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作为中国型理论话语的美学体系性著作 1
一、何谓体系? 1
二、中国学术何以有这样的理论形态 5
三、中国美学论著的存在形态 8
四、在现代中国学术的语境中把握古代美学理论的体系性 10
五、中国美学体系性著作的时代与类型 12
第一章 先秦礼乐文化的体系性著作:《礼记·乐记》 15
第一节 《礼记·乐记》与礼乐文化 15
第二节 乐在礼乐文化中的作用 26
第三节 《礼记·乐记》的主要内容 30
一、理性化的音乐理论体系 30
二、对礼乐文化的理性化重释与结构性继承 34
三、教化中心与两种音乐的对立 36
第二章 汉代政治学美学的体系性著作:《诗大序》 40
第一节 《诗经》从礼乐文化到理性文化的转变 40
第二节 汉代的“《诗经》学”与《诗大序》 46
第三节 《诗大序》的政治学美学体系 50
一、诗言志新解:诗志、作者、诗情 50
二、发乎情,止乎礼:个人性与整体性 52
三、六义、四始、正变:在社会分层、历史之道下的诗 54
四、正、变、奸:诗与乐的不同理论 60
五、发情止礼与发愤著书: 62
六、定义作品:政治学美学的基本原则 64
第三章 六朝唯美美学的体系性著作:《文心雕龙》 67
第一节 《文心雕龙》的时代与美学关联 67
第二节 《文心雕龙》的作者生平 73
第三节 《文心雕龙》的美学体系 79
一、《文心雕龙》的体系结构 79
二、本体论 82
三、文体论 89
四、文理论 95
第四章 唐代隐逸美学的体系性著作:《二十四诗品》 114
第一节 《二十四诗品》的作者生平 114
第二节 《二十四诗品》的时代与美学关联 119
第三节 《二十四诗品》的美学体系 127
一、《二十四诗品》体系的基础 127
二、宇宙之道与美的本质 131
三、宇宙之美的时间呈现 133
四、宇宙之美的类型呈现 136
五、隐逸文化的山林境界 139
六、无心合道的自然境界 141
七、《二十四诗品》体系的典范性和普遍意义 143
第五章 宋代山水美学的体系性著作:《林泉高致》 146
第一节 《林泉高致》的作者生平 146
第二节 《林泉高致》的时代与美学关联 149
第三节 《林泉高致》的美学体系 159
一、庭院里朝廷上的林泉之心 160
二、“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多重含义 161
三、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山水意蕴 163
四、山水画要呈现的理想程式 164
五、山水画的技术模式 167
六、创作程式与创作境界 171
第六章 明清美学的体系性著作的全面呈现 173
第一节 计成《园冶》的园林美学体系 173
一、《园冶》的结构 174
二、园林的主要原则: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175
三、园林得体得宜的材料和设计因素 177
四、中国园林的精神境界 179
第二节 徐上瀛《溪山琴况》的琴学体系 183
一、《溪山琴况》的琴学背景 183
二、《溪山琴况》的体系结构 186
三、《溪山琴况》的主要内容 192
第三节 石涛《画语录》的绘画美学体系 201
一、石涛《画语录》的体系结构 201
二、《画语录》的核心概念 202
三、《画语录》的体系展开 204
第四节 金圣叹《〈水浒传〉评点》的体系 215
一、《〈水浒传〉评点》的理论关联与体系结构 215
二、“因文生事”的创作理论体系 218
三、中国型的叙事学 222
四、虚实相生的人物论 230
五、五大重要美学概念 234
第五节 叶燮《原诗》的诗歌美学体系 237
一、诗歌史与诗歌规律 238
二、写好诗的四原则 240
三、诗的客观条件:理、事、情 241
四、诗的主体条件:才、识、胆、力 242
五、理、事、情的艺术重释与叶燮诗歌美学体系的不足 244
第六节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美学体系 245
一、境界及其分类 246
二、境界与艺术结构 247
三、境界的核心 249
四、境界与美学理论和词史的关联 251
第七节 刘熙载《艺概》的美学体系 254
一、《艺概》的体系结构 255
二、《艺概》的艺史结构 257
三、《艺概》的理论把握方式 264
四、《艺概》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268
第八节 李渔《闲情偶寄》的美学体系 274
一、《闲情偶寄》的美学新型 275
二、闲情:创乐之主体因素 277
三、慧心:得乐的客观因素 283
参考书目 292
后记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