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的主要事迹与包公精神 1
清官包拯 1
箭垛式的人物 5
清官的普世性 6
元杂剧中反封建特权的包拯 9
特殊的历史环境 9
不惧权豪势要的包拯 10
超凡的权力和力量 13
宋元话本中的裁判官包拯 16
合同文字记 16
张员外义抚螟蛉子 18
三现身包龙图断冤 19
说唱词话中的铁面包公 26
长篇说唱包公案 26
杂剧《盆儿鬼》与词话本《断歪乌盆传》 27
斩皇亲系列 31
铁面包公 33
《百家公案》中通鬼神的包拯 36
《百家公案》版本与题材源流 36
小说的秦香莲与戏曲的秦香莲 41
通鬼神的巡回大使 44
说书体小说的叙事体制 51
《龙图公案》中的刑事审判官包拯 56
双包案 56
《百家公案》与《龙图公案》形态的异同 60
《万花楼》中反权奸的包拯 68
忠奸对立 68
英雄演义与公案结合 71
石玉昆与“石派书” 75
曲艺家石玉昆 75
说唱包公案 77
说唱包公案向小说包公案转换 79
四种《三侠五义》说唱本与《龙图耳录》的异同辩证 82
说唱本存在两种版本系统 82
说唱本的后半部与结尾同《龙图耳录》截然相反 90
两个版本系统:说唱系统与散文系统 93
侠客短打转向阵地战 98
细节描写不精细 99
《龙图耳录》中统率侠客豪杰的包公 101
绘声状物,甚有评话习气 101
看官听说的说者 101
夹叙夹评 104
连环套的结构 107
繁与简 110
空间场面的丰富性 113
多谱色的性格刻画 114
《龙图耳录》的故事源流 130
狸猫换太子 130
小包村 135
乌盆案 139
相国寺与普照寺 139
张龙、赵虎 140
龙、虎、狗头铡 140
陈州查赈与斩庞昆 141
天齐庙断后 142
仁宗认母 145
三审郭槐 147
刘太后的结局 148
五鼠与御猫 150
园内赠金丫环丧命 150
实开近日一切侠义小说之门 152
侠、侠的意识与《三侠五义》的侠 157
古游侠意识与侠的形态 157
汉魏侠的豪强化 161
唐代小说中亦豪亦侠的侠 164
宋、明时代侠的世俗化 170
《三侠五义》中侠的官化与雌化 173
《小五义》与《续小五义》 180
并非石玉昆旧稿 180
读武侠小说就是找乐儿 182
喜欢自我卖弄的说话人 184
《清风闸》中的裁判官包拯 187
强氏与大孙押司娘子 187
小继与小孙押司 188
孙大理与大孙押司 189
隐藏与暴露 190
孝姑、皮五与迎儿、王兴 192
模仿扬州评话 193
终审刑事裁判官包拯 196
话本的本与文言话本 198
宋元说话四家实质只有两家:话本与讲史 198
说与听、写与读的审美关系决定了审美形式 200
以文言传奇法写话本 202
以话本法写文言传奇 205
文言话本不是话本小说 208
否定的否定 209
刑讯与刑罚 212
刑讯 212
刑讯种种 214
刑罚种种 219
神判与鬼判 224
动物判与沸油判 224
神鬼提示 228
天谴、冥判、地狱 233
后记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