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田子渝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档案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800192547
  • 页数:413 页
图书介绍:本书阐述中国近现代(1840-1949)各阶级及代表人物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国家的理论和主张

绪论 1

一、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1

二、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特点 3

三、学习和研究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意义与方法 7

第一章 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政治思想 12

一、地主阶级改革派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12

(一)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12

(二)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4

二、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政治思想 17

(一)龚自珍的社会改革思想 17

(二)林则徐的反侵略思想 21

(三)魏源的富国强兵思想 25

三、地主阶级改革派政治思想的历史意义 30

(一)标志着中国近代进步社会思潮的开始 30

(二)以御侮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构成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主题 31

(三)“师夷制夷”的主张成为向西方学习的先导 31

(四)开创了学以致用的新风 32

第二章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政治思想 34

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34

(一)太平天国革命前的中国社会 34

(二)太平天国革命思想的创立 36

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41

(一)《天朝田亩制度》的中心内容 41

(二)《天朝田亩制度》描绘的理想社会 42

(三)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44

三、发展资本主义的蓝图——《资政新篇》 47

(一)《资政新篇》的政治主张 47

(二)《资政新篇》的经济设计 52

(三)对《资政新篇》的评价 53

第三章 洋务派的政治思想 58

一、洋务派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58

(一)洋务派的构成 58

(二)洋务运动的出发点 59

二、洋务派的政治思想 61

(一)“自强”的思想 62

(二)“求富”的思想 64

(三)“中体西用”的思想 66

(四)“和局”妥协的外交思想 69

三、对洋务派政治思想的再评价 71

(一)对洋务派政治思想评价的标准 71

(二)洋务派政治思想的两重品格 73

第四章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思想 78

一、早期改良派的政治思想 78

(一)早期改良派思想的产生及其代表人物 78

(二)早期改良派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82

二、资产阶级变法维新的思想 86

(一)变法维新思想产生的土壤 86

(二)变法维新主要代表人物的政治思想 88

三、对资产阶级变法维新思想的评价 98

(一)变法维新思想的特点 98

(二)变法维新思想的历史作用 99

第五章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早期政治思想 101

一、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101

(一)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101

(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在斗争中不断发展 103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早期的政治主张 107

(一)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思想 107

(二)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民主革命思想 110

(三)对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批判 113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早期政治思想的作用和局限 115

(一)革命派早期政治思想的历史作用 115

(二)革命派早期政治思想的局限 116

第六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 120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20

(一)新文化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 120

(二)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120

二、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思想分析 125

(一)陈独秀的政治思想 125

(二)李大钊的政治思想 129

(三)胡适的政治思想 134

(四)鲁迅的政治思想 136

三、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 139

(一)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意义 139

(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局限 139

第七章 空想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初期传播 142

一、空想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条件 142

(一)近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由来 142

(二)空想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社会历史条件 145

二、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 147

(一)中国无政府主义的政治主张 147

(二)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 151

(三)工读互助主义的政治主张 155

三、对空想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评价 158

(一)对无政府主义的评价 159

(二)对基尔特社会主义的评价 161

(三)对工读互助主义的评价 162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期传播 166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介绍和传播 166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介绍 166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期传播 169

二、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思想 171

(一)主张以阶级斗争手段改造社会 171

(二)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173

(三)建立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 177

(四)提出反帝反军阀的政治纲领 178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期传播的历史特点 181

