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追求:过程与结果 1
中国哲学的美学意味 9
李贽的追问 9
李贽与尼采 9
生存本身就是本质的东西 9
关于李贽的争论 9
李贽的复杂与矛盾 9
注重他的生存方式 9
评价就是创造 9
当代哲学与美学的使命 9
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格特征 9
过程就是结果 9
第一章 出世、入世与道 9
穷与达 9
出世与入世 9
第一节 终极的追求 9
现实关切与终极眷注 21
朦胧的追求 21
倔强难化 21
人的生命之谜 21
拒绝现成之道 21
人生的困惑 21
获道机缘 21
理学与心学 21
中国哲学的超越意识 21
对道的求索 21
“余五十之前真一犬也” 21
弃官弃家与去发 21
伦常内外 21
第二节 现实的关切 21
另样的退隐 32
时人的困惑 32
君道臣道 32
翻案文章 32
至人之治与君子之治 32
顺民之性 32
手段与目的 32
民本思想 32
个体与群体的矛盾 32
第三节 性命之道 32
人的悲剧与解救 42
意识意味着区别与界限 42
形而上学是人类的一种自我安慰理论体系与思维、行为方式求道目的:自由与不朽儒家“三不朽”自由与不朽的矛盾李贽与耿定向之争:未发之中与人伦之至“真空”与“断灭空”道即“真空”第二章 真诚与虚伪 42
真与话语权 42
第一节 礼教与虚伪 42
黑格尔论《论语》 52
原始儒学的特点 52
孔子仁学理论的困境 52
荀子的质疑 52
儒学知性化的必然趋势 52
程朱理学的长处与不足 52
宋明经济的发展与明中后期社会风气的变迁士人生活式的两难选择虚伪的普遍化李贽的高洁市井之真第二节 “无善无恶”与感性之真 52
学者与哲学家 65
观察事物的新鲜目光 65
“童心”与“无” 65
“名教”之“名” 65
王龙溪之“无善无恶” 65
超越于善恶之外 65
“察迩言” 65
李贽之“礼”与朱熹之“理”李贽之“礼”的道家气息“卓吾狎妓”事件统治的秘诀:本能即罪恶李贽的禅机:翻倒窠臼第三节 “无人无己”与理性之真 65
封建正统派的咒骂 78
李贽的自辩:“于圣教有益无损”焦竑的定论:“先生之言有关理性”言虽迩而所为复不迩圣人与凡民的界限以下人为心,以上人为志怕死与学道道只在五伦之内无人无己之学八物李贽陷入了逻辑混乱及其原因李贽的反思第三章 自由与他由 78
对李贽与自由的几个疑问 78
第一节 自由与个人 78
中国古代有否作为个人的“我”人、自然、社会《西铭》古代中国的“人”与西方的“人”不同的结构及其影响“个人”词源人类的两次觉醒中国人觉醒的不完全性“婴儿”、“孩子”安内与攘外儒者之不可以治天下国家泰州学派的传统井水与海水思:人兽之辨个体之“我”:识、才、胆第二节 自由与率性 90
自由即率性 103
自由即率性? 103
李贽高足:袁宏道 103
中郎作令图 103
《广庄》 103
“真乐有五”说 103
禅道怪胎 103
自然对人的压抑 103
复归儒家 103
袁宏道对李贽的误解 103
李贽的传道方式:因病发药“分”与“诱”关于启蒙:李贽与康德的不同第三节 自由:本无家可归,原无路可走 103
《自赞》:“无己”之不可能自讼之“我”独特之“我”:不祥与天幸《二十分识》:任意性、自律与自由感从“矮子”到“长人”再论 学道与怕死为己与为人李贽对其死亡的筹划李贽与苏格拉底李贽的“饥渴”“大地众生”与“沉沦”“饥渴”与“罪责”“饥渴”与自律自由感:幸福与苦难两个李贽形象第四章 冲突与和谐 114
李贽美学思想研究回顾 115
文艺美学 115
无美的美学 115
本章的选择:注重其心理情态与生活方式第一节 人生与苦难 115
乐感文化:缺乏苦难意识 126
黑格尔论中国历史 126
对《礼记·乐记》的分析 126
乐感意识与忧患意识 126
儒道相通:弃知去欲,群体意识李贽对儒、道的反叛强烈的个体意识自由意味着苦难李贽的苦难意识苦难:经验性的与存在本体论的存在论苦难的难以言传性孤独之苦对李贽“洁癖”的分析:焦虑对《自赞》的再分析:绝望苦难是人成长的必然代价弥达斯国王与西勒尼的故事:人生即苦难第二节 冲突与超越 126
解脱苦难的不同方式 138
两种痛苦者 138
三袁:逃避苦难 138
李贽:直面苦难 138
软弱是人的本性 138
焦虑、绝望是软弱的表现 138
软弱中的选择:是否愿意成为自己李贽、耿定向论战的性质李贽对师友的认识:相互质正辩难迎接冲突:“到处与人作对头”懒惰与胆怯是世人的共性“质本齐人”狂者精神“愈骂愈攻而发愤”狂者的悲剧迫害与自律等死与等祸冲突与超越第三节 和谐与自然 138
冲突是否为李贽的审美理想“启蒙”论者的看法对“启蒙”论者的不敢苟同《读律肤说》是李贽美学思想的全面概括诗美与和谐儒家之“和”:政治与艺术的共同原则“和”是李贽论艺术的主要原则“冲突”之美的位置“自然之为美”伯牙学琴与《段善本琵琶》“自然”即“童心”“形”与“神”“化工”与“画工”“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费尔巴哈:感情只能为感情所了解“和谐”与“自然”的矛盾李贽在艺术领域的影响结语 审美:目的与手段 150
尼采:只有人是美的 155
李贽的所有追求可以归结为对美的追求李贽表演的人生悲剧朱光潜:悲剧走的是最费力的道路李贽的人生秘诀:“若为追欢悦世人,空劳皮骨损精神”审美是李贽的人生目的吗?对李贽之死的重新审视李贽之死与苏格拉底之死的区别传统与现代的界限:审美是目的抑或手段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附录一 论李贽的“成人说” 155
附录二 自由:本无家可归,原无路可走——现象学视野中的李贽求道之路 172
附录三 老子道论的现象学阐释 185
参考文献 201
后记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