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传统文化的边缘与新兴文化的中心:口岸文化的生成、发展与近代中国 1
一、近代口岸城市与口岸文化:新知识、新文化与近代中国文化区域中心的变迁 2
二、跨文化交流中的近代文人 12
三、晚近期刊文学和新的作者/编者——读者受众文学互动模式的形成 23
第一章 理雅各、湛约翰、英华书院、《遐迩贯珍》及其周围 35
一、“中国经典”与传统中国的世界意义 36
二、《遐迩贯珍》中的“文学西方” 45
第二章 麦都思、慕维廉、艾约瑟、伟烈亚力、墨海书馆、《六合丛谈》及其周围 71
一、作为一种宣教策略的西学中译 73
二、《六合丛谈》与晚清的西方文学启蒙 81
三、墨海书馆及其周围的口岸华人文人:王韬、李善兰 87
四、王韬及其《媚梨小传》 100
第三章 林乐知、《中国教会新报》、《上海新报》及其周围 111
一、文学中国的发现与口岸民间草根文人 112
二、最早的文学报刊及其周围 118
三、宣教布道与改良社会风俗:晚近口岸启蒙文学的双重使命 127
四、《上海新报》、《中国教会新报》上刊登的主要诗歌作品 131
五、在诗词唱和之外:信仰冲突中的口岸文人 141
第四章 傅兰雅、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局及其周围 149
一、傅兰雅与西学中译 150
二、傅兰雅的翻译实践与“新小说”竞赛 181
第五章 丁韪良、京师同文馆、《中西闻见录》及其周围 191
一、从四译馆到同文馆:传统“华夷观”的沿袭与变异 193
二、传教士/西学总教习与京师士大夫阶级的文化矜持 206
三、丁韪良眼中的中国文人/学者—政治家 214
四、《中西闻见录》及其周围 225
五、汉诗英译 228
附录一:韩南《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述评 234
附录二:中国人的浪漫史:重新叙述中国及其文化寓意——以F.H.巴尔福《远东漫游——中国事务系列》文本分析为中心 261
附录三:卫三畏论中国雅文学 275
附录四:传教士与晚清启蒙文学 288
参考书目 302
后记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