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乎 人文乎 中国近代以来文化取向之两难》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秦英君著
  • 出 版 社: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10913379
  • 页数:37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关于中国近百年来文化选择的专题研究著作。对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哲学思潮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

前言 关于科学与人文 1

第一章 西方文化的东渐——19世纪末叶的科学与人文思潮 11

一、西方文化东渐——早期传教士对西方文化的输入 11

二、从“师夷长技”到“采西学”——早期经世派对西学的认知 13

(一)“师夷长技”——林则徐、魏源对西方文化的认知 14

(二)从“师夷长技”到“采西学”——冯桂芬对西方文化的认知 16

三、“道器”与“体用”——洋务派对西学的认知 20

(一)变“器”而不变“道”——李鸿章对西方文化的认知 21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对西方文化的认知 24

四、“援西入中”——维新派对西学的认知 29

(一)从传统文化到西方制度文化——康有为的“托古改制”与“托洋改制” 30

(二)“以西释中”和“化西为中”——谭嗣同《仁学》中的西学 38

(三)“参采中西”、“会通古今”——梁启超对西学的认知 43

五、由变“器”到变“道”——革命派孙中山对西学的认知 46

(一)“世界万物皆由进化而成” 48

(二)“主权在民”的民权观 49

(三)“王道”文化和“霸道”文化 50

六、唯科学主义的抬头——严复对西学的认知 52

(一)翻译和介绍《天演论》 53

(二)系统介绍西学 55

第二章 唯科学主义的张扬——20世纪初的科学与人文思潮 58

一、科学与民主的呐喊——陈独秀的唯科学主义 59

(一)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60

(二)科学与民主观念 61

二、实验主义传播的代言人——胡适的唯科学主义 65

(一)实验主义与近代科学 67

(二)实验主义的方法论 68

(三)实验主义的实在论 71

(四)实验主义的真理论 72

三、“宇宙一切,皆可以科学解说”——吴稚晖的唯科学主义 76

(一)对西方科学文化的认知 76

(二)以科学为基础的人生观 79

四、科学与教育——蔡元培的唯科学主义 85

(一)东西方文明的调和与会通 85

(二)科学的追求 87

五、“科学精神者、求真理是已”——任鸿隽的唯科学主义 91

(一)中国科学社的发起人 92

(二)对科学的认知 95

第三章 科学与人文之对立——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科学与人文思潮 101

一、东西方科学与人文精神之对立——张君劢、丁文江等人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101

(一)论战的文化思想背景 101

(二)以张君劢为代表的“玄学派”人生观 104

(三)以丁文江为代表的科学派人生观 113

(四)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唯物史观派人生观 119

二、“西化论”——胡适、陈序经的文化激进主义 122

(一)“充分世界化”——胡适的文化主张 122

(二)“全盘西化”论——陈序经的文化主张 126

三、文化保守主义的回应——杜亚泉、吴宓、梁漱溟等人的文化保守主义 133

(一)“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杜亚泉的文化保守主义 134

(二)“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吴宓为代表的“学衡”派文化保守主义 138

(三)文化“三路向”说——梁漱溟的文化保守主义 142

(四)“本位文化”论——以陶希圣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 147

第四章 科学与人文之会通——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科学与人文思潮 151

一、“新理学”——冯友兰对人文主义本体论体系之重建 151

(一)现代西方逻辑分析方法对冯氏之影响 152

(二)重构形而上学 156

(三)“四境界”说 161

(四)文化类型说 166

二、“新唯识论”——熊十力对人文主义本体论体系之重建 168

(一)哲学与科学的划界 169

(二)人文主义哲学本体论的重构 172

三、“新心学”——贺麟对人文主义本体论体系之重建 178

(一)对中西文化关系的认知 179

(二)“新心学”体系 186

四、“道论”与“知识论”——金岳霖对东西方科学、人文之会通 190

(一)新实在主义对金氏之影响 190

(二)《论道》和《知识论》 193

五、“仁”与科学——张申府对东西方科学、人文之会通 200

(一)罗素的新实在论与分析哲学 200

(二)“解析的辩证唯物主义” 203

(三)“仁”与科学:辩证综合的文化观 205

六、“自成系统的哲学”——张东荪对东西方科学、人文之会通 207

(一)对西方文化的介绍 207

(二)“新哲学”体系 211

第五章 科学与人文之扭曲——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科学与人文思潮 218

一、人文、科学文化的短暂繁荣 218

二、科学与人文精神之扭曲 221

(一)对胡适科学观唯心主义实质的批判 221

(二)对梁漱溟人文主义哲学立场的批判 230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对孔子与儒学的批判 236

(四)学者的自我反省和检讨 238

三、哲学、政治上的“多元主义”——顾准对民主、科学精神的诉求 247

(一)科学与民主的关系 248

(二)哲学、政治上的多元主义 250

(三)“中国传统思想产生不出科学与民主” 251

第六章 西方人文精神的追寻——20世纪80年代的科学与人文思潮 255

一、王若水、周扬对人、人道主义、异化问题的阐述及论争 255

(一)王若水对人、人道主义及异化问题的阐述 255

(二)关于人的问题的讨论 263

(三)关于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 267

(四)关于异化问题的讨论 275

(五)周扬对人道主义、异化问题的阐述及结局 278

二、《河殇》文化现象 284

(一)“黄河文明”的衰落 284

(二)呼唤“蓝色文明” 285

第七章 东方人文传统的回归——20世纪90年代的科学与人文思潮 289

一、港台新儒家的崛起 289

二、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对东西方科学、人文之会通 292

(一)道德的形上学——牟宗三的新儒学主张 292

(二)文化本位主义——唐君毅的新儒学主张 302

(三)传统与现代化——徐复观的新儒学主张 311

三、新一代新儒家的文化主张 319

(一)儒学的第三期前景——杜维明的新儒学主张 320

(二)“境界的形上学”——刘述先的新儒学主张 324

(三)“本体诠释学”——成中英的新儒学主张 328

(四)文化的“开”与“合”——蔡仁厚的新儒学主张 334

四、大陆对现代新儒家的回应 336

(一)大陆对港台新儒家的回应 337

(二)现代新儒学的理论难题 344

第八章 科学乎、人文乎——中国近代以来文化取向之反思 347

一、历史的追思: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 347

(一)重提“李约瑟难题” 347

(二)求解“李约瑟难题” 351

二、未来中国文化的走向 360

主要参考书目 365

后记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