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两课”教学中难点问题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业兴主编;潘自勉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010050880
  • 页数:31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更好发挥“两课”教学的教学效果,努力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正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遵循教育的规律,引导学生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教学的说服力和有效性,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理论修养,帮助广大师生深入理解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

一、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与政党现代化 1

(一)中国政党制度概述 1

(二)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7

(三)关于政党的现代化 11

二、西方政党制度的特点、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20

(一)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20

(二)西方政党制度概述与特点 23

(三)西方政党制度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30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特色 39

(一)从科学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9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 46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特色” 50

四、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思考 56

(一)近年来学术界有关观点述评 57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思考 59

五、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其特征 71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2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76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9

(四)基层民主制度 83

六、中国现代人权思想与中西人权观的差异 89

(一)人权的基本含义 89

(二)人权国际保护的有关条约与内容 91

(三)中国现代人权思想与中西人权观的差异 95

七、西方国家民主制度评析 102

(一)民主的内涵 102

(二)西方民主的基本制度与运行机制 107

(三)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评价 119

八、中国国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23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国情的含义 123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29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133

九、正确认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141

(一)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贡献 141

(二)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失误 148

(三)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总体评价 151

十、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158

(一)把握好评价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尺度 159

(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与发生的时代背景 161

(三)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评价 164

(四)正确认识和分析毛泽东晚年错误的重要意义 166

十一、当代社会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 169

(一)信仰与信仰危机的含义 169

(二)中国社会信仰危机的几种表现 172

(三)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 175

十二、我国社会信用的现状与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 182

(一)社会信用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内涵 182

(二)我国社会信用的现状 186

(三)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 188

十三、我国政府市场化改革的目标与意义 195

(一)当今世界市场化改革的目标 195

(二)我国政府市场化改革的主要目标 200

(三)我国政府市场化改革的意义 204

十四、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 208

(一)经济体制转型的内涵与基本进程 208

(二)经济体制转型的实际效果 212

(三)经济体制转型的社会影响 217

(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完善的重点和难点 220

十五、多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取向 225

(一)价值和价值观的内涵 225

(二)当代中国社会与多元价值观 228

(三)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取向 230

(四)对当代中国青年价值取向的思考 240

十六、当代中国青年主流文化的内涵 243

(一)当代中国青年主流文化的内涵 243

(二)当代中国青年主流文化的发展思路 249

十七、文化理念与当代中国精神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259

(一)文化的内涵和先进文化的特征 259

(二)文化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64

(三)当代中国精神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268

十八、外国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275

(一)美国的人文素质教育 275

(二)日本的人文素质教育 280

(三)加拿大的德育理念 283

(四)澳大利亚的道德课 285

(五)英国的人文素质教育 286

十九、青年学生应积极认识人生中的挫折 291

(一)挫折的含义 291

(二)正确认识挫折 293

二十、“两课”教学吸引力不足的原因探析及对策 301

(一)“两课”教学吸引力不足的原因 301

(二)提高“两课”教学吸引力的对策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