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森林的生境、分类与管理 1
第一章 制约森林树种大分布的生态气候 2
一、植被类型与温度气候带和湿度气候带的相对关系 2
二、利用吉良的双重笼罩方法区划的浙江省森林生态气候区 5
三、中国主要造林树种的生态幅度 8
第二章 制约湿润常绿阔叶林带树种小分布的生境类型 10
一、山顶现象 11
二、中山带水青冈林生境类型 12
三、湿润常绿阔叶林带的生境类型 12
四、河岸生境类型 13
五、海岸生境类型 13
第三章 生境的顶极间隔度和树种的顶极度 15
一、生境和群落的相互关系 15
二、林业用地的生境顶极间隔度 17
三、树种的顶极度 18
四、适地适树 19
第二篇 林木生长的调控 21
第四章 林木生长的调控 22
一、从育林学的角度看林木的生长 22
二、林分的叶量 23
三、林分中林木生产物质的分配 26
第五章 制约林分中林木质量和产量的学说 29
一、成熟材和未成熟材,树干材和树冠材 30
二、林木的形状比 32
三、林分的生产结构 37
四、树形管状模型学说 42
五、森林叶簇模型 44
六、林分生产结构形成的时期及其动态变化与主要育林决策 47
第六章 林分的自然稀疏与培育树干材的机制 50
一、林木之间的相互作用 50
二、自然稀疏的幂函数式(最大密度曲线) 54
三、纯林的密度效果 57
四、林木特定部分的密度效果 61
第三篇 培育森林的方式、方法 67
第七章 育林方式、经营类型、育林技术体系 67
一、育林方式 67
二、林业的经营类型 70
三、育林技术体系的编制 73
第八章 森林的天然更新 76
一、森林天然更新的机制 76
二、埋土种子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77
三、森林天然更新的作业种类 79
四、皆伐天然下种更新 81
五、渐伐天然下种更新 83
六、典型常绿阔叶林顶极树种的天然更新 85
七、择伐天然下种更新 87
第九章 萌芽方式培育森林 87
一、萌芽更新的意义 87
二、薪炭林 89
三、影响萌蘖的因子 91
四、提高薪炭林质量和产量的途径 92
五、萌芽方式的其他用途 93
第十章 人工造林 93
一、播种造林 95
二、栽植造林 96
三、分殖造林 99
四、造林季节 99
五、初植密度 101
六、造林地的准备 103
第十一章 竹林的培育 106
一、竹林的生长特点 106
二、留笋育竹 107
三、竹林的立木密度和年龄结构 108
四、竹林的抚育 108
五、竹林的采伐收获 109
六、地下茎栽植竹林 109
第十二章 混交林、复层林的培育 110
一、培育混交林、复层林的意义 110
二、典型复层林和非典型复层林 112
三、复层林的组合与生产量 113
四、混合群落的密度效果 114
五、解析混合群落密度效果的纯林换算法 115
第十三章 育种中利用根瘤和菌根 120
一、利用根瘤、菌根的意义 120
二、固氮生物 122
三、共生固氮生物 123
四、根瘤树木提高林地肥力的机制 126
五、菌根 127
六、形成菌根的树木 127
七、形成菌根的真菌 128
八、菌根菌的生态习性 128
九、菌根的形成 129
十、菌根的作用 129
第四篇 森林抚育 133
第十四章 林分的生长阶段和抚育作业 135
一、单株状态生长阶段的抚育作业 135
二、幼林开始郁闭阶段的抚育作业 138
三、林分自然稀疏(干材生长)阶段的抚育作业 139
第十五章 实现林分管理目标的手段——间伐和修枝 140
一、生长模式 140
二、林分的管理目标 142
三、林分密度管理图 143
四、林分密度管理图的作用 147
五、间伐的开始时期、间伐率、间伐间隔期 148
六、根据树型级的间伐方法 148
七、根据收获表(生长过程表)的间伐法 150
八、择伐式(摘茄子式)间伐法 152
九、修枝 153
第十六章 增进林地地力的方法 155
一、灌溉、排水、耕耘 155
二、林粮间作 156
三、林地施肥 156
结束语 161
主要参考文献 163
后记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