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一联到底”的西南联大第一节 联合的缘起与经历一、被迫“南渡” 17
二、迁往云南 18
三、艰难办学 19
四、北归平津 21
第二节 西南联大“一联到底”的原因探析一、传统的内契性 25
二、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 28
三、领导者的高尚人格 29
四、领导集体超群的管理智慧 33
第二章 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学术图景第一节 独具魅力的学术图景一、学术的救国指向 37
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42
三、“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 47
四、中西、文理、古今的会通 53
五、赤诚而热烈的学术追求 59
第二节 塑造学术图景的多边力量 64
一、云南的政治边缘性 64
二、龙云对西南联大的支持与保护 67
三、梅贻琦的民主作风与自由思想 69
四、学术大师云集 72
五、联大人的“爱国热情” 73
六、生活的危难与艰辛 77
第三章 学术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第一节 育人理念的践行一、培育具有通识的人才 84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 90
第二节 制度的学术根源 93
一、以维护学术自由为旨归的教授治校 93
二、教授上基础课:一项不成文的规则 95
第三节 课程的结构性调整 97
一、学术逻辑自然延伸而导致的课程变化 97
二、学术的“救国”转向引出的新课程 100
第四节 教学多元格局的形成 101
一、一门课中的“八仙过海” 101
二、特色各异的选修课 103
第五节 探究性教学的生成 106
一、探究性:教学的一个根本品质 106
二、教学与研究的合一 115
第六节 教师敬业精神的形成 118
一、以高度严肃、认真的态度从事教学工作 118
二、严格要求学生 121
第七节 课外学术热情的滋长 122
一、热情辩论与潜心钻研 122
二、“从夫子游” 127
三、介入学术的社团活动 129
第八节 教育对政治的介入与抵抗 135
一、教育自觉介入政治 135
二、教育对政治的抵抗 138
第四章 教育作用于学术的复杂面相第一节 “通识”性知识基础的奠定一、中西会通的知识基础的奠定 142
二、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贯通的知识根基的奠定 148
第二节 精神境界的提升与识见的磨砺一、精神境界的提升 154
二、识见的磨砺 159
第三节 “探究”中的方向指引与方法传承一、特定的学术领域的导入 160
二、学术方法的传承 162
第四节 “从游”中的观念传递与品格塑造一、学术观念的递延 167
二、品格的陶冶 174
第五节 众多影响交织中形成的“学术趣味”一、“学术趣味”问题的提出 179
二、“学术趣味”的形成及其价值 180
第六节 对学术独立、自由的执守 186
一、教授治校为学术独立、自由构筑了屏障 186
二、独立思考意识的确立对权威的超越 188
第五章 学术与教育互动对于20世纪中国学术与教育的影响第一节 20世纪中国学术传承与发展的重镇一、独立、自由精神的重光 193
二、传统学术路径的“承续” 198
三、新的学术道路的开启 202
第二节 现代高等教育延续与变革的生力军一、优秀传统的继承 209
二、变革的实现 215
第六章 学术与教育互动的机制、灵魂及其启示第一节 学术与教育互动的机制一、探究性文化对学术与教育互动的推动与整合 226
二、学术与教育互动的关键性枢纽 228
第二节 学术与教育互动中的不朽精神一、爱国精神 229
二、刚毅坚卓 230
三、自由精神 235
四、无私大爱 238
五、超越襟怀 242
第三节 历史的启示 248
一、大学自治:学术与教育良性互动的必备条件 248
二、营构探究性文化 249
三、在学术与教育的互动中注入人文精神的灵魂 252
四、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复杂关联及其矛盾处理 253
五、探究性教学对学生学术成长的多重价值 259
附录 263
参考文献 280
后记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