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一 问题的提出 1
二 西方工人阶级形成理论述评 6
(一)工业化、无产化与工人阶级形成理论 8
(二)从传统马克思主义发端出来的问题 11
(三)汤普森:1790~1832年英国工人阶级形成 14
(四)霍布斯鲍姆:1870~1914年英国工人阶级形成 20
(五)卡兹尼尔森和泽尔博格:四种变量、国别之间的比较 25
三 本书的主要观点 32
四 研究方法说明与研究过程 39
五 本书结构安排 45
第二章 阶级概念与阶级理论的讨论 48
一 马克思的阶级概念与阶级分析 50
二 马克思主义者的阶级概念与阶级分析 54
三 韦伯的阶级概念与阶级分析 71
四 韦伯主义者的阶级概念与阶级分析 79
五 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与阶级分析 86
六 小结 95
第三章 社会主义国家与市场转型时期阶级关系的讨论 98
一 社会主义社会:无阶级社会? 99
二 西方学者对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关系的讨论 104
三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阶级关系的讨论 115
四 市场转型时期阶级关系的重构 122
第四章 传统产业工人阶级再形成 133
一 工业化、市场化与工人阶级再形成 134
二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业工人 139
三 市场转型时期的传统产业工人 146
四 工人阶级形成理论与传统产业工人阶级再形成 151
五 制度变迁与传统产业工人阶级再形成 159
第五章 案例——企业发展的历程 173
一 从辉煌走向停产 174
二 被动的企业改制 182
三 走向破产 192
第六章 国企工人生活状况的变化——走向集体贫困 196
一 贫民区——走向城市边缘的生存状态 197
(一)物质生活上的贫困 197
(二)生活方式(文化生活)的贫困 206
二 制度变迁与工人的贫困 213
(一)劳动关系改革 214
(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217
(三)反贫困政策 223
三 小结 226
第七节 市场转型时期国企工人的群体认同与意识 228
一 阶级意识的概念与理论 229
二 国企工人的利益共识是如何产生的? 233
三 国企工人的群体认同与冲突意识 240
四 一种自发的抗争文化 250
五 小结 276
第八节 身份政治与社会抗争 280
一 从新传统主义到身份政治 281
二 职工身份的变化 291
三 国企退休职工:公开的有组织的抗争 298
四 全民所有制固定工:消极顺从 305
四 “合同工”:全面退出 308
五 集体企业下岗工人:有组织的隐秘抗争 310
六 结论与讨论 314
第九节 结论与讨论 316
一 本书的主要观点与分析脉络 316
二 一个走向市场经济的城市底层阶级 319
三 阶级形成的阶段性特征 326
参考文献 333
后记 355