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1
大事记 9
五桂山之最 47
第一篇 地理 51
第一章 自然地理 51
第一节 位置面积 51
第二节 地质 51
第三节 地貌 52
第四节 溪流 水库 60
第五节 土壤 65
第二章 建置 区划 66
第一节 建置沿革 66
第二节 建置后的行政区划 70
第三章 气候 72
第一节 光照与气温 72
第二节 降雨与季风 73
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 74
第四章 自然资源 75
第一节 植物资源 75
第二节 动物资源 91
第三节 土地资源 91
第四节 矿产资源 91
第五节 水资源 93
第六节 森林资源 95
第七节 旅游资源 95
第八节 土特产 96
第五章 自然灾害 97
第一节 山洪 98
第二节 旱灾 99
第三节 台风 99
第四节 山林火灾 100
第五节 虫灾 102
第六节 其他灾害 103
第六章 环境建设与生态保护 10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04
第二节 环境质量 104
第三节 环境管理 105
第四节 污染防治 107
第五节 环境卫生 109
第六节 生态保护区 109
第七章 人口 110
第一节 人口发展与变动 110
第二节 人口普查 112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构成 113
第四节 人口与计划生育 123
第五节 民族 姓氏 130
第八章 居委会 村委会 134
第一节 五桂山居民委员会 134
第二节 桂南村民委员会 134
第三节 南桥村民委员会 140
第四节 龙石村民委员会 146
第五节 长命水村民委员会 159
第二篇 政治 164
第一章 五桂山革命根据地 164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 164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 169
第三节 根据地的人民武装 170
第二章 重要政事 172
第一节 土地改革运动 172
第二节 “三反”“五反”运动 174
第三节 五桂山“拜神”事件 174
第四节 农业合作化运动 175
第五节 整风反右运动 176
第六节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 177
第七节 “四清”运动 178
第八节 “文化大革命” 179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五桂山镇地方组织 180
第一节 组织沿革 180
第二节 历次党员代表大会 181
第三节 历届党委会组成人员 183
第四节 党的建设 188
第五节 纪律检查 194
第六节 历届党委会的重大决策及措施 195
第四章 人民代表大会 199
第一节 人民代表的产生 200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201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历届组成人员 204
第四节 人大工作 204
第五节 人民代表大会重要提(议)案 205
第五章 政府 207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07
第二节 历届人民政府组成人员 208
第三节 主要政务 213
第四节 历届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及措施 215
第六章 社团组织 218
第一节 工人组织 218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 221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227
第四节 农民组织 230
第五节 工商业组织(商会) 231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 232
第七节 红十字会组织 232
第七章 人事 237
第一节 干部来源 237
第二节 干部队伍 239
第三节 干部管理 240
第四节 干部工资、福利 241
第五节 人员编制 242
第八章 武装 243
第一节 机构 243
第二节 兵役 243
第三节 民兵 247
第四节 预备役 250
第五节 少年军校 251
第六节 驻军 252
第七节 中山军分区国防训练基地 253
第九章 公安 25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54
第二节 公安工作 255
第三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62
第四节 保安服务 264
第五节 警察培训学校 265
第十章 司法 审判 265
第一节 司法行政 265
第二节 审判 270
第三篇 经济 272
第一章 林业 272
第一节 植树造林 273
第二节 经济林 276
第三节 “一区三线”改造工程 277
第四节 山林保护 278
第五节 驻镇林场机构 280
第二章 农业 281
第一节 种植业 282
第二节 水产养殖 289
第三节 畜牧业 291
第四节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294
