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1
第一章 此处地灵生人杰 1
他出身名门,“邓家老院子”里有他的根 1
取名“邓先圣”,是要他承祖志、耀门庭 8
满怀着工业救国的远大理想,他说服慈母,告别了家乡 17
第二章 追梦法兰西 23
80多名带着梦的青年人登上了漂往法兰西的邮轮 23
一下子,他们从美好幻想的天堂,跌入了残酷现实的地狱 33
艰苦的勤工俭学生涯,磨砺出了他顽强的意志,更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 40
在和周恩来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他得到了“油印博士”的美誉,更学到了很多 48
年仅二十岁的他成了中共旅欧党团的负责人,也成了法国警方眼中“活跃的共产主义分子” 54
第三章 留学莫斯科 65
这一次,可是名副其实的“留学”了 65
由于个子不高,蒋经国和邓小平在站队时,经常是肩挨着肩并排站着 73
在这里,他结识了聪明、漂亮的张锡瑗 79
第四章 投身国内革命 81
23岁的“第二黄埔军校”政治处处长 81
国内形势风云突变,白色恐怖笼罩中华,为了秘密工作的需要,他改名“邓小平” 87
在上海,24岁的中央秘书长是吊起脑袋在干革命 93
他和张锡瑗“白色恐怖下的浪漫爱情故事” 97
第五章 百色、龙州举义旗 102
周恩来胸有成竹地说:“派邓小平同志去!” 102
在广西,出现了罕见的革命新高潮,幕后指挥就是25岁的“邓斌” 108
力挽狂澜,智擒匪首,他让百色沸腾了! 112
策反李明瑞,他引领着红色风暴席卷左右江 119
转战七千里,胜利赴苏区 124
第六章 苏区蒙难 139
从一军之长到县委书记,他还真是能上能下 139
“风景这边独好”的会昌县,第一任县委书记 147
首次蒙难,他忍辱负重、不屈不挠 153
下册 159
第七章 长征路上 159
重操旧业,编《红星》 159
遵义会议得重用,长征路上共甘苦 164
随军征战,扩大战果,准备抗日 170
第八章 初上抗日战场 179
“八路军的干部是铁打的钢铸的,阎锡山的官是泥捏的木刻的!” 179
刘邓初联手,便“三战三捷,歼敌数千”,引起日军的震惊 187
邓小平说:“这些摩擦专家们欺人太甚了,应该教训教训他们了!” 193
百团大战,打破“囚笼” 200
执法如山,树军威;和蔼平易,似亲人 206
卡尔逊说,邓小平的“头脑像芥末一样灵敏” 214
共同的革命志向,成就了邓小平与卓琳的美满婚姻 219
第九章 抗战最艰苦的岁月 226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26
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39岁的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 237
夫唱妇随的患难夫妻 248
“没有药,光急也不行,要想点办法” 252
“关心战士生活不是小事情” 255
患难与共,鱼水情深 260
第十章 为和平而战 265
邓说:“我们上党战役打得越好,毛主席在谈判桌上就越有力量!” 265
政治加军事,巧取邯郸战 271
邓小平摆摆手说:“今天开会不握手!省得打几个胜仗就握手言欢!” 274
在刘邓之间,是难以放进一个顿号的 278
第十一章 逐鹿中原 287
司徒雷登冲动地说:“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东方的‘马其诺防线’——黄河天险,就这样让共军突破了?” 287
千里跃进大别山 293
“站得住就是胜利!” 304
风雨同舟大别山 311
大别山上严治军 321
第十二章 决战时刻 326
决战淮海 326
百万雄狮过大江 334
发生在蒋介石的总统府里的故事 339
“中国人民的儿子” 342
主要参考文献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