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减灾报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强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802215617
  • 页数:21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2007年减灾全面报告。

第一章 2007年灾情一、旱灾 1

(一)华北平原旱灾  1

(二)黄土高原旱灾  2

(三)黑龙江省和辽宁省、内蒙古、湘赣旱灾  2

(四)广东与海南南部、云南及四川南部  3

二、洪涝灾   4

(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东南沿海地区  4

(二)东南沿海一带  5

(三)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带  6

(四)天山—阴山一带   14

(五)昆仑山—秦岭一带  17

(六)南岭地带  19

三、风雹灾  22

(一)青藏高原一带  23

(二)大兴安岭—阴山—太行山一带  24

(三)天山—长白山—祁连山—云贵高原一带  27

(四)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东南沿海一带  29

四、地震   38

(一)西南和西北地区  38

(二)两广和台湾地区  40

五、低温冷冻  40

(一)南方地区  40

(二)西北部和中东部地区   41

六、雪灾   42

(一)东北和西北地区  42

(二)太行山以东—大别山和四川盆地  43

七、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44

(一)滇、川、黔、鄂、陕、重庆  44

(二)山西、甘肃、广西、新疆、安徽、青海、西藏  47

八、雷电灾害  48

(一)重庆  48

(二)河北  48

(三)安徽  49

(四)四川  49

九、病虫害  49

(一)山东  49

(二)贵州  49

(三)陕西  49

(四)黑龙江  49

第二章 减灾工作进展一、减灾工作部署  50

(一)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50

(二)落实五项措施  51

二、减灾工作实践  52

(一)全国灾情特点  52

(二)防灾备灾——以防汛抗旱为例   53

(三)抗灾救灾——以防汛抗旱为例   54

(四)基本经验  55

三、减灾工作成绩  56

(一)减灾救灾工作进展顺利,综合减灾能力显著提高   56

(二)减灾工作成绩突出,效果明显  57

四、薄弱环节  59

五、减灾工作建议  60

(一)工作目标  60

(二)减灾措施  60

第三章 减灾能力建设一、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  63

(一)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网络不断优化  63

(二)灾害监测预警手段的高科技化与数字化   65

(三)气象部门的作用进一步彰显  67

(四)手机等现代通信载体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69

二、灾害应急救助报告  70

(一)应急响应   70

(二)紧急救援  74

(三)灾后重建  75

三、减灾法律、法规建设及综合减灾规划  77

(一)国家综合减灾规划及法律法规  77

(二)地方减灾法律法规和综合规划建设  78

四、减灾教育宣传  80

(一)减灾培训和教育  80

(二)强调减灾意识的普及  82

(三)各地丰富多彩的减灾教育活动  83

五、减灾交流与国际合作   84

(一)国际减灾交流与合作  84

(二)国际救助  86

第四章 城市减灾一、城市灾害与城市风险  88

(一)城市灾害  88

(二)风险城市安全战略  91

(三)2007年我国部署城市减灾工作  92

二、城市社区减灾  94

(一)社区  94

(二)城市社区减灾  94

(三)国外社区防灾减灾经验  97

(四)启示与措施建议  98

三、城市减灾与应急管理  99

(一)城市减灾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00

(二)城市减灾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若干方面 100

(三)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途径 101

第五章 农村减灾一、概况 103

二、农业灾害特点和种类 104

(一)农业灾害种类 104

(二)农业灾害特点 106

三、农业减灾措施  106

(一)水利工程 107

(二)林木工程 107

(三)病虫害防治工程 107

(四)农田治污工程 107

(五)农业灾害预报监测信息系统工程 108

(六)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指导建立和健全农业灾防体系 108

(七)要加强农业灾害防治工作的管理体制建设 108

(八)提高农民防灾减灾意识 108

四、农业减灾工作推进 109

(一)采取措施,应对农业灾害  109

(二)下发通知,防止灾后病虫害和动物疫情 110

(三)跟踪部署,最大限度地减轻农业灾害损失 111

五、农业减灾工作成绩 111

(一)农业灾害损失得到控制 112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  112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得到改善 112

(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  112

(五)农业防灾减灾机制得到完善 112

六、农业减灾工作不足 112

(一)村镇发展没有考虑灾害的危害,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112

(二)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112

(三)农民思想观念陈旧,缺乏整体安全意识  113

(四)预警信息传播渠道不畅,农民获取信息难  113

(五)减灾宣传教育力度有待于加强 113

七、农业减灾的地方探索 113

(一)湘西州农业灾害的特点及应对措施 113

(二)江西省2007年水稻抗旱减灾技术措施实施 120

(三)郑州市农业局紧急部署农业减灾 121

第六章 区域减灾一、抗旱 123

(一)海南省兴建抗旱设施 123

(二)四川专款解决旱区人畜饮水和春耕生产困难 123

(三)重庆市落实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 123

(四)青海省水利厅组成抗旱工作组 124

(五)云南省未雨绸缪 124

(六)山西抗旱春浇工作 124

(七)辽宁发动群众开展春耕抗旱 125

(八)河南省针对旱情加强组织领导,适时启动抗旱预案 125

(九)宁夏抗旱减灾经验 125

二、防洪 126

(一)省汛期施行相关部门执行24小时值班制 126

(二)贵州各项防汛责任制 126

(三)陕西省防汛工作部署 126

(四)甘肃省防汛救灾工作 126

(五)安徽防洪应对措施 127

(六)青海省防汛救灾工作 127

三、防台 127

(一)浙江省提出四类公共设施可作防台风“避难所” 127

(二)浙江、福建两省民政部门全力应对台风“罗莎” 127

第七章 减灾基础理论研究一、灾害管理基础理论研究  128

(一)灾害管理体制研究 128

(二)灾害管理公共合作  130

(三)中外灾害管理比较研究 133

(四)海岸带管理法  140

二、灾害应急救助理论研究 141

(一)灾害应急响应 141

(二)应急救助 142

(三)灾后救助 145

三、灾害损失补偿及转移机制研究 148

(一)灾害损失补偿及转移方式研究 148

(二)灾害损失具体补偿及转移机制研究 150

四、建立我国综合减灾体系的思考 157

(一)建立综合减灾组织体系 157

(二)建立完备的综合减灾法律体系 157

(三)建立高效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 158

(四)建立完善的减灾教育研究体系 159

附录:2007年中国减灾重要文献附录一: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 160

附录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167

附录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 192

附录四: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 196

附录五: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 198

附录六: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