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质环境 1
第一节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1
一、区域地质建造概况 1
二、区域构造分析 2
第二节 深部构造特征 14
一、区域重力场特征 14
二、地壳层圈结构特征 16
三、深断层展布格架 17
第三节 区域构造演化序列 21
一、晋宁期——基底形成阶段(D1) 21
二、加里东—海西期——盖层形成阶段(D2) 21
三、印支期——地壳隆坳阶段(D3) 21
四、燕山期——盖层构造格架形成阶段(D4、D5) 21
五、喜马拉雅主期——挤压变形阶段(D6) 22
六、新构造活动期——地壳间歇式隆坳阶段(D7) 22
第二章 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 23
第一节 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分析原则和方法 23
一、脆性——小变形理论分析法 23
二、多种方法相互补充验证 23
三、构造应力场期次划分 23
四、有限元模拟计算 24
第二节 燕山主期构造应力场 24
一、应力方向的确定 24
二、古应力值的定量估算 28
三、燕山主期实测构造应力信息图解 30
四、有限元模拟计算 30
五、燕山主期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特征 32
第三节 喜马拉雅主期构造应力场 34
一、地质分析 34
二、有限元模拟计算 34
三、喜马拉雅主期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特征 40
第四节 现今构造应力场 40
一、现代水系统计分析 40
二、地壳形变测量 40
三、震源机制解 40
四、现今地应力测量 42
五、数字模拟 42
六、现今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特征 43
第五节 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规律探讨 44
第三章 新构造活动及现今构造活动性分析 46
第一节 新构造活动的基本特征 46
一、新构造活动的主要标志 46
二、新构造活动的方式和特点 50
三、新构造活动强度 52
四、新构造应力场分析 53
第二节 主要断层活动性 53
一、近E-W向断层组 53
二、NW向断层组 58
三、NNE向断层组 60
第三节 现今构造活动特征 62
一、区域地壳形变 62
二、活动断层 63
三、区域地震活动特征 66
四、现今构造活动差异及分区 69
第四章 主要地质灾害分析 72
第一节 地震灾害评价 72
一、地震宏观影响场 72
二、潜在震源区划分 73
三、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 77
四、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 78
第二节 水库诱发地震评述 82
一、概述 82
二、隔河岩水库诱发地震分析 82
三、半峡水库诱发地震的危险性概述 84
第三节 外动力地质灾害概述 88
一、清江流域滑坡灾害空间分布规律 88
二、其他地质灾害概述 92
第五章 区域地面稳定性工程地质研究 93
第一节 区域地貌概述 93
一、区域地貌格架 93
二、层状地貌 93
三、峡谷、陡崖地形 93
第二节 岩体稳定性工程地质研究 94
一、碳酸盐岩类 94
二、砂、页岩类 96
三、风化岩类 97
四、构造岩类 97
第三节 水文地质条件 97
一、地下水类型及其特征 97
二、岩溶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概述 98
第四节 清江干流水利枢纽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00
一、水布垭坝址区 100
二、半峡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102
三、隔河岩坝址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104
第六章 清江流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与分区 107
第一节 地壳稳定性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07
一、地壳稳定性评价的主要思路与方法 107
二、地壳稳定性评价的主要因素 107
三、地壳稳定性评价等级和分区的基本原则 108
第二节 区域地壳稳定性综合评价与分区 109
一、区域地壳稳定性综合分析 109
二、区域稳定性模糊数学综合评判 111
三、区域地壳稳定性信息量预测 112
四、区域地壳稳定性分区及其综合说明 114
第三节 清江流域水利工程区地壳稳定性评价与分区 115
一、清江流域地壳稳定性模糊数学综合评判 117
二、清江流域地壳稳定性信息量计算 120
三、清江流域地壳稳定性分区及其综合说明 120
第四节 清江流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与资源环境区划 122
一、清江流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若干结论 126
二、清江流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与资源环境区划 128
主要参考文献 129
英文摘要 131
图版说明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