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天然植物 1
第1章 天然植物概论 3
1.1 天然植物 3
1.1.1 低等植物 3
1.1.2 高等植物 3
1.2 中国创立的天然物物性理论 4
1.2.1 阴阳与物质的寒凉温热性 4
1.2.2 五行与物质的味性 4
1.2.3 物间关系理论 5
1.3 天然植物的特性 5
1.3.1 自然性 5
1.3.2 多功能性 6
1.3.3 双向(相)调节性 6
1.3.4 无毒副残留性 6
1.3.5 无抗药性 8
1.3.6 整体调节性 8
1.3.7 回归自然性 9
1.4 天然有毒植物 10
1.4.1 天然有毒植物概念 10
1.4.2 中国应用天然有毒植物的理论 11
1.4.3 一般天然植物组方理论 12
1.4.4 天然有毒植物应用参考 12
1.4.5 中国认定的天然有毒植物 14
第2章 天然植物的化学成分 17
2.1 天然植物体的生物合成 17
2.2 天然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活性 18
2.2.1 生物碱 19
2.2.2 甙类(配糖体、苷) 19
2.2.3 蒽衍生物 20
2.2.4 香豆素和木脂素 20
2.2.5 黄酮类化合物 20
2.2.6 萜类和挥发油 21
2.2.7 其它成分 21
2.3 天然植物化学成分的提取 23
2.3.1 天然植物成分提取技术的起源 23
2.3.2 天然植物浸提技术 23
2.3.3 天然植物浸提方法简介 24
2.3.4 天然植物中有效成分的确定 25
2.4 天然植物有效成分的研究方法 28
2.4.1 调查研究 28
2.4.2 化学成分预试验 29
2.4.3 化学成分的分离 31
第3章 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作用机理 35
3.1 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作用方式 35
3.1.1 对神经的作用 35
3.1.2 对前列腺素(PG)合成的抑制 35
3.1.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35
3.1.4 对机体核酸代谢的改善 36
3.1.5 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36
3.1.6 双向(相)调节作用 36
3.2 对细胞内代谢的调节 36
3.2.1 对慢速调节的作用 36
3.2.2 对快速调节的作用 37
3.3 植物成分在动物体内的转运代谢规律 37
3.3.1 消化 37
3.3.2 吸收 37
3.3.3 分布 37
3.3.4 生物转化 38
3.3.5 排泄 38
3.4 天然植物的抗菌作用机理 38
3.4.1 激发调动机体内在的抗菌积极因素 38
3.4.2 调节激发机体吞噬细胞系统作用 39
3.4.3 直接杀病菌作用 40
第二篇 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生产技术 41
第4章 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的组方 43
4.1 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的组方 43
4.1.1 增效组方 43
4.1.2 禁忌组方 43
4.1.3 天然植物提取物组方 43
4.2 天然植物组方配伍后的变化 43
4.2.1 天然植物组方配伍相互影响的机理 44
4.2.2 剂型学的组方配伍后的变化 44
4.2.3 溶液中配伍变化的实验方法 45
4.2.4 配伍变化的处理原则 46
第5章 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的剂型 47
5.1 固体剂型 47
5.1.1 一般粉剂型 47
5.1.2 微粒剂型 52
5.1.3 固体饲料添加剂在胃肠的吸收 55
5.2 液体剂型 56
5.2.1 概述 56
5.2.2 浸出剂(浸提剂) 56
第6章 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的分类 61
6.1 营养强化剂 61
6.1.1 天然植物营养强化剂 61
6.1.2 天然植物营养强化剂制品 61
6.2 调味剂 61
6.2.1 增味剂 61
6.2.2 增香剂 64
6.3 免疫增强剂 65
6.3.1 免疫学研究简介 65
6.3.2 增强免疫的天然植物 66
6.3.3 天然植物增强免疫作用的机理 69
6.4 促生长剂 70
6.5 防腐剂 71
6.5.1 饲料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其机理 71
6.5.2 防腐的天然植物 71
6.6 抗氧化剂 72
6.6.1 抗氧化的天然植物 72
6.6.2 抗氧化的天然植物提取物 72
6.7 动物产品品质改良剂 72
6.7.1 能改善动物性产品色泽的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 72
6.7.2 能改善动物性产品风味的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 77
第7章 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产品包装 78
7.1 包装的概念 78
7.2 包装科技发展阶段 78
7.3 包装的作用 78
7.4 包装材料选用原则 79
7.5 包装机械简介 79
7.5.1 称重包装设备和要求 79
7.5.2 缝包输送机 79
第8章 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的定性和化学成分分析 80
8.1 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的定性鉴别 80
8.1.1 显微定性鉴别 80
8.1.2 一般化学反应法 80
8.1.3 升华法 81
8.1.4 荧光法 81
8.1.5 光谱法 81
8.1.6 色谱法 82
8.2 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83
8.2.1 含生物碱类成分的分析 83
8.2.2 黄酮类制剂的分析 87
8.2.3 醌类成分的分析 89
8.2.4 皂甙类制剂的分析 91
8.2.5 含挥发性成分制剂的分析 92
8.2.6 含其它成分制剂的分析 94
