对农民工的社会政策及其走向分析 348
3.1 农民工问题及相关社会政策的背景 348
3.2 2006年农民工社会政策的重要发展 349
3.3 当前农民工获得社会保障及社会服务基本状况 350
3.4 农民工获得医疗服务和子女教育的基本情况 355
3.5 针对农民工的社会政策现状分析 356
3.6 针对农民工的社会政策长期发展思路 359
4.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政策 362
4.1 农民工社会保险政策及存在问题 362
4.2 农民工社会保险困境的原因分析 366
4.3 低标准逐步推进农民工的社会保险 369
5.农民工艾滋病防治教育相关对策 374
5.1 艾滋病疫情基本状况 375
5.2 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就业人群易受艾滋病病毒侵袭 377
5.3 农民工艾滋病防治教育的相关对策 382
第6篇 群体就业 388
1.青年就业 388
1.1 中国“从学校向工作过渡调查”调查报告 388
1.2 全球化与中国青年就业 399
2.大学生就业 414
2.1 项目的研究设计和实施情况 415
2.2 大学生求职结果的统计分析 417
2.3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深度分析 418
2.4 寻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方法 424
3.残疾人就业 430
3.1 残疾人就业总体状况 432
3.2 残疾人综合服务建设不断完善 437
3.3 促进残疾人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439
第7篇 劳动关系 443
1.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若干问题 443
1.1 劳动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协调劳动关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意义 443
1.2 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特点 446
1.3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劳动关系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 453
1.4 若干建议 455
2.加大公共财政对劳动关系调整的投入 457
2.1 公共财政对劳动关系调整工作投入的基本情况 457
2.2 加大财政对劳动关系调整投入的建议 470
3.劳动合同立法 472
3.1 劳动合同立法一直是我国劳动立法和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472
3.2 《劳动合同法(草案)》的起草、审议和讨论 474
3.3 《劳动合同法(草案)》中若干重要问题的讨论 476
4.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488
4.1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现状 488
4.2 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489
4.3 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的价值目标 493
4.4 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分析、建议 495
5.特殊群体劳动关系 502
5.1 正规就业的非正规化 502
5.2 劳务派遣业的劳动关系 512
5.3 出租车行业劳动关系问题 522
第8篇 劳动力市场 532
1.2006年劳动力市场供求形势分析 532
1.1 2006年我国劳动力市场运行的主要特征 532
1.2 缓解我国劳动力供给与需求总体矛盾的对策 540
2.劳动力成本上升分析——以制造业为例 542
2.1 劳动力成本变化的经济学分析 543
2.2 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 545
2.3 对策 548
3.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 549
3.1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演变过程 549
3.2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状况 550
3.3 我国在立法、制度及政策方面顺应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变化 554
3.4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制度整合和劳动法改革的必要性 557
3.5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558
4.创新社区公共就业服务的尝试——合肥市街道劳务型服务公司的调查与思考 561
4.1 创办街道劳务型服务公司的背景及初步成效 562
4.2 街道劳务型服务公司的运作方式 564
4.3 街道劳务型服务公司与当年劳动服务公司的异同 567
4.4 关于街道劳务型服务公司的若干思考 573
2005—2006年劳动就业大事记 578
参考资料 594
后记 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