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流动的现代性 1
第一章 诗学谱系的现代转型 11
第一节 诗文革新 13
第二节 诗界革命 15
第三节 由古典向现代过渡的关节点 21
第四节 表层的政治性与深层的工具性 30
第二章 纠缠于新的审美原则的合法性 32
第一节 为新诗合法性而争斗 32
第二节 为新诗主流走向而论辩 37
第三节 为新诗美学原则而审思 43
第三章 历史合力促成的现代性 47
第一节 力倡“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 47
第二节 纯诗论的洋场狐步舞 52
第三节 无产阶级诗论的左冲右突 55
第四节 前卫诗论的纵横编织 57
第四章 从偏至到综合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 67
第一节 激进型现实主义诗论摇旗呐喊 68
第二节 传统型现实主义诗论沉稳掘进 75
第三节 体验型现实主义诗论在夹缝中生长 80
第四节 现代主义诗论从偏至走向综合 84
第五章 政治革命对思想异质化的排除 88
第一节 党和国家对诗人、诗评家的管理 88
第二节 公共传播空间的拓展 90
第三节 健康的舆论引导 92
第四节 政治权力的恶性运作 97
第五节 新诗民族话语的重构 112
第六章 政治—文化革命对思想同质化的实现 122
第一节 迷津里的博弈 123
第二节 渐入同质化 130
第三节 “拨乱反正”举步维艰 136
第四节 新诗要现代化 139
第五节 台湾新诗理论批评进一步现代化 145
第七章 新启蒙精神鼓舞下的断裂与倾斜 150
第一节 破除新诗现代化的坚冰 150
第二节 朦胧诗论的崛起及其论争 174
第三节 镜像写作中的“第三代”诗论 194
第四节 纷争外的诗艺盛宴 225
第八章 疏离后新人本主义的焦虑 244
第一节 由“共名”向“无名”的语境转换 246
第二节 “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之争 253
第三节 先锋成了“问题” 261
第四节 书写新诗史的努力 267
第五节 对新诗本体的探讨 279
第九章 喜剧氛围下的差异与生成 285
第一节 新一轮“新文化运动”的冲击 288
第二节 文学权力场上的突围与表演 294
第三节 诗歌写作的伦理困境 303
第四节 “代际写作”的伸展性 310
结语 解不开的新诗“斯芬克司之谜”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