8.3 液体剂型制剂的分析 95
8.3.1 液体制剂质量的一般要求 95
8.3.2 液体制剂定量分析的特点 95
8.4 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产品的稳定性试验 96
8.4.1 内容 96
8.4.2 方法 96
8.5 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分析化验的常用设备 97
第9章 安全试验及安全性的毒理学评价 98
9.1 概述 98
9.1.1 安全试验及其分类 98
9.1.2 安全试验设计 98
9.2 急性毒性试验 99
9.2.1 试验目的 100
9.2.2 试验方法 100
9.3 安全性的毒理学评价 100
9.3.1 概述 100
9.3.2 食品和添加剂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100
9.3.3 饲料添加剂安全性的毒理学评价 102
第三篇 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105
第10章 《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通则》国家标准(GB/T 19424—2003) 107
第11章 《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通则》规范性引用文件 116
饲料工业通用术语(GB/T 10647—1989) 116
配合饲料企业卫生规范(GB/T 16764—1997) 121
饲料采样方法(GB/T 14699.1—1993) 125
配合饲料粉碎粒度测定法(GB/T 5917—1986) 129
饲料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6435—1986) 130
饲料中总砷的测定(GB/T 13079—1999) 133
饲料中铅的测定方法(GB/T 13080—1991) 139
饲料中汞的测定方法(GB/T 13081—1991) 142
饲料中镉的测定方法(GB/T 13082—1991) 145
饲料中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GB/T 13090—1999) 148
饲料中细菌总数的测定方法(GB/T 13093—1991) 155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法(GB/T 17480—1998) 159
饲料中黄曲霉素B1的测定方法(GB/T 8381—1987) 163
饲料标签(GB 10648—1999) 169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5年第43号令) 173
第12章 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176
12.1 标准概念 176
12.2 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程序 176
12.2.1 质量标准的制定程序 176
12.2.2 质量标准的设计原则 176
12.3 制定制剂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177
12.3.1 名称及汉语拼音 177
12.3.2 组方 177
12.3.3 制法 178
12.3.4 性状 178
12.3.5 鉴别 178
12.3.6 检查 178
12.3.7 含量测定 179
12.3.8 功能 182
12.3.9 用法与用量 182
12.3.10 规格 182
12.3.11 贮藏 182
12.4 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申报资料的编制 182
12.4.1 名称(中文及汉语拼音) 183
12.4.2 组方 183
12.4.3 原料 183
12.4.4 制法 183
12.4.5 性状 183
12.4.6 检查 183
12.4.7 含量测定 184
12.4.8 稳定性试验 184
12.5 报批标准的要求 184
12.5.1 符合制修订标准程序 184
12.5.2 标准的编写方法符合规定 185
12.5.3 标准的内容符合制修订标准的要求 185
12.5.4 报批材料齐全 185
12.5.5 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的编写内容符合要求 185
12.6 标准编写规则 190
12.6.1 标准的构成要素和顺序 190
12.6.2 编写细则 190
12.6.3 化学分析方法标准常见的问题 193
第四篇 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生产经验介绍 195
第13章 中国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发展简史 197
第14章 各种畜禽用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验方 200
14.1 肉牛用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验方 200
14.2 奶牛用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验方 200
14.3 肉羊用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验方 201
14.4 育肥猪用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验方 202
14.5 肉鸡用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验方 202
14.6 蛋鸡用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验方 203
14.7 鱼用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 204
第15章 现代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生产经验 205
主要参考文献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