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1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6
(一)整体观念 6
(二)四诊合参 7
(三)认病识证 8
(四)标本传变 9
三、中医诊断的特色与优点 9
(一)深入浅出,简便易行 9
(二)内涵外延,开拓诊断 11
(三)无病治证,防治为先 12
四、中医诊断的学习方法 12
(一)综合分析法 13
(二)提纲挈领法 14
(三)承先启后法 14
(四)背诵歌诀法 16
一、四诊 17
(一)望诊 18
(二)闻诊 27
(三)问诊 32
(四)切诊 42
二、辨证 54
(一)八纲辨证 56
(二)六经辨证 63
(三)四层(卫气营血)辨证 69
(四)三焦辨证 72
(五)脏腑辨证 77
(六)病因辨证 86
(七)气血津液辨证 98
(八)方剂辨证 103
一、腹诊 107
(一)中国中医腹诊 108
(二)日本汉方医腹诊 113
二、指甲诊断法 116
(一)指甲诊病的方法 116
(二)疾病符号的分布 118
(三)血气符号的主病 120
三、耳郭诊断法 122
(一)耳郭诊断原理 122
(二)耳郭形色主病 124
四、察目诊断法 127
(一)从眼周围观察胸腹部的病变 128
(二)从眼周围观察脊背的病变 128
(三)从眼的大小观察气血、魂魄 129
(四)瞳孔变化主病 129
五、掌纹诊断法 131
(一)生命线主病 132
(二)智慧线主病 133
(三)感情线主病 134
(四)健康线主病 134
一、内科病证 137
(一)感冒 137
(二)咳嗽 138
(三)喘证 139
(四)哮证 140
(五)痰饮 141
(六)肺痈 142
(七)呕血 143
(八)咯血 144
(九)便血 144
(十)尿血 145
(十一)不寐 146
(十二)遗精 147
(十三)中风 147
(十四)眩晕 148
(十五)痹证 149
(十六)胃痛 151
(十七)呕吐 151
(十八)泄泻 152
(十九)痢疾 153
(二十)便秘 155
(二十一)黄疸 156
(二十二)水肿 156
(二十三)积聚 157
(二十四)鼓胀 158
(二十五)消渴 159
(二十六)遗尿 160
(二十七)头痛 161
(二十八)腰痛 161
(二十九)肠痈 162
(三十)郁证 163
二、妇产科病证 164
(一)月经不调 164
(二)痛经 168
(三)经闭 169
(四)崩漏 170
(五)断经前后诸证 171
(六)带下 172
(七)恶阻 173
(八)妊娠腹痛 174
(九)胎动不安 175
(十)妊娠水肿 176
(十一)产后腹痛 177
(十二)恶露不下 178
(十三)恶露不绝 178
(十四)产后缺乳 179
(十五)不孕 180
(十六)子宫脱垂 181
三、儿科病证 182
(一)鹅口疮 182
(二)肺炎喘嗽 182
(三)顿咳 183
(四)风疹 184
(五)水痘 185
(六)小儿夏季热 186
(七)小儿暑温 186
(八)痄腮 188
(九)惊风 189
(十)疳证 189
(十一)泄泻 191
(十二)小儿遗尿 192
(十三)五迟五软 192
四、其他病证 193
(一)肿瘤 193
(二)乳蛾 194
(三)牙痛 195
(四)时行赤眼 196
(五)鼻渊 196
(六)乳痈 197
(七)痔疮 197
一、内科疾病 199
(一)感冒与流行性感冒 199
(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00
(三)病毒性肝炎 201
(四)肺结核 205
(五)支气管炎 206
(六)支气管哮喘 207
(七)支气管扩张 208
(八)肺脓疡 209
(九)肺气肿 210
(十)喉源性咳嗽 211
(十一)风湿热 211
(十二)冠心病 212
(十三)高血压 213
(十四)心律失常 215
(十五)慢性胃炎 216
(十六)胃下垂 217
(十七)肝硬化 219
(十八)胆囊炎 220
(十九)溃疡性结肠炎 221
(二十)消化不良 222
(二十一)慢性肾小球肾炎 223
(二十二)肾病综合征 224
(二十三)肾盂肾炎 225
(二十四)前列腺炎 227
(二十五)贫血 228
(二十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29
(二十七)白细胞减少症 230
(二十八)糖尿病 231
(二十九)高脂血症 233
(三十)肥胖症 234
(三十一)脑血栓形成 235
(三十二)面神经炎 236
(三十三)神经衰弱 237
(三十四)老年痴呆症 238
(三十五)类风湿关节炎 239
二、妇产科疾病 240
(一)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240
(二)更年期综合征 242
(三)乳腺增生病 243
(四)盆腔炎 244
(五)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245
(六)宫颈炎 246
(七)阴道炎 247
(八)子宫肌瘤 248
(九)子宫内膜异位症 249
(十)产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250
三、儿科疾病 251
(一)百日咳 251
(二)小儿支气管炎 252
(三)扁桃体炎 253
(四)小儿肺炎 254
(五)麻疹 255
(六)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256
(七)小儿多动症 257
(八)小儿厌食症 258
四、其他病症 259
(一)骨质疏松症 259
(二)坐骨神经痛 260
(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61
(四)内耳眩晕症 262
(五)鼻炎 263
(六)咽炎 264
(七)复发性口腔炎 265
(八)带状疱疹 265
(九)湿疹 266
(十)荨麻疹 267
(十一)痤疮 267
一、名医与名著 269
(一)王叔和与《脉经》 269
(二)滑寿与《诊家枢要》 270
(三)李时珍与《濒湖脉学》 271
(四)李中梓与《诊家正眼》 272
(五)林之翰与《四诊抉微》 273
(六)周学霆与《三指禅》 274
(七)曹炳章与《辨舌指南》 274
(八)陈泽霖与《舌诊研究》 275
二、四诊口诀 276
(一)望诊口诀 276
(二)闻诊口诀 283
(三)问诊口诀 284
(四)切诊口诀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