(一)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 181

(二)传播的进程和速度较欧美各国快 182

(三)启蒙与救亡运动紧密结合 183

第九章 北洋军阀的专制主义和“联省自治”思潮 186

一、北洋军阀的专制主义 186

(一)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 186

(二)复辟帝制的理论 189

(三)皖、直、奉系军阀的独裁专制 191

二、地方军阀与“省自治”和“联省自治” 193

(一)“省自冶”和“联省自治”的概况 193

(二)“省自治”和“联省自治”的基本内容 197

(三)“省自治”和“联省自治”的历史作用 202

第十章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204

一、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204

(一)旧三民主义思想的形成 204

(二)旧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局限 206

(三)从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伟大转变 209

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211

(一)新三民主义思想的形成 211

(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14

(三)新三民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局限性 217

三、对三民主义思想的评价 220

(一)三民主义是随着时代演变而进步的思想 220

(二)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面旗帜 221

(三)三民主义是民主革命和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221

第十一章 国家主义派的政治主张 224

一、国家主义派概述 224

(一)国家主义派的形成 224

(二)国家主义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226

二、国家主义派的政治主张 227

(一)抹煞国家的阶级实质 227

(二)反对阶级斗争 229

(三)进行反共反苏 232

三、国家主义派政治主张的破产 235

(一)中共旅欧党团对国家主义派的批判 235

(二)中共在国内对国家主义派的批判 238

第十二章 国民党改组派、第三党的政治主张 241

一、国民党改组派的政治主张 241

(一)国民党改组派的概况 241

(二)国民党改组派政冶主张的基本内容 243

(三)对国民党改组派的评价 247

二、第三党的政治主张 249

(一)第三党的建立 249

(二)第三党政治主张的基本内容 251

(三)第三党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254

第十三章 人权派和乡村建设派的政治主张 258

一、人权派的政治主张 258

(一)人权派的产生 258

(二)人权派政治主张的基本内容 261

(三)对人权派政治主张的评价 266

二、乡村建设派的政治主张 267

(一)乡村建设派的概况 267

(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 269

(三)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 272

(四)“乡村建设”理论的进步作用和历史局限 273

第十四章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大论战 276

一、中国社会性质大论战的主要观点 276

(一)“新生命”派的社会观 276

(二)“动力”派的社会史观 282

(三)“新思潮”派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86

二、论战的重要意义及其缺陷 291

(一)论战的重要意义 291

(二)论战的缺陷 293

第十五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 295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开端 295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295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内容 298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形成和基本内容 305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305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内容 307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伟大意义 315

(一)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 315

(二)是引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 316

(三)对第三世界人民革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317

第十六章 蒋介石的新专制主义 318

一、蒋介石新专制主义的形成 318

(一)新专制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318

(二)新专制主义的提出及其实施 322

二、新专制主义的主要内容 327

(一)“以人为本”的政治观 327

(二)“有机体”的国家观 329

(三)大汉族主义的民族观 331

(四)“一党政治”的政党观 332

(五)以“力行”为核心的哲学观 333

三、新专制主义的特点 336

(一)浓厚的封建性 336

(二)明显的买办性 337

(三)极端的反动性 337

(四)很大的欺骗性 338

四、中国人民对新专制主义的斗争及新专制主义的破产 338

(一)对新专制主义的批判 338

(二)新专制主义的破产 341

第十七章 抗日战争时期各种政治派别的政治主张 343

一、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 343

(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343

(二)全面抗战路线和抗日救国纲领 346

二、国民党的抗战主张 350

(一)“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转变 350

(二)片面抗战路线和抗战建国纲领 353

三、中间党派的抗战主张 357

(一)救国会的抗战主张 358

(二)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的抗战主张 360

(三)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乡村建设派的抗战主张 361

(四)中国青年党和中国国家社会党的抗战主张 362

(五)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抗战主张 363

四、汪伪集团的卖国主张 365

(一)汪伪集团的投敌卖国谬论 365

(二)中国人民对汪伪集团卖国主张的批判 370

第十八章 中国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 374

一、中国民主党派的产生和发展 374

(一)民主党派的产生 374

(二)民主党派的发展 375

二、中国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 378

(一)解决国是的基本主张 378

(二)对未来国家的设计 379

三、民主党派政治思想的重大转变 384

(一)中间道路的幻灭 384

(二)接受中共的新民主主义 389

第十九章 中国共产党的和平建国纲领和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394

一、中国共产党联合政府的主张 394

(一)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 394

(二)联合政府的内容 396

二、和平建国纲领 399

(一)和平建国纲领的提出 399

(二)和平建国纲领的主要内容 400

三、《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的建国纲领 403

(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提出 403

(二)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主要内容 404

(三)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伟大意义和特点 409

后记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