第五节 农业结构调整 295
第六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96
第三章 工业 297
第一节 镇办工业 298
第二节 外资工业企业、个体和私营工业 301
第三节 工业园区 310
第四节 主要行业门类 311
第五节 名牌产品、著名商标 318
第四章 镇村建设 31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19
第二节 规划设计 320
第三节 规划管理 321
第四节 新镇中心区建设 323
第五节 供水建设 324
第六节 电力与供电建设 325
第七节 勘察测绘与建筑设计 329
第八节 建筑、安装、装潢 330
第九节 房地产开发 330
第十节 镇容村貌管理 331
第五章 交通 333
第一节 公路建设及公路运输 333
第二节 桥梁建设 339
第三节 交通和公路管理机构 343
第六章 邮政 电信 346
第一节 邮政 346
第二节 电信 348
第三节 移动通信 350
第七章 商业 供销 服务业 350
第一节 供销合作社 351
第二节 个体私营商店 353
第三节 粮油供应 353
第四节 集市贸易 358
第五节 旅业饮食服务业 359
第八章 对外经济贸易 360
第一节 招商引资 361
第二节 对外贸易 366
第九章 旅游业 370
第一节 资源开发 370
第二节 旅游景点 372
第三节 旅游设施 378
第四节 客家菜 379
第五节 游客及旅游收益 382
第十章 财政 税务 383
第一节 财政 383
第二节 税务 388
第十一章 金融 392
第一节 金融机构 392
第二节 存款储蓄 393
第三节 信贷 396
第十二章 经济综合管理 401
第一节 计划 401
第二节 统计 403
第三节 审计 404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 405
第五节 物价管理 407
第六节 国土管理 410
第四篇 社会文化 418
第一章 教育 418
第一节 创建教育强镇 420
第二节 教育行政 422
第三节 学前教育 428
第四节 小学教育 431
第五节 中学教育 436
第六节 职业教育 440
第七节 成人教育 441
第八节 民办教育 443
第九节 教师队伍建设 444
第二章 文化 448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48
第二节 客家文化的传承 449
第三节 文化设施及文化市场 450
第四节 文化市场管理 452
第五节 客家山歌 453
第六节 群众文化 461
第七节 文艺创作 463
第八节 电影 广播电视 476
第九节 档案 地方志 478
第十节 文物胜迹 480
第三章 卫生 488
第一节 医疗卫生机构及管理 488
第二节 医疗制度 491
第三节 卫生防疫 493
第四节 妇幼保健 496
第四章 体育 497
第一节 体育设施 498
第二节 学校体育 499
第三节 群众体育 500
第四节 民间体育游戏 502
第五节 传统体育项目 504
第五章 科技 50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07
第二节 科技人员与科技开发、应用 508
第三节 ISO9000质量认证 510
第五篇 社会 513
第一章 民政 513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13
第二节 救灾救济 513
第三节 拥军优属 515
第四节 社会福利 517
第五节 老龄工作 520
第六节 婚姻管理 521
第七节 殡葬管理 523
第二章 侨务 524
第一节 机构及侨代会 524
第二节 华侨历史及分布情况 525
第三节 侨胞支持家乡建设 528
第四节 侨务工作 529
第三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 531
第一节 劳动 531
第二节 社会保障 539
第四章 人民生活 541
第一节 收入 542
第二节 消费 544
第五章 方言 549
第一节 客家方言特征 549
第二节 客家话音系 552
第三节 客语注音举例 554
第六章 民间风俗 556
第一节 嫁娶习俗 556
第二节 生辰习俗 557
第三节 丧葬习俗 558
第四节 生产习俗 559
第五节 饮食习俗 559
第六节 传统节(诞)日 564
第七节 民风 566
第七章 婚姻家庭 567
第一节 婚姻状况 567
第二节 恋爱婚姻观念 568
第三节 家庭结构和规模 568
第四节 亲属称谓 569
第八章 传说 农谚 民谣 歇后语 570
第一节 传说 570
第二节 农谚、民谣、歇后语 572
第九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80
第一节 思想道德教育和创建精神文明活动 580
第二节 新风新貌 584
第六篇 人物 586
第一章 名人传略 586
第二章 人物录 589
第一节 古今人物录 589
第二节 革命烈士名录 595
第三章 人物表 597
第一节 先进人物表 597
第二节 省运会获奖名表 599
第三节 历届党政主要领导名表 600
附录 601
一、文献辑录 601
二、镇政府工作报告选录 637
三、报刊文章选录 683
索引 702
一、文献索引 702
二、表格索引 703
编后记 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