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张舜徽与《中国文献学》&姚伟钧 1
前言 1
第一章 文献学的范围和任务 1
第二章 记录古代文献的材料 5
第三章 记录古代文献的书籍 14
第四章 古代文献的散亡(上) 17
第五章 古代文献的散亡(下) 21
第一章 著作、编述、抄纂三者的区别 26
第二章 编述的体例 29
第三章 写作的模仿 32
第四章 写作的伪托 35
第五章 写作的类辑 39
第一章 何谓版本?何时开始讲究版本? 45
第二章 雕版印书,当溯源于石经 49
第三章 雕版印书以前的古写本 52
第四章 刻本书的源流 56
第五章宋、金、元、明刻本的不可尽据 61
第六章 精校本和精刊本的可贵 66
第一章 校勘的起源和任务 70
第二章 书籍校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75
第三章 校书的条件 83
第四章 校书的依据 89
第五章 校书的态度 95
第六章 清人的校书工作 101
第一章 何谓“目录”? 107
第二章 书目的部类 111
第三章 书目的流别一——官簿 119
第四章 书目的流别二——史志 124
第五章 书目的流别三——私录 128
第六章 书目的流别四——其他 131
第一章 抄写 137
第二章 注解 141
第三章 翻译 146
第四章 考证 150
第五章 辨伪 155
第六章 辑佚 162
第一章 修通史 167
第二章 纂方志 172
第三章 绘地图 177
第四章 制图表 182
第五章 编字典 187
第六章 辑丛书 193
第一章 刘向、刘歆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 199
第二章 郑玄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 203
第三章 陆德明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 208
第四章 郑樵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 212
第五章 章学诚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 220
第六章 纪的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 226
第一章 语言文字方面的整理 234
第二章 经传方面的整理 238
第三章 史实方面的整理 242
第四章 周秦诸子方面的整理 247
第一章 张元济对整理文献的重大贡献 251
第二章 罗振玉对整理文献的重大贡献 264
第一章 甄录古代遗文 283
第二章 改造二十四史 287
第三章整理地方志书 291
第四章 融贯诸子百家 295
第一章 历史读物由纲鉴到教科书的转变 300
第二章 近代学者拟编“通史”的设想 302
第三章 我们今天编述《中华人民通史》的必要与可能 305
第四章 创立新的《中华人民通史》体例 307
附《中华人民通史》编述提纲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