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洪柏昭 1
第一论 十大喜剧的艺术本质 1
一 探讨的视点和方法 2
二 否定性喜剧的“特殊规定” 4
三 肯定性喜剧的“特殊规定” 10
四本质形成的民族基础 17
第二论 十大喜剧的艺术特征 23
一 人物行动的“不谐调” 24
二 矛盾冲突的“多维性” 30
三 艺术节奏的“突变性” 36
第三论 《救风尘》的喜剧性及其成因 43
一 喜剧性的特殊内涵 44
二 潜藏于事件中的喜剧性 49
三 表现于冲突中的喜剧性 51
四 人物行动中的喜剧性 57
第四论《墙头马上》的审美心理结构 64
一 审美心理结构的思维视点 64
二 既奇且新的审美感知 67
三 激烈碰撞的审美记忆 71
四 出乎其外的审美思维 74
五 异质同构的审美情感 78
第五论《西厢记》喜剧性格的刻画 85
一 着眼生活实际展现 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86
二从效果出发突显人物 性格的某一方面 89
三 在平衡与不平衡的对比 中深化人物的喜剧性格 89
第六论《李逵负荆》的滑稽风格 108
一 滑稽与其它喜剧形态的区别 108
二“误会”中的滑稽 114
三“性格”中的滑稽 116
四“语言”中的滑稽 122
五 在否定中进行肯定 126
第七论《看钱奴》的艺术表现手法 129
一 讽刺、嘲弄、戏弄的区别 130
二从主体态度看“戏弄” 135
三 从贾仁所作所为看“戏弄” 138
四 从正反对比看“戏弄” 142
第八论《幽闺记》的成就与不足 149
一 爱情描写的新开拓 149
二 成功的喜剧性场面 153
三 两种情调的相互调和 157
四 改编的几点设想 163
第九论《中山狼》的“无形角色” 165
一 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 165
二“无形角色”的个性特征 167
三“无形角色”产生的来由 171
四 既是“鞭子”又是“剑” 178
第十论《玉簪记》的“哀境”功能 182
一 中西方的不同“哀境”观 182
二“哀境”的结构功能 186
三“哀境”的喜剧功能 189
四“哀境”的再现功能 195
第十一论《绿牡丹》爱情描写的特点 199
一 爱情与爱才并举 199
二 爱情与怨恨交织 204
三 在笑声中指摘时弊 208
第十二论《风筝误》喜剧情境的建构 216
一 喜剧情境之界说 216
二“误会”为因“好事”为果 220
三“情”作支柱“欲”作动力 222
四 反比与倒错贯串始终 227
五 以观众的笑声为中心 229
附录 中国古典喜剧起源“实例”论 234
后记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