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研究的背景、方法、价值与意义 1
一、研究的背景 1
二、国内外学术研究的情况 7
三、研究的方法 11
四、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4
第一章 “刑事判例”界说:作为静态研究的对象 15
一、刑事判例的概念 15
二、刑事判例与其他概念的区分 17
(一)判例与先例 17
(二)判例与案例 17
(三)判例与判决 19
三、刑事判例的两个理想类型:从“是否具有法律拘束力”出发 20
(一)判例法体制下的刑事判例 21
(二)成文法体制下的刑事判例 26
第二章 刑事判例机制原理:动态的研究范式 30
一、刑事判例机制的定义 31
二、“前判”在司法活动中的“日常意义” 35
(一)“前判”示范意义的基础:法官的工作模式 36
(二)法官的观念形态中“前判”的“示范”意义 39
(三)法官的实际工作中“前判”的“示范”意义 41
(四)角色冲突:“前判”约束力的意义分殊 46
(五)小结:法的安定性与“前判”的约束力 53
三、刑事判例机制的本体意义 55
(一)对法安定性的维护 56
(二)普遍性法律规范与具体事实境况的链接 67
(三)统合司法经验、消解经验多样性 70
(四)小结:刑事判例机制本体意义的实践 75
四、刑事判例机制的结构 78
(一)刑事判例机制的生发系统 79
(二)刑事判例机制的社会传导系统 110
(三)刑事判例机制的运行保障系统 119
五、刑事判例机制的功能 140
(一)刑事判例机制的直接功能 140
(二)刑事判例机制的延伸功能 159
第三章 司法的宏观样态与微观机理:刑事判例机制的历史解读 164
一、判例法体制与刑事判例机制 166
(一)判例效力的流变:英格兰司法史的一个微观视角 166
(二)司法的“立法”化:一个英格兰国家治理的宏观视角 184
(三)刑事判例机制背后的法治思想 195
(四)小结 206
二、成文法刑事判例机制的内生性:以“立法理性”为中心 208
(一)成文法判例机制形成的思想基础:法的绝对观念 209
(二)法的逻辑性形式理性 217
(三)司法机制的科层式 221
三、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刑事判例机制 228
(一)在“礼”、“法”冲突、融合背景下的刑事判例机制 229
(二)在“守文定罪”司法原则下的刑事判例机制 231
(三)对元代“断例”性质的分析:判例法抑或成文法 236
(四)中国古代判例机制背后的人治思想 241
(五)中国当代判例意识的觉醒 243
第四章 中国刑事判例机制的建构 246
一、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刑事判例机制 246
(一)法治视野中刑事司法的确定性 246
(二)司法公正与刑事司法的确定性 249
(三)刑事司法确定性的实现路径 254
二、中国刑事司法运行现状分析 260
(一)司法独立的困惑:外部干扰与司法内生制衡机制的缺失 260
(二)司法公正的困境:民众“刑罚意识”与司法理性 263
(三)司法公信的危机:刑事自由裁判权的受制与保障 266
(四)司法能力的欠缺:法官素质与司法的现代化 270
(五)司法效率的滞延:刑事司法的运行方式与“迟到的”公正 272
三、刑事判例机制与我国的刑罚裁量模式 273
(一)我国现有刑罚裁量模式分析 276
(二)中国特色刑罚裁量模式的路径选择 279
(三)以刑事判例机制为基础建立中国特色的量刑模式 284
四、刑事判例机制与我国司法解释模式的转换 287
(一)我国刑事司法解释的模式 289
(二)我国刑事司法解释模式的成因 295
(三)模式重塑:刑事判例机制统合法官对法律的解释 304
五、刑事判例机制的现实基础 310
(一)历史的底蕴:中国具有悠久的判例传统和意识 310
(二)当代的机遇:民主政治、法治建设、市场经济的方兴未艾 312
(三)坚实的基础:中国当代判例机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313
(四)法官质素的提高:法律共同体的逐渐形成 314
(五)现代的司法装备:判例机制高效运行的科技条件 315
六、中国当代刑事判例机制的建构 315
(一)刑事判例机制生发系统 315
(二)刑事判例机制社会传导系统 327
(三)刑事判例机制运行保障系统 329
(四)相关配套改革 333
主要参考文献 336
后记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