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1
一 时代背景和政治倾向 1
二 思想资料 10
三 牛顿和卢梭的决定性影响 17
四前批判期 20
五“使各种相互对立的哲学派别结合在一个体系中” 35
六“回到康德”的现代思潮 43
一 所谓“批判哲学” 51
二“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57
三 二元论和唯心主义 65
四“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 70
五“综合”是改造对象 75
六 关于数学的本质 78
一时、空是“感性直观形式” 91
二“经验的实在性”和“先验的观念性” 99
三 现代西方哲学批判康德的时、空观 102
四“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 110
一 范畴作为“知性纯粹概念” 117
二“先验构架” 127
三“知性的先验原理”:甲、“量”与“质” 133
四“知性的先验原理”:乙、“实体”与“因果” 138
五“知性的先验原理”:丙、“交互”与“经验思维三准则” 149
六 自然科学因果性理论中的康德主义 156
七“必然性的证明是在人类活动中,在实验中,在劳动中” 162
一“自我意识”是康德认识论的核心 170
二“主观演绎” 174
三“客观演绎” 180
四“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相互依存 186
五 康德反对“自我”心灵实体 190
六 黑格尔的“自我意识” 195
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03
八“哥白尼式的革命” 211
一“先验幻相”与辩证法 216
二 四个“二律背反” 222
三“不能避免矛盾” 231
四 四个“二律背反”的特殊性 235
一“物自体”作为感性的来源 247
二“物自体”作为认识的界限 252
三“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263
四“物自体”作为理性的理念 267
五 由认识论到伦理学 275
一 反对经验论幸福主义 282
二“普遍的立法形式” 296
三“人是目的” 300
四“意志自律” 303
五“康德只谈善的意志” 310
六 善恶概念与道德感情 315
一 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与“至善” 324
二 宗教观点 332
三 法权、政治观点 340
四 历史理念 347
五“善被理解为人的实践” 364
六 社会理论领域中的康德主义 370
一《判断力批判》 382
二“美的分析” 388
三“崇高的分析” 399
四“美的理想”、“审美理念”与艺术 403
五 有机体组织 413
六 机械论与目的论的“二律背反” 416
七 人是自然的“最后目的” 420
八“人是依照美的尺度来生产的” 430
后记 444
再版后记 446
三十周年修订第六版后记 453
附录:循马克思、康德前